幼兒園中班幼兒自我延遲滿足能力干預研究
本文關鍵詞:幼兒園中班幼兒自我延遲滿足能力干預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自我延遲滿足(self-imposed delay of gratification)是一種甘愿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以及在等待中展示出來的自我控制能力,其與幼兒的自我控制密切相關,促進著社會化和情緒的調節(jié),也是在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積極進取人格品質的重要組成成分。因此,培養(yǎng)幼兒自我延遲滿足能力不僅可以促進個體發(fā)展,而且還有利于社會進步。 研究以63名幼兒園中班幼兒為被試。研究一探討幼兒園中班幼兒自我延遲滿足能力的現(xiàn)狀,并分析了中班幼兒自我延遲滿足能力培養(yǎng)方面存在的問題;研究二根據(jù)幼兒自我延遲滿足現(xiàn)狀,設計了12個規(guī)則游戲。在延遲選擇階段,利用榜樣示范類游戲培養(yǎng)幼兒的延遲選擇能力;在延遲維持階段,利用注意分散類游戲和言語指導類游戲培養(yǎng)幼兒的延遲維持能力。并在12周干預訓練后對幼兒自我延遲滿足能力進行了后測。本實驗根據(jù)幼兒生活中的自我延遲滿足情境設計了設計了兩個階段的實驗情境。在情景一中教師給幼兒展示兩個大小不相同的玩具汽車,讓幼兒選擇,選擇小汽車的幼兒實驗就此結束,選擇大汽車的幼兒進入到情境二當中。情景二是幼兒在等待過程中可能采取的四種延遲滿足策略,讓幼兒根據(jù)實際情況作出選擇。主試分別用故事法和觀察法對幼兒在上述兩個情境中的表現(xiàn)出來的自我延遲滿足能力進行檢測,結果表明:(1)多數(shù)幼兒在即時滿足物與延遲滿足物間選擇了延遲滿足物,表明中班幼兒具有一定程度的延遲滿足能力,但是在延遲滿足策略的認知和行為兩方面存在不一致;(2)根據(jù)幼兒自我延遲滿足能力培養(yǎng)的理論設計的規(guī)則游戲對中班幼兒的延遲滿足能力的認知方面和行為方面均有良好的促進作用;(3)根據(jù)幼兒自我延遲滿足能力培養(yǎng)的理論設計的規(guī)則游戲能夠促進幼兒的延遲滿足能力的認知和行為的協(xié)調發(fā)展。 本研究啟示教育工作者和幼兒家長,可以通過指導幼兒學會多種有效的延遲滿足策略來提升幼兒延遲滿足能力,對幼兒今后的生活、學習和工作起了基礎奠定作用,促使他們形成良好習慣。
【關鍵詞】:幼兒 延遲選擇 延遲維持 自我延遲滿足 干預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G448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1 文獻綜述10-21
- 1.1 延遲滿足概念的起源和發(fā)展10
- 1.2 自我延遲滿足的相關概念10-11
- 1.2.1 自我延遲滿足(self-imposed delay)11
- 1.2.2 外加延遲滿足(externally imposed delay,EID)11
- 1.3 不同延遲滿足的實驗范式11-13
- 1.3.1 選擇范式(Choice paradigm)12
- 1.3.2 自我延遲滿足范式(self-imposed delay paradigm,SID)12
- 1.3.3 外加延遲滿足范式(Externally imposed delay paradigm, EID)12-13
- 1.4 自我延遲滿足的影響因素13-18
- 1.4.1 認知因素13-15
- 1.4.2 環(huán)境因素15-17
- 1.4.3 情緒17
- 1.4.4 生理因素17-18
- 1.5 延遲滿足策略的相關概念18-20
- 1.5.1 延遲策略的定義18
- 1.5.2 目前我國幼兒延遲滿足策略的研究現(xiàn)狀18-20
- 1.6 游戲對延遲滿足的影響20
- 1.7 相關研究的缺陷20-21
- 1.7.1 自我延時滿足能力培養(yǎng)的對象不具有代表性20
- 1.7.2 自我延遲滿足能力培養(yǎng)存在兩階段范式的分離20-21
- 2 問題提出與研究意義21-22
- 2.1 問題提出21
- 2.2 研究的意義21-22
- 3 實驗22-35
- 3.1 實驗 1 幼兒園中班幼兒自我延遲滿足的現(xiàn)狀研究22-26
- 3.1.1 研究目的22
- 3.1.2 研究假設22
- 3.1.3 被試22
- 3.1.4 實驗材料22
- 3.1.5 實驗工具22-23
- 3.1.6 實驗設計23
- 3.1.7 實驗程序23-25
- 3.1.8 統(tǒng)計處理25
- 3.1.9 結果與分析25-26
- 3.1.10 討論26
- 3.2 實驗 2 幼兒園中班幼兒自我延遲滿足能力的干預研究26-35
- 3.2.1 研究目的26
- 3.2.2 研究假設26
- 3.2.3 被試26
- 3.2.4 實驗材料26-27
- 3.2.5 實驗工具27
- 3.2.6 實驗設計27
- 3.2.7 實驗程序27-28
- 3.2.8 統(tǒng)計處理28
- 3.2.9 結果與分析28-32
- 3.2.10 討論32-35
- 4 研究結論35-36
- 4.1 中班幼兒具有一定程度的延遲滿足能力,但是在延遲滿足策略的認知和行為兩方面存在不一致35
- 4.2 根據(jù)幼兒自我延遲滿足能力培養(yǎng)的理論設計的規(guī)則游戲對中班幼兒的延遲滿足能力的認知方面和行為方面均有良好的促進作用35
- 4.3 根據(jù)幼兒自我延遲滿足能力培養(yǎng)的理論設計的規(guī)則游戲能夠促進幼兒的延遲滿足能力的認知和行為的協(xié)調發(fā)展35-36
- 5 教育啟示36-38
- 5.1 本研究對幼兒教師的啟示36
- 5.1.1 拓展有關幼兒自我延遲滿足能力培養(yǎng)方面的知識36
- 5.1.2 掌握多種延遲滿足策略36
- 5.1.3 在教學活動中融入訓練幼兒自我延遲滿足能力的教學活動36
- 5.1.4 對幼兒家長做好宣傳工作36
- 5.2 本研究對幼兒園的啟示36-38
- 5.2.1 為培養(yǎng)幼兒自我延遲滿足能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36-37
- 5.2.2 把對幼兒的延遲滿足能力培養(yǎng)融入現(xiàn)有的教育課程當中37-38
- 參考文獻38-41
- 附錄41-61
- 致謝6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陳會昌,李苗,王莉;延遲滿足情境中2歲兒童對行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延遲策略的使用[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2年01期
2 楊麗珠,徐麗敏,王江洋;四種注意情境下幼兒自我延遲滿足的實驗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3年04期
3 胡興旺;李紅;吳睿明;;學前兒童延遲滿足的實驗研究方法述評[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6年02期
4 董存梅;;幼兒自我調控的中日比較及其跨文化分析[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2年01期
5 黃蘊智;延遲滿足—— 一個值得在我國開展的研究計劃[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9年01期
6 楊麗珠,王江洋,劉文,Monica Cuskelly,Airong Zhang;3~5歲幼兒自我延遲滿足的發(fā)展特點及其中澳跨文化比較[J];心理學報;2005年02期
7 韓玉昌;任桂琴;;兒童自我延遲滿足的視覺認知過程[J];心理學報;2006年01期
8 楊麗珠,李靈,田中敏明;少子化時代幼兒家長教育觀念的研究——中、日、韓跨文化比較[J];學前教育研究;1999年05期
9 劉澤文;郭謙;盧梅梭;;3~5歲幼兒延遲滿足策略研究[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2008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于松梅;兒童自我延遲滿足能力的認知特征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吳彩萍;3-5歲幼兒延遲滿足能力的實驗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關鍵詞:幼兒園中班幼兒自我延遲滿足能力干預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5712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57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