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達國家2012年教育改革的關(guān)鍵詞——以英、美、澳三國為例
本文關(guān)鍵詞: 發(fā)達國家 教育改革 英美澳 年教育政策 關(guān)鍵詞 出處:《外國中小學教育》2013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發(fā)達國家的教育改革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世界教育改革的前沿和發(fā)展方向。英、美、澳等國在2012年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改革,通過對其政策文本分析發(fā)現(xiàn),雖然各國教育改革的關(guān)鍵詞不同,但改革的邏輯又存在相似之處。了解發(fā)達國家教育改革的動向,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把握教育發(fā)展趨勢,為制定合理的教育政策和發(fā)展規(guī)劃提供決策參考。
[Abstract]:To some extent, the educational reform in developed countries represents the forefront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world's educational reform. In 2012, Britain, the United States, Australia and other countries carried out fruitful educational reforms and found that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ir policy texts, Although the key words of educational reform differ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there are similarities in the logic of the reform. Understanding the trend of educational reform in developed countries will help us better grasp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ducation. It provides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for making reasonable education policy and development plan.
【作者單位】: 上海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中心;上海師范大學;
【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重點學科建設(shè)項目:比較教育學(J50404) “上海地方高校大文科研究生學術(shù)新人培育計劃(B—7063—12—001033)”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51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孫珂;馬健生;;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英國教師教育標準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2 楊明全;;“后金融危機時代”美國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規(guī)劃及啟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2年07期
3 唐一鵬;;2012英國教師標準改革述評[J];全球教育展望;2012年09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王璐;;提升職業(yè)吸引力、提高職前教育質(zhì)量——英國教師教育改革最新趨勢[J];比較教育研究;2012年08期
2 唐一鵬;;2012英國教師標準改革述評[J];全球教育展望;2012年09期
3 劉改蓮;;論高校教學課程經(jīng)費分配原則與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2年30期
4 王榮榮;;試論美國公立學校的發(fā)展及啟示——基于文化和經(jīng)濟視角的分析[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年03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楊茹;幼兒園新教師入職教育模式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許明;;英國教師教育專業(yè)新標準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2 凡勇昆;鄔志輝;;美國基礎(chǔ)教育改革戰(zhàn)略新走向——“力爭上游”計劃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3 孫珂;馬健生;;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英國教師教育標準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陸興發(fā);;發(fā)達國家教改的共同目標[J];外國中小學教育;1993年01期
2 朱蕓;;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教育改革的新思路[J];全球教育展望;1992年05期
3 吳元訓;張俊洪;;新技術(shù)革命與普通教育的改革[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04期
4 王康;教育與社會:對教育改革的八點希望[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1988年09期
5 俞桂林;;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實驗 教育改革的新趨勢[J];全球教育展望;1991年04期
6 劉波;;2010:聚焦“教育改革年”[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0年03期
7 魏所康;;透析七大看點 聚焦熱點難點[J];江蘇教育;2010年26期
8 劉明成;張松杰;;對制約素質(zhì)教育發(fā)展因素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年27期
9 蒲心文;近三十年國外教育的發(fā)展趨勢[J];社會科學研究;1980年03期
10 呂型偉;;未來的教育[J];教師博覽;1996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谷麥征;費瑋;張旭;;信息技術(shù)與課程整合的理解與分析[A];教育技術(shù)應用與整合研究論文[C];2005年
2 周偉業(yè);;教師網(wǎng)絡(luò)素養(yǎng)與教育改革調(diào)查報告——以藝術(shù)教師為例[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07):媒介素養(yǎng)與公民素養(yǎng)論文集[C];2007年
3 周小李;;艾波茨霍姆學校與費爾霍普學校之比較及啟示[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4 別必亮;;民國初年教育改革的歷史窺探[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0)——中華民國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陳時見;;雷沛鴻教育改革論的宏觀考察[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6 李薦;;國際化視野背景下的教育改革與學習革命——踐行友善用腦的思考[A];科學發(fā)展:文化軟實力與民族復興——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論文集(下卷)[C];2009年
7 歐陽軍;;網(wǎng)絡(luò)文化與教育[A];中國教育技術(shù)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8 ;幾位專家對教育改革的看法[A];2006年中國宏觀經(jīng)濟與改革走勢座談會內(nèi)容匯編[C];2006年
9 趙冬梅;郭榮華;陳海云;張磊;;農(nóng)村中小學現(xiàn)代遠程教育工程的現(xiàn)狀與思考[A];2007年河北省電子學會、河北省計算機學會、河北省自動化學會、河北省人工智能學會、河北省計算機輔助設(shè)計研究會、河北省軟件行業(yè)協(xié)會聯(lián)合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黃家駒;;教育改革若干問題思考[A];第四屆“老教授科教興國貢獻獎”、“老教授事業(yè)貢獻獎”頒獎暨老教授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大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蓉;拿一張“事實地圖”來思考教育改革[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2 高靚;2006,“國際教育”踏著國內(nèi)教育改革節(jié)拍舞動[N];中國教育報;2007年
3 顧明遠;教育改革是一項社會系統(tǒng)工程[N];人民日報;2004年
4 本報記者 蔣建華;教育改革不是打倒一個另立一個[N];中國教育報;2004年
5 本報記者 宋全政;沒有回頭路的教育改革[N];中國教育報;2008年
6 本報記者 陳天富;科學發(fā)展種好教育改革“試驗田”[N];重慶日報;2009年
7 張曉晶;期待新一輪教改帶來新希望[N];閩西日報;2009年
8 王繼紅 記者 海濤;五華區(qū)教育改革再推新舉措[N];昆明日報;2009年
9 自治區(qū)教育廳;教育改革與發(fā)展業(yè)績喜人[N];新疆日報(漢);2009年
10 湖北省教育廳廳長 陳安麗;一項具有創(chuàng)意的教育改革[N];中國教育報;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勇;洋務(wù)運動教育改革與明治維新教育改革比較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2 陳霞;基于課程標準的教育改革[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3 張云;經(jīng)驗、民主和教育[D];復旦大學;2005年
4 劉世清;教育政策倫理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朱麗;教育改革代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6 康永久;知識輸入還是制度重建[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7 褚洪啟;教育觀念的變革[D];北京師范大學;1994年
8 孫大廷;美國教育戰(zhàn)略的霸權(quán)向度[D];吉林大學;2008年
9 戴一中;臺灣師資培育變革與當時社會背景之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10 楊梅;公立學校的一次變革[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成增;張之洞近代教育模式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6年
2 秦臻;比較視閾中的我國教育公平制度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8年
3 賀娟;鄧小平教育公平思想探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4 戴林;新世紀日本的教育改革[D];湖南大學;2008年
5 王亞波;論我國經(jīng)濟轉(zhuǎn)型期教育體制改革的滯后效應[D];吉林大學;2005年
6 李海燕;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與借鑒研究[D];河北大學;2004年
7 王秀艷;論新課程與教師角色的轉(zhuǎn)變[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8 高玉潔;俄羅斯《普通教育國家教育標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9 楊勇;鄧小平教育思想論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張冬平;用教育公平推進和諧社會建設(shè)[D];南昌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53375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533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