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超速”的危害及其轉變
本文關鍵詞:“教學超速”的危害及其轉變 出處:《當代教育科學》2013年1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在當前教育中,存在一種可以稱之為"教學超速"的現象。"教學超速"是指為了快速實現教學目標,使用"超前"的教學內容,并在教學過程中過于追趕進度而忽視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現象。"教學超速"表現為重結果的教學目標、超前的教學內容、急促的教學過程。"教學超速"阻礙了學生的深度發(fā)展、抑制了獨立學習能力的形成、擱置了學生社會性的發(fā)展。為了轉變"教學超速",應建立"發(fā)展為本"的教學評價體系,樹立"慢"的教育信仰,形成"學為導向"的教學方式。
[Abstract]:In current education, there is a phenomenon which can be called "teaching overspeed". "Teaching overspeed" refers to the use of "ahead" teaching conten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teaching goal quickly. And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too much catch up with the progress and ignore the law of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teaching overspeed" is the teaching goal of emphasis on the results, the teaching content ahead. The rapid teaching process. "Teaching overspeed" hinders the deep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hibits the form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and shelves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sociality, in order to change "teaching overspeed".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development, establish a "slow" educational belief and form a "learning-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作者單位】: 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基金】: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研究項目“大學研究性教學的常態(tài)化研究”(項目編號:2012079)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類號】:G420
【正文快照】: 在當今這個瞬息萬變的信息化社會中,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急促,人們的心態(tài)也變得越來越浮躁、越來越急功近利。“全球重大事件發(fā)生的節(jié)奏和頻率加快,社會中各種時尚來去匆匆!盵1]這種現象在教育中表現得也相當明顯:“現在我們的教育都在‘搶跑’———幼兒教育小學化,小學教育中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姜英杰;;非理性的超前教育:關于早期教育科學性的思考[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2 謝登斌;21世紀學校道德捍衛(wèi)的使命——諾丁斯的“關懷”教育理論[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3 郭元祥;;知識的性質、結構與深度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2009年11期
4 姚林群;郭元祥;;新課程三維目標與深度教學——兼談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J];課程·教材·教法;2011年05期
5 王紅;;中美教育比較:我們真的贏在起點了?[J];遼寧教育;2012年06期
6 吳紹萍;羅祖兵;;“教師配合學生”的理性選擇與實踐訴求[J];當代教育科學;2012年08期
7 紀大海;論教學節(jié)奏[J];中國教育學刊;2000年04期
8 郭永福;;別讓孩子累倒在起跑線上[J];中國教育學刊;2011年07期
9 ;兩會語錄[J];中小學管理;2012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穎;;交往實踐視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2年02期
2 陳虹;;西方現代童話中的成長儀式原型及文化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3 唐勇,朱長華;學校教育資源分配探討[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4 李家成;論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5 周娜;新課程改革中化學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6 李國慶;;從實用主義德育理論到品格教育——美國道德教育理論的演變[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7 單中惠;;福祿培爾游戲理論新析[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8 張秋嬋;;《安徽地域文化》課程建設探索與實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9 韓傳信;;農村中小學教師德育素養(yǎng)提升途徑的探討[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10 楊鳳仙;;關于校本教研建設的思考[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崔立宏;;談高校創(chuàng)新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A];創(chuàng)新沈陽文集(B)[C];2009年
2 崔立宏;;談高校創(chuàng)新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A];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業(yè)發(fā)展(B卷)——第七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暨渾南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論壇文集[C];2010年
3 劉法虎;;美國兩大高校分類研究的經驗與借鑒[A];2009年首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郭建斌;;理解與表達:對凱利傳播儀式觀的解讀[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5 王春燕;;打造中國人自己的幼兒園課程——以陳鶴琴為代表的幼兒園課程變革為例[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6 覃兵;;二十年來我國教學原則地位研究之綜述——與教學論諸范疇關系的討論[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7 覃兵;;二十年來我國教學原則體系構建狀況的分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8 覃兵;;論我國二十年來教學原則的批判反思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9 方曉東;;試論杜威的兒童發(fā)展觀[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10 王兆t,
本文編號:139570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395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