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自主型”課堂教學程序的理論解析
[Abstract]: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students' autonomous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and based o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class, standardizes the operation procedure of student's autonomous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from the dynamic angle. It mainly covers the achievement of the vision of condensi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classroom learning, the stimulation of mutual benefit motiva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process of motivation and introspection guidance of strategies such as behavior orientation, inquiry integration, learning community construction, situational simulation and so on; In this mode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evaluation.
【作者單位】: 江西農業(yè)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基金】: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項目資助(項目編號:11ZD052) 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項目:“研究生課堂敬畏的影響因素與培養(yǎng)研究”(項目編號:C1-2013Y12-180)資助 江西農業(yè)大學教改課題《“支持學生自主型”課堂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大學課堂敬畏的影響因素及培養(yǎng)研究》項目資助
【分類號】:G4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孫清祥;;論皮亞杰認知發(fā)展階段理論及其對教育的啟示分析[J];南昌高專學報;2012年01期
2 周鳳敏;;學生自主探究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決策探索(下半月);2013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張新改;;協作學習策略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3年01期
2 師文浩;朱顯峰;刀偉;李冬艷;張建留;;皮亞杰認知發(fā)展理論對《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教學的啟示[J];大理學院學報;2013年04期
3 鄭瑞強;王英;;“學生自主型”課堂教學模式優(yōu)化設計研究[J];老區(qū)建設;2013年18期
4 劉美萍;黃玲;;游戲式教學法在護理操作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3年08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于洪月;兒童漢語教材《快樂漢語》分析[D];蘭州大學;2013年
2 艾彤;科學推理能力和物理問題解決能力的對比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3年
3 李淑穎;中學思想政治課中學生社會認知偏差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馬艷麗;;對皮亞杰《發(fā)生認識論原理》中教育觀點的理解[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2 趙璧如;;應該怎樣理解皮亞杰的認識理論[J];社會心理科學;2005年04期
3 宋惠芳;皮亞杰建構理論的啟示[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0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先在;;淺談網絡教學[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8期
2 王海峰;;我們該如何引導課堂教學[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7年03期
3 朱長征;《大學生心理衛(wèi)生》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河南職業(yè)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業(yè)教育版);2001年05期
4 吳群;探索創(chuàng)造性思維教學的課堂模式[J];石油教育;2003年06期
5 “中小學區(qū)域性創(chuàng)新學習實驗與研究”總課題組;“創(chuàng)新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建構與探索[J];當代教育科學;2004年22期
6 ;自主性發(fā)展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教書育人;2005年12期
7 高亞麗;“互動式”課堂教學模式芻議[J];教學與管理;2005年18期
8 石夥;;關于在課堂教學中有效信息傳遞的思考[J];新西部(理論版);2006年12期
9 楊靜;;對創(chuàng)新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認識[J];職業(yè)技術;2006年22期
10 孔云;;“師生共用學案”課堂教學模式的反思[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9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理工科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教學模式探索[A];邁向21世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咨詢學術會議優(yōu)秀論文集[C];1999年
2 朱吉平;;課堂教學模式的重建——談取消講臺的課堂教學改革[A];山東省師范教育學會2002年度師范教育研究優(yōu)秀成果論文集[C];2002年
3 陳宇;;開發(fā)學生的智慧 小論如何構建科學、合理的以開發(fā)學生智慧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模式[A];首屆智慧學學術研討會文集[C];2002年
4 路金聲;;運用森田療法預防和緩解考試暈場的操作程序[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5 盧晨;;創(chuàng)建學習型領導班子的幾點思考——談《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踐》有感[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一卷)[C];2005年
6 黃大方;;淺析課程自主學習設計的結構與層次策略[A];教育技術:信息化階段新發(fā)展的研究[C];2007年
7 田發(fā)銀;趙金梅;李紅軍;;構建和諧校園,促進教師發(fā)展的研究與實踐[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三)[C];2009年
8 陳正芹;吳濤;;彼得·圣吉的管理理論對學生會工作的啟示[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經濟·管理學科卷)[C];2007年
9 楊勇;張詩亞;;如何建設健康型學校[A];和諧共生:2007年全國博士生(教育類)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7年
10 趙金梅;;促進幼師學校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四條途徑[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三)[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五步三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解讀[N];中國教師報;2010年
2 岳煒;課堂教學模式芻議[N];駐馬店日報;2011年
3 北京市六一中學副校長 包祥;愿景管理:學校發(fā)展的長久策略[N];中國教育報;2005年
4 彭小流 汕尾市林偉華中學;“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探索與思考[N];汕尾日報;2010年
5 柏蔡萍;亦談學生課前自主預習[N];臨汾日報;2011年
6 李春梅;構建主體性課堂教學模式[N];中國信息報;2003年
7 本報記者 劉遠;教育:城鄉(xiāng)均衡看三河[N];農民日報;2011年
8 通訊員 李凱 朱明;蘄春縣扎實開展“兩免一補”工作[N];黃岡日報;2006年
9 彭揚飛 王金 易雙全;三通鼓響踏征途[N];岳陽晚報;2010年
10 任志娟;淄川區(qū)教研室 學習實踐重實效 均衡協調促發(fā)展[N];淄博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陳衛(wèi)東;教育技術學視野下的未來課堂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2 劉良華;行動研究的史與思[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3 王書林;任務導向的分布式學習共同體研究[D];西南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但海興;基于電子雙板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2 譚桂花;以教學案為主要教學載體的三動課堂教學模式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3 朱香;變易理論視域下“以學定教”課堂教學模式研究[D];江蘇師范大學;2012年
4 顏巧藝;應用多媒體技術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5 陳寶軍;中小學信息技術課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6 王偉;基于電子雙屏白板的“主導·主體”模式教學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7 潘體福;學習型學校建立共同愿景的策略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3年
8 李為;國內著名教學改革經驗借鑒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9 黃亞嫻;基于WebQuest課堂教學模式在高職的實踐探索[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10 王朋嬌;現代信息環(huán)境下的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217889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178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