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教育教學模式研究——一場公民教育模擬聽證會活動引發(fā)的思考
本文關(guān)鍵詞: 公民教育 教學模式 學生 出處:《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年1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公民教育旨在培養(yǎng)有理性、有能力和有信心的社會公民,模擬聽證會活動是其中表演式的評價模式,它通過學生分組活動,采用答辯方式,教師、學生共同參與問題的深入研究。從整體研究過程、選題、研究內(nèi)容、合作學習過程、整個研究的過程等角度來看,陽泉市2012年的公民教育摸擬聽證會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這對于改進研究性學習的內(nèi)容和形式、促進合作學習的組織與實施、拓展聽證會的展示評價功能,以及提高德育的有效性等都具有啟示意義。
[Abstract]:Civic education aims to cultivate rational, capable and confident social citizens, and the mock hearing is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odel, which through the student group activities, using the way of defense, teach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whole research process, the topic selection, the research content,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 process, the whole research process and so on. In 2012, the public education model hearing in Yangquan City received good results, which can improve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inquiry learning and promote the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Expanding the demonstration and evaluation function of the hearing and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moral education have enlightenment significance.
【作者單位】: 山西省陽泉市教育局教學研究室;
【分類號】:G41
【正文快照】: 公民教育最初是從美國引進的一個教育項目,在我國江蘇、上海、云南、山西、濰坊、成都和深圳等省市開展。山西省根據(jù)教學實際情況把公民教育項目納入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研究性學習的內(nèi)容。自2006年以來,陽泉市教育局一直堅持開展公民教育,并把它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畢艷華;;淺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07年03期
2 滕文斌;;重建教學模式 促進主體發(fā)展[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3年03期
3 唐海朋;;當代教學的三種模式[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5年05期
4 劉和忠;烏蘭;;英國公民教育發(fā)展分析及啟示[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8年03期
5 李鈺潔;;培養(yǎng)世界公民:公民教育的一種新趨勢[J];中國教師;2009年15期
6 楊小微;;試論中小學教學的結(jié)構(gòu)與模式[J];教育研究與實驗;1986年03期
7 許曉安;;基于任務驅(qū)動的協(xié)作探究教學模式的建構(gòu)與應用[J];廣東技術(shù)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7期
8 張秀娟;;職業(yè)學校心理健康課教學模式的探究[J];職業(yè)圈;2007年16期
9 王風蘭;;探究計算機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模式[J];今日湖北(理論版);2007年07期
10 秦艷;;多媒體教學手段對大學英語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暉;趙慧敏;;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大學生公民教育與人的發(fā)展[A];新規(guī)劃·新視野·新發(fā)展——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shù)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天津?qū)W術(shù)文庫》(中)[C];2011年
2 張志儉;;從信息到形式:通過傳媒教育令公民教育教學變得更出色[A];21世紀中國公民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鐘淑珍;;信息技術(shù)與課程整合的理論思考[A];中國教育技術(shù)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4 李萍;鐘明華;;公民教育——中國大陸學校德育改革的歷史性轉(zhuǎn)型[A];21世紀中國公民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唐躍平;唐清安;;網(wǎng)絡教學對高等學校教育職能的改變與影響[A];教育技術(shù)應用與整合研究論文[C];2005年
6 周志軍;李志剛;;關(guān)于網(wǎng)絡課程教學模式與策略的思考[A];基于信息技術(shù)的教學新模式研究[C];2006年
7 聶榮華;;推行新型“雙主”模式,推進教育創(chuàng)新[A];基于信息技術(shù)的教學新模式研究[C];2006年
8 張明凱;;淺談信息技術(shù)與課程整合[A];教育技術(shù):信息化階段新發(fā)展的研究[C];2007年
9 洪明;;香港學校公民教育的歷程考察[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4)——中國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10 丁永為;;二十一世紀初杜威教育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李茂;英國公民教育走上街頭[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2 于建坤;新教材帶來新理念[N];中國教育報;2002年
3 馮琳;公民教育在美國[N];光明日報;2004年
4 臥松;公民教育欲為學生擴權(quán)[N];中國教師報;2007年
5 全國政協(xié)委員 何悅;應加強中小學生的公民教育[N];人民政協(xié)報;2004年
6 ;公民教育推進成效顯著[N];人民政協(xié)報;2005年
7 李 茂;英國公民教育初見成效[N];中國教師報;2004年
8 華中師范大學政法學院教授 龍靜云;公民教育如何“轉(zhuǎn)身”[N];中國教育報;2008年
9 朱四倍;調(diào)整學生上課時間中的公民教育[N];貴陽日報;2005年
10 王石川;公民教育比下跪勸學更迫切[N];中華工商時報;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付軼男;美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公民教育與道德教育關(guān)系[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范微微;多元文化社會中的國家認同:20世紀70年代以來加拿大公民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陳華;中國公民教育的誕生—課程史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4 沈研;學校公民素養(yǎng)教育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5 王文嵐;社會科課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6 姜元濤;“世界公民”教育思想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2年
7 沈曉敏;對話教學的意義和策略[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8 嚴書宇;社會科課程研究:反思與構(gòu)建[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9 黃黎明;知識教學的文化哲學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10 趙明玉;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英國公民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賀曉立;建構(gòu)主義視野中的師生關(guān)系[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2 張越;傳統(tǒng)政治文化影響下的法國公民教育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3 肖雯;1865-1939年美國公民教育發(fā)展的歷史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4 呂s,
本文編號:145436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454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