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理想國》中教育思想的建構主義視角
本文選題:柏拉圖 + 《理想國》; 參考:《科技創(chuàng)業(yè)月刊》2013年10期
【摘要】:以柏拉圖《理想國》中的教育思想為研究主題,結合認知理論建構主義關于學習環(huán)境的四大要素:情境、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建構來分析其教育思想中所包含的建構主義視角,對《理想國》中的教育思想給出新的時代闡釋,以期找到其教育思想和體系對我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可借鑒意義的新維度。
[Abstract]:Taking Plato's educational thought in the Republic as the research subject, and combining the four elements of cognitive constructivism on learning environment: context, cooperation, conversation and meaning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vism perspective contained in Plato's educational thought. This paper gives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thought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new dimension of its educational thought and system which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China.
【作者單位】: 西安外國語大學旅游學院·人文地理研究所;
【分類號】:G4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劉樹才;柏拉圖《理想國》的公民教育思想[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2 田景正,楊漢麟;《理想國》中的公民素質教育觀初探[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3期
3 胡曉燕;;古典公民教育觀:《理想國》的公民教育思想解析[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06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玲;;語文教學中的教師角色初探[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S1期
2 曾兆暉;艾利娜;;理性視角下的法的目的[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02期
3 趙丹;竇琴;;農科學生英語課堂上的母語依賴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01期
4 吳良美;;電磁場與波課堂教學方法淺談[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5 葉興;;高職英語專業(yè)新型實訓模式探究——以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J];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6 陳琦;馬夫軻;;淺論小學語文中的愉快教學法[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5期
7 郭娟;;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2期
8 諶耘;騰小艷;;柏拉圖和孔子的“理想國”的相似性比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5期
9 雍自元;;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新途徑:體育運動[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9期
10 毛曉秋;;法律的馴順與政治的審慎——解讀霍布斯《一位哲學家與英格蘭普通法學者的對話》[J];北大法律評論;2005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炳芳;聶金全;李衛(wèi)國;;淺析人本主義教育在高職大學生心理發(fā)展上的作用[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年會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2 胡心怡;王虹英;耿梅芳;張馳;;焦點解決短期療法在深度輔導中的應用與思考[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年會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3 胡芬玲;;自我效能感的歸因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A];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努力增強高校創(chuàng)新與服務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4 ;漫談文化、教育與個體發(fā)展——《薩摩亞人的成年》引發(fā)的思考[A];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5 唐麗;陳凡;;美國工程倫理學的文化—歷史背景分析[A];全球化視閾中的科技與社會——全國科技與社會(STS)學術年會(2007)論文集[C];2007年
6 王娜;;現(xiàn)代技術與奢侈關系的反思[A];首屆、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獲獎文集[C];2009年
7 申仁洪;;論柏拉圖的課程理念[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8 崔小虹;;將引導學生的專業(yè)興趣融入專業(yè)課程的教學過程[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學校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yè)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及協(xié)作委員會2010年全體會議論文集[C];2010年
9 徐守森;劉淑慧;;運動心理學課程題庫建設的構想[A];第8屆全國運動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10 魏維;;淺談學生科學傳播者的培養(yǎng)——以“浙江省科技館小達人”為例[A];科普惠民 責任與擔當——中國科普理論與實踐探索——第二十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道宇;課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張志剛;語文教育文化傳播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燕燕;梅洛—龐蒂具身性現(xiàn)象學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張昆;滲透數(shù)學觀念的教學設計方法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6 邱峰;遠程醫(yī)學教育臨床技能培訓模式與平臺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何小青;公共藝術發(fā)展路徑的向度分析[D];上海大學;2011年
8 張國平;當代政治認同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9 徐俊;信仰播撒與權力博弈[D];南京理工大學;2011年
10 陳明;全真道的道德修養(yǎng)論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華麗;初中生道德情感的理論分析及培養(yǎng)途徑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林麗;小學教師自我評價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網(wǎng)站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4 吉云蘇;跨文化視角下訊息設計原理在政府網(wǎng)站中的應用[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程瑩s
本文編號:181976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819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