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xùn)政時期蒙藏委員會發(fā)展蒙藏教育實踐初探
[Abstract]:The Mongolian and Tibetan Committee was the central organ in charge of Mongolian and Tibetan regional affairs during the period of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Its main function is to promote an administrative reform in Mongolia and Tibe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olitical training plan, in which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Mongolia and Tibet is its primary task. The Mongolian and Tibetan Commission has made detailed plans and arrangements for the promotion of Mongolian and Tibetan education in each stage of the political training period. The Mongolian and Tibetan education undertakings, which are directly organized and achieved certain achievements, include the admission, protection and relief of students in the Mongolian and Tibetan border areas; the preparatory education for Mongolian and Tibetan students to enter schools at all levels in the mainland; and the preparation of schools in the Mongolian and Tibetan border areas. However, because the function of the Mongolian and Tibetan Commission is too broad, the actual power grant can not match it, coupled with the complexity of the border problems under the special historical background, it can not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Mongolia and Tibet.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xué)書報資料中心;中國人民大學(xué)國際關(guān)系學(xué)院;
【分類號】:K262.9;G529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于德孔;;試論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農(nóng)賑[J];遼寧教育行政學(xué)院學(xué)報;2009年12期
2 張曉輝;陳欣;;論南京國民政府時期行政督察專員制度的淵源[J];大連海事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1年02期
3 陳志波;;國家與社會關(guān)系視野下的南京國民政府社團(tuán)立法[J];廣西社會科學(xué);2011年03期
4 崔躍峰;;南京國民政府行政督察專員區(qū)公署制與縣制的關(guān)系[J];史學(xué)月刊;2011年07期
5 陳金龍;;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政教關(guān)系發(fā)生的基礎(chǔ)——以1927-1937年南京國民政府與佛教界的關(guān)系為例[J];同濟(jì)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6年03期
6 周媛;;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名勝古跡保護(hù)(1927~1937)[J];揚州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07年05期
7 李鐵明;;論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縣政改革[J];求索;2009年02期
8 李新軍;;論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生育保險立法(1927-1937年)[J];湖南工程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1年02期
9 鄢定友;南京國民政府審計機制軟化的原因管窺[J];滄桑;2005年05期
10 李先倫;張子禮;;論南京國民政府時期三次憲政運動的演變[J];中共四川省委黨校學(xué)報;2008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游海華;;如何評價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裁局改科”——以江西、福建為中心[A];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xué)術(shù)論壇(2007年卷)[C];2007年
2 隆武華;;中國近代外國對華投資述評[A];“20世紀(jì)中國社會史與社會變遷”學(xué)術(shù)討論會論文選集[C];199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益多;西藏和平解放與達(dá)賴集團(tuán)的命運[N];西藏日報(漢);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黃西武;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少數(shù)民族參加國家代議機構(gòu)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xué);2011年
2 徐中林;南京國民政府的西藏政策研究[D];蘭州大學(xué);2008年
3 馮小紅;鄉(xiāng)村治理轉(zhuǎn)型期的縣財政研究(1928-1937)[D];復(fù)旦大學(xué);2005年
4 盧征良;近代中國市場之傾銷與反傾銷研究[D];復(fù)旦大學(xué);2009年
5 曾桂林;民國時期慈善法制研究[D];蘇州大學(xué);2009年
6 晏雪平;江西國統(tǒng)區(qū)社會動員研究,1928-1945[D];廈門大學(xué);2009年
7 郭謙;民國時期統(tǒng)治者對城市下層社會的社會調(diào)控[D];山東大學(xué);2007年
8 楊煥鵬;國家視野中的江南基層政治(1927-1949)[D];復(fù)旦大學(xué);2005年
9 張華軍;民國河南縣政研究[D];南開大學(xué);2009年
10 張啟耀;一個區(qū)域社會內(nèi)的農(nóng)民田賦負(fù)擔(dān)問題[D];南開大學(xué);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孟麗;南京國民政府社會保障事業(yè)研究(1927-1937)[D];河北師范大學(xué);2008年
2 戴巍;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甘寧青農(nóng)村社會變遷探析[D];西北師范大學(xué);2005年
3 楊天樹;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識字運動考察[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06年
4 于偉敏;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義務(wù)教育研究(1927-1945年)[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08年
5 孫艷;試論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廣東公務(wù)員選任[D];暨南大學(xué);2008年
6 曹維忠;南京國民政府中央官僚構(gòu)成之研究(1927-1937)[D];上海師范大學(xué);2006年
7 王媛;南京國民政府出版管理研究(1927-1937)[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09年
8 李夫運;南京國民政府前十年邊疆型特別行政區(qū)制度述論[D];河南大學(xué);2008年
9 劉茗;熱察綏改省對國家整合的影響研究(1928-1937年)[D];中央民族大學(xué);2009年
10 馬小惠;南京國民政府時期陜西的禁煙運動[D];延安大學(xué);2007年
,本文編號:251121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511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