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是貴”——陳子褒課本之研究
本文選題:陳子褒 切入點:婦孺教育 出處:《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3年05期
【摘要】:陳子褒(1862-1922)早年就設(shè)館教學,并游學日本,關(guān)注婦孺教育,一生致力于蒙學課本的編撰,被譽為"東方之裴斯泰洛齊"。他是全國通俗教材編著最多的作家,所編著的教材集中在婦孺教材和字課教材兩大類。他的教材注重服務(wù)于婦女兒童,力行白話語文,重視課本質(zhì)量,課本地域特色明顯,且關(guān)注兒童興趣與能力,注重傳播新思想新道德。
[Abstract]:In his early years, he set up a library to teach and study in Japan, paid attention to the education of women and children, and devoted his whole life to the compilation of Mongolian textbooks, which was known as "Pestrich of the East".He is the author of most popular textbooks in China, and his textbooks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two categories of teaching materials for women and children and Chinese characters.His textbooks focus on serving women and children, practicing vernacular Chinese,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quality of textbooks, obviou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extbooks,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children's interests and abilities, and to spreading new ideas and new ethics.
【作者單位】: 首都師范大學;
【基金】: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國家社科課題“百年中國教科書在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中的基礎(chǔ)作用研究”[BAA120011]
【分類號】:G423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振宇;;南海博物館館藏五件康有為信札考略[J];佛山科學技術(sh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2 周軍;;陳煥章與;蕰㘚J];廣東社會科學;2012年04期
3 丁亞杰;《翼教叢編》的經(jīng)典觀[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4 桑兵;;蕰淖谥计缱兣c組織離合[J];近代史研究;2002年03期
5 桑兵;;蕰郯目偩峙c勤王運動[J];近代史研究;2003年05期
6 吳洪成;王景;;近代教育家陳子褒的女子教育思想及其實踐活動述評[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7期
7 趙燦鵬;;徐中舒與暨南大學——由其佚著《尚書講義》的新發(fā)現(xiàn)說起[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10期
8 張海榮;;《公車上書記》作者“滬上哀時老人未還氏”究竟是誰[J];清史研究;2011年02期
9 王明德;;論麥孟華[J];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10 王明德;;風起云揚思猛士——潘之博愛國活動述論[J];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肖承罡;;萬木草堂的道德教育模式及其影響[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潘光哲;;“華盛頓神話”在晚清中國的創(chuàng)造與傳衍[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國[C];200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劉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叢報》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栗永清;學科·教育·學術(shù):學科史視野中的中國文學學科[D];復旦大學;2010年
3 彭劍;清季憲政大辯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4 王紅軍;清末民初思想界的黃遠生[D];復旦大學;2010年
5 楊濤;交通系與民初經(jīng)濟政策研究(1912-1916)[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盧娟;晚清澳門《知新報》研究[D];暨南大學;2007年
2 尹濤;抗戰(zhàn)勝利后民社黨人的民主憲政理論與實踐[D];河南大學;2009年
3 吳宇浩;廣智書局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4 柴創(chuàng)新;辛亥革命前期的馮自由[D];揚州大學;2011年
5 唐秋遠;中國民主社會黨的憲政探索[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視聽(音像)教材編寫制作規(guī)范(試行)[J];中國遠程教育;1988年09期
2 王世光;;“教材城市化傾向”芻議[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7年06期
3 鄭步春;;關(guān)于新課程背景下有效駕馭教材的若干思考[J];江蘇教育;2009年33期
4 劉麗娜;李人賢;;從教材、教師、教學模式三位一體視角淺談教學改革[J];中國電力教育;2009年22期
5 吳洪成;方家峰;;現(xiàn)代教育家楊賢江的課程與教材觀初探[J];南通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年01期
6 金之星;教材編寫的幾點設(shè)想[J];課程.教材.教法;1985年06期
7 劉春艷;劉衍玲;陳顯莉;劉春雨;方曉翠;;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材分析及編寫要求[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年04期
8 屈大芝;淺談(人教版)社會課教材編寫的基本特征[J];課程.教材.教法;1995年09期
9 程材;國家教委基教司在人教社召開普通高中新教材編寫工作會議[J];課程.教材.教法;1996年07期
10 趙飛;劉驚鐸;;體驗式教材:德育教材新樣態(tài)[J];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閭海燕;;理學時期的蒙學美育思想[A];春華秋實——江蘇省美學學會(1981—2001)紀念文集[C];2001年
2 邢楓;;該怎樣破解“課本款回收難”[A];中國新時期思想理論寶庫——第三屆中國杰出管理者年會成果匯編[C];2007年
3 諸惠芳;劉立德;;教育史學科教材建設(shè)的回顧與前瞻[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4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材問題較多 規(guī)范教材改革刻不容緩[A];2010中國科協(xié)科技工作者建議匯編[C];2010年
5 魏高林;;對國家教育現(xiàn)狀的意見、建議和暢想[A];第六屆中國科學家論壇論文匯編[C];2007年
6 劉茗;;試論張騰霄的教育思想[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7 沙成君;;初中生心理失調(diào)現(xiàn)象及對策[A];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題中期研究報告論文集[C];2004年
8 齊君;;青春期性教育何時“突出重圍”[A];首屆“健康杯”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暨頒獎大會論文集[C];2002年
9 彭爾佳;;清末“教科書”的發(fā)生及其編審定制[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王凌皓;;中國傳統(tǒng)私塾的訓蒙原則與方法探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華挺 通訊員 謝海燕;“跟著課本游”成為魯迅故鄉(xiāng)新風景[N];光明日報;2006年
2 鄞州區(qū)記者站 章燕飛 通訊員 陳恩;免費課本能“循環(huán)”嗎?[N];寧波日報;2006年
3 本報記者 孔敏 見習記者 張苑;預訂課本讓學校很“勞神”[N];桂林日報;2006年
4 梁牛;值得倡導的“升學捐書”[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05年
5 王 青;要做課本以外的作業(yè)[N];中國教師報;2003年
6 新華社記者 劉丹 肖春飛;課本循環(huán)使用辦法好,但咱學不來[N];新華每日電訊;2005年
7 楊占蒼;河北為農(nóng)村校課本作業(yè)本費“封頂”[N];中國教育報;2007年
8 記者 張向瑜;要將課本一屆屆往下傳[N];杭州日報;2006年
9 本報記者 丁曉麗;教育貧困家庭孩子享受的尊嚴[N];吐魯番日報(漢);2010年
10 何勇;山東青州:學生課本循環(huán)利用[N];人民日報;200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孫平;課程實施中的教師主體性及其發(fā)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2 方成智;艱難的規(guī)整[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3 溫潤芳;社會變遷中山西鄉(xiāng)土教材的編纂與應(yīng)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4 寧彥鋒;教育變革中的教科書建構(gòu)[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5 呂紅日;教師“知識分子”角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尚倫;建國以來我國義務(wù)教育教科書制度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匡勇勝;電腦音樂配器與制作課程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2 林菲菲;新課程背景下情境教學的比較教育初探[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3 滕志妍;明清塾師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6年
4 于穎;活動學習視野下信息技術(shù)教材結(jié)構(gòu)的建構(gòu)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5 杜娟;從文明書局《科學全書》看晚清教科書的近代化[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6 王曉燕;國內(nèi)高中信息技術(shù)教材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7 許政法;蘭州市家庭選擇課外輔導的影響因素之質(zhì)性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8 范昶_g;民國時期西學對中學國文教育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侯衛(wèi);清末民初國文教科書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3年
10 焦健健;課程設(shè)計價值取向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70482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704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