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教育哲學在全球化時代的發(fā)展
本文關鍵詞:杜威教育哲學在全球化時代的發(fā)展
更多相關文章: 杜威哲學 科學與民主 儒學 全球化 人口與資源
【摘要】:在適者生存規(guī)律的統(tǒng)治下,以"科學加民主"思想為核心的杜威教育理論引領了20世紀的世界教育理論與實踐,但它在源于不同自然環(huán)境的儒學文化圈遇到了許多問題。然而在全球化時代,在僅僅依靠科技發(fā)展已經不能有效解決人口與資源之間矛盾及其帶來的各種社會問題的背景下,儒家思想被重新認識。對于哈貝馬斯的"交往行動"理論而言,儒家的"禮讓"可以為其提供標準,并由此推動杜威學說的發(fā)展,即"科學加民主"的教育目標將發(fā)展到"科學加禮讓"的新模式,但新模式應該以科學理性為基礎,以保證對禮讓的適時、適地、適度及程序進行合理判斷。為此,在杜威經驗式"探究"的基礎上,對世界各種文化形態(tài)史進行"虛擬探究",應該成為全球化時代跨文化理解的核心教育內容,并以此統(tǒng)領歷史、地理、語文等課程,與科學教育目標達成一致。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
【關鍵詞】: 杜威哲學 科學與民主 儒學 全球化 人口與資源
【基金】: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江蘇高校本科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2010ZDIXM018) 美國密西根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杜祖怡教授發(fā)起的“醫(yī)教結合提升國民素質”國際合作課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40
【正文快照】: 今天幾乎所有的中小學教師都可以對杜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高談闊論。然而,毋庸諱言,杜威理論在中國教育實踐上卻成效甚少。有學者指出,當前的教育改革遇到許多悖論,例如傳統(tǒng)德育與科技教育的矛盾、公民教育與傳統(tǒng)德育的矛盾;[1]不少教師錯將杜威學生中心的理論誤解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韓茂莉;2000年來我國人類活動與環(huán)境適應以及科學啟示[J];地理研究;2000年03期
2 馬鳳岐;;教育實踐的特性與教育學的科學化[J];教育研究;2009年11期
3 竺可楨;;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J];考古學報;1972年01期
4 勞思光;;中國哲學研究之檢討及建議[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2期
5 張紅霞;;在多元文化環(huán)境中構建“體用一致”的教育目標[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0年21期
6 楊陽;;碎片采集與傳統(tǒng)建構——評狄百瑞《亞洲價值與人權:儒家社群主義的視角》[J];哲學研究;2012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寧莉莉;王傳明;;莊嚴的禮樂 卑微的塾師——試析蒲松齡《鬧館》對禮樂文化的反諷[J];蒲松齡研究;2009年04期
2 周文斌;淺談董其昌的審美理想[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1期
3 征漢年;劉玲;;習慣權利基本問題研究[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02期
4 楊尚鴻;唐曉紅;;中國古代媒介——漢字分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5 王平;;羌族文化與羌族性格的雙重展示——《羌族釋比文化研究》解讀[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6 王利濤;;軟力量概念再辨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7 周舫;;四川古藺苗族婚戀觀的變遷調查及原因分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4期
8 周良發(fā);;梁漱溟與錢穆的文化觀比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4期
9 何志鵬;;非社會契約論[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1期
10 何志鵬;;“自然的權利”與權利理論的發(fā)展[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黎秀蓉;;“李約瑟之謎”的博弈論解讀[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上)[C];2011年
2 潘琪;;公路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探析[A];中國公路學會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分會2011年度年會暨第十八次全國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工作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 袁雪;;無需法律的秩序——當代社會中非國家法存在的必要性與合理性探究[A];繁榮學術 服務龍江——黑龍江省第二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冊)[C];2010年
4 伍俊斌;;社會轉型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對策分析[A];2011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5 陳柳欽;;全球化視野下國家主權理論的演變與發(fā)展[A];2010年度(第八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上冊)[C];2010年
6 姚小林;;地方立法立項的經濟分析[A];2010年度(第八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下冊)[C];2010年
7 孫競昊;;明朝前期濟寧崛起的歷史背景和區(qū)域環(huán)境述略[A];明史研究論叢(第十輯)[C];2012年
8 羅依平;;深化我國政府決策機制改革的基本方略[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9 馬起輝;徐敏寧;;政府職能定位的三維考量[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10 楊慧;;“口語”的革命動力學——略論瞿秋白的“文藝大眾化”思想[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巖;職業(yè)體育聯(lián)盟的經濟分析[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3 楊建營;生態(tài)文明視域下的武術發(fā)展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4 唐旭天;集團公司跨文化管理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9年
5 李國娟;儒學與秦漢意識形態(tài)的建立[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7 孫峰;當代中國德育價值觀的變革[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周曉紅;教育代價論[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徐晨;盛宣懷近代化思想與官督商辦模式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劉宇;從臣民到公民[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國濤;納稅人權利保護司法論[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許慶玲;試論孝觀念向封建孝道的轉化[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鐵麗;先秦時期黃河水患述論[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蘇u&;從歷史發(fā)展看中日圍棋文化比較[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5 王芳;武術套路與跆拳道文化傳播比較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6 周曉郁;論我國服務型政府的建構[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7 夏英玲;思想政治教育對和諧社區(qū)建設的作用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閆娜娜;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及其應用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黃湘平;政府公信力評價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10 葛令磊;法律與發(fā)展運動述評[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蔣凱;涵養(yǎng)科學精神——教育研究方法論的省思[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2 許世遠;中國天山現(xiàn)代冰川作用研究[J];地理學報;1963年04期
3 楊懷仁,邱淑彰;烏魯木齊河上游第四紀冰川與冰后期氣候波動[J];地理學報;1965年03期
4 夏正楷,鄧輝,武弘麟;內蒙西拉木倫河流域考古文化演變的地貌背景分析[J];地理學報;2000年03期
5 陳泮勤;;全球變化研究——一個新的國際前沿科學計劃[J];第四紀研究;1990年01期
6 林海;中國全球變化研究的戰(zhàn)略思考[J];地學前緣;1997年Z1期
7 陳思敏;;臺灣“通識教育"與大陸高校德育之互鑒——以對傳統(tǒng)道德文化資源的認知、定位、開掘為視角[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08年04期
8 石中英;論教育學的文化性格[J];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9 彭澤平;對教育理論功能的審視和思考[J];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10 扈中平;教育研究必須堅持科學人文主義的方法論[J];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gq俊;;儒學教育的根本精神[J];學術界;2006年01期
2 郭興利;;全球化進程中的弱勢群體受教育權之保護[J];教育學術月刊;2009年03期
3 尹弘飚;;全球化時代的中國課程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4 沈t,
本文編號:113005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130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