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qū)家教補習政策評介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view the two stages of tutoring policy in Taiwan since the 1970s, which involves three aspects: the regulation of commercial cram schools / schools, and the prohibition of teachers from participating in paid tutoring and tutoring. It is hoped that the norms of after-school tutoring and tutoring will bring beneficial thinking and reference to our policy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作者單位】: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
【基金】:香港大學“小項目經費方案”(Small Project Funding)資助,課題名稱“上海與臺北家教補習政策比較研究”(課題編號:201109176179),負責人:占盛麗,合作者:馬克·貝磊教授(Prof. Mark Bray)
【分類號】:G52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T·烏馬洛夫 ,許洪聲;印度的教育政策[J];比較教育研究;1981年04期
2 朱鏡人;;戰(zhàn)后影響西德教育政策的因素[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1989年02期
3 肖麗萍;二戰(zhàn)后美國教育政策的演變及啟示[J];教育研究;1997年11期
4 談松華;當前我國人口流動、遷移的特征及教育政策的取向[J];教育發(fā)展研究;1997年06期
5 曾天山;教育政策研究芻議[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2期
6 周彬;中國教育政策對經濟體制轉型的歸依──解讀《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J];教育科學;1999年04期
7 謝伯仁;推行素質教育需要有力的法制保障[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1999年02期
8 勞凱聲,劉復興;論教育政策的價值基礎[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6期
9 袁振國;深化教育政策研究 加強兩種文化交流[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0年09期
10 伍彥;西部開發(fā)中的教育政策思考[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0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倫信;;臺灣地區(qū)的中國教育史研究概觀[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2 路德維珂·科拉羅;胡詠梅;梁文艷;;教育政策的監(jiān)測與評價:概念、作用、系統框架[A];2009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劉繼和;米佳琳;陳芳芳;;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教師能源教育政策及啟示[A];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業(yè)發(fā)展(B卷)——第七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暨渾南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論壇文集[C];2010年
4 翟巧相;;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后美國聯邦政府對印第安人的教育政策[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5 田靜;施江濱;;美國教育政策中“農村”概念界定的應用與問題[A];農職業(yè)教育與經濟社會發(fā)展——云南省農業(yè)教育研究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0年
6 熊亞;;解讀“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A];2006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7 馮永慶;;試論教育在構建和諧墾區(qū)中的地位和作用[A];黑龍江省農場管理學會現代化大農業(yè)建設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8 李建忠;;贊比亞獨立以來教育政策的制定及若干經驗教訓[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9 秦行音;;英國工黨教育政策的簡要歷史變化及新工黨的教育政策[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10 祁型雨;;利益表達與整合——教育政策的決策模式研究[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7-2008年度][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吳明熹;公平:教育政策的基本價值取向[N];中國教育報;2005年
2 本報記者 葛洪才;以公平理念審視教育政策[N];中國改革報;2005年
3 袁振國;全面建設小康:教育政策選擇的重點與難點[N];中國教育報;2003年
4 本報記者 賀春蘭;關心現實問題、關懷弱勢群體、關注制度創(chuàng)新[N];人民政協報;2003年
5 朱四倍;擇校考量政府教育政策[N];人民法院報;2005年
6 王柏玲 何連弟 姜澎;以改革促進教育事業(yè)發(fā)展[N];文匯報;2000年
7 楊金溪;“最猛教育政策”能否影響全國[N];中國財經報;2007年
8 龐學光 作者單位:天津市教科院教育決策與發(fā)展研究所;加強教育政策執(zhí)行初探[N];中國教育報;2001年
9 石扉客;是誰逼著黃岡中學賣“狗肉”?[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10 朱金花;公平視角下教育政策理念轉向[N];吉林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爽;教育政策合法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2 李占萍;清末學校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3 周彬;教育政策基礎的經濟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4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視角[D];吉林大學;2005年
5 孫艷霞;教育政策道德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6 周小虎;利益集團視角下的美國教師組織對教育政策影響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7 全力;國家教育政策對基層教育管理的影響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祁型雨;利益表達與整合[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9 劉世清;教育政策倫理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高慶蓬;教育政策評估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丹丹;教育資源積聚與政府政策選擇[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2 葛安娜;從“減負”反觀我國的素質教育政策[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3 黃建軍;倫理視角下的教育政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4 王凌凌;教育政策的人文性價值取向問題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5 王巧云;我國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問題研究[D];青島大學;2007年
6 程細平;我國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的政策分析[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7 戴林;新世紀日本的教育改革[D];湖南大學;2008年
8 凌遠宏;私人基金會在美國教育上的角色和作用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9 康琪;教育公平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8年
10 樊凌衡;美國“肯定性行動”計劃及其對中國教育政策的啟示[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14297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2142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