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體教融合的頂層設計、政策指引與推進路徑
發(fā)布時間:2021-08-09 05:09
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少年體育的重要論述為思想引領,闡釋《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fā)展的意見》對新時代體育、教育、健康等多領域服務青少年發(fā)展的政策指引。認為:通過體育與教育在思想、目標、資源、措施等方面的全面融合,實現(xiàn)體育促進青少年健康發(fā)展的政策目標,從而解決在課外工作薪酬、體育升學考試、體育師資職稱、體育場地設施、運動技術等級等方面存在的"頑疾"。提出新時代體教融合"一體化設計、一體化推進"的路徑:以健康第一的理念夯實學校體育工作基礎;構建分級分層的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通過高水平運動隊建設形成學校體育工作特色;通過各級各類體校精準改革打造精英陣地;以多元治理理念促進社會體育組織能力提升;通過擴容增效整合體育師資與教練員資源;強化政策保障和協(xié)同化組織的創(chuàng)新機制。
【文章來源】: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2020,44(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5 頁
【部分圖文】:
新時代我國體教融合體系框架
“健康第一”是基于人本主義現(xiàn)實需求和民族主義發(fā)展需求的教育理念,在遵循兒童青少年身心發(fā)育、教育、體育和社會融合規(guī)律的基礎上,通過提供體育促進健康的科學方案,培養(yǎng)青少年主動健康的意識和行為,實現(xiàn)全體青少年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的健康發(fā)展目標。《意見》從4個方面提出具體舉措,旨在拓展學校體育工作范疇,破除教育內部及其與體育、社會融合的壁壘(圖2)。(1)課內體育活動。兒童青少年(除體育院校、系學生)從基礎教育階段到高等教育階段必須接受14年體育課程學習,在體育課程全覆蓋且保障課時、場地器材、內容安排、體育師資等基本體育課程要素的前提下,應以豐富的練習內容、多樣化的練習手段、適應性的運動強度等使青少年達到提高身體機能水平和優(yōu)化心理品質的效果。
為了實現(xiàn)以青少年體育賽事為引領,有效帶動體教融合發(fā)展的目標,《意見》著力于整合體育和教育資源,圍繞引領型、精英型、大眾型3類賽事提出改革舉措(圖3)。(1)引領型。為整合資源、打造平臺、攻破壁壘,《意見》提出,“合并全國青年運動會和全國學生運動會,改稱全國學生(青年)運動會”,且在教育部門牽頭、體育部門配合的治理格局下,從組織設置、組織實施、賽制安排等方面打造符合一體化設計理念的青少年體育賽事。從青少年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需求分析,多層級組織設置、多元化組織實施和多樣化賽事安排可激發(fā)廣大青少年參與體育賽事的熱情,為青少年搭建切磋技藝、相互交流、共同成長的平臺,也可發(fā)揮體育賽事促進青少年競技能力提高的作用。2019年,由山西省承辦的第2屆全國青年運動會已開始逐步貫徹“開門辦賽、開門辦體育”的理念。該項賽事賽程為2019年1月14日—8月18日,歷時超過7個月,賽區(qū)覆蓋山西省內20個市、縣(區(qū)),以及廣東、上海、山東、河北、內蒙古等16個。▍^(qū)、市)。賽事共計49個大項1 868個小項,首次設置了體校組和社會俱樂部組,又分設2個年齡段,規(guī)模擴大了約8倍。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澳門行特別政區(qū)在內的34個代表團,共計33 517名運動員參賽,為各級各類體校、相關社會體育組織、普通學校運動隊提供了參與全國性頂級青少年體育賽事的平臺。通過擴大參賽規(guī)模,激勵和帶動廣大青少年參與體育鍛煉和活動,設置更精準的多元化項目和組別,以滿足大眾化和精英化的參賽需求,實現(xiàn)以競賽檢驗廣大青少年運動技能水平和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體育后備人才的雙重目標[15]?梢,全國青年運動會和全國學生運動會的融合旨在集約資源、統(tǒng)一體系、創(chuàng)新賽事,以打造全國青少年頂級體育盛會,發(fā)揮引領和示范作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社會資本與大眾體育[J]. 邊燕杰.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2020(04)
[2]數(shù)字化、全球化與職業(yè)體育的未來[J]. 江小涓,李姝.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2020(03)
[3]新中國70年的學校體育成就與新時代的發(fā)展方向[J]. 毛振明.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 2019(06)
[4]新時代中國青少年體育冬夏令營公共政策與治理路徑研究[J]. 柳鳴毅,王梅,張毅恒,龔海培,孔年欣,胡雅靜,閆亞茹. 中國體育科技. 2019(06)
[5]我國青少年體育重點工程建設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對策[J]. 柳鳴毅,王梅,徐杰,鮑文涵,張毅恒,姜韓,劉干,龔海培,孔年欣. 體育科學. 2018(11)
[6]發(fā)達國家青少年體育組織的邏輯基礎、體系構建與治理策略[J]. 柳鳴毅,王梅,孔年欣,胡雅靜,閆亞茹,龔海培,張毅恒.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2018(04)
[7]“健康中國2030”背景下中國青少年體育公共政策研究[J]. 柳鳴毅,王梅,徐杰,張毅恒,但艷芳,閆亞茹,胡雅靜,孔年欣,胡琦. 體育科學. 2018(02)
[8]“體育強、中國強”的學理闡述——習近平總書記體育思想初探[J]. 柳鳴毅,丁煌,閆亞茹,胡雅靜.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18(01)
[9]中國游泳“浙江現(xiàn)象”及形成機制探究[J]. 李建設,王章明,顧耀東. 體育科學. 2017(06)
[10]英國青少年校外體育參與模式研究——兼論政府、社會和市場的權界[J]. 柳鳴毅,張朋龍,李健楠,張毅恒. 沈陽體育學院學報. 2016(04)
本文編號:3331431
【文章來源】: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2020,44(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5 頁
【部分圖文】:
新時代我國體教融合體系框架
“健康第一”是基于人本主義現(xiàn)實需求和民族主義發(fā)展需求的教育理念,在遵循兒童青少年身心發(fā)育、教育、體育和社會融合規(guī)律的基礎上,通過提供體育促進健康的科學方案,培養(yǎng)青少年主動健康的意識和行為,實現(xiàn)全體青少年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的健康發(fā)展目標。《意見》從4個方面提出具體舉措,旨在拓展學校體育工作范疇,破除教育內部及其與體育、社會融合的壁壘(圖2)。(1)課內體育活動。兒童青少年(除體育院校、系學生)從基礎教育階段到高等教育階段必須接受14年體育課程學習,在體育課程全覆蓋且保障課時、場地器材、內容安排、體育師資等基本體育課程要素的前提下,應以豐富的練習內容、多樣化的練習手段、適應性的運動強度等使青少年達到提高身體機能水平和優(yōu)化心理品質的效果。
為了實現(xiàn)以青少年體育賽事為引領,有效帶動體教融合發(fā)展的目標,《意見》著力于整合體育和教育資源,圍繞引領型、精英型、大眾型3類賽事提出改革舉措(圖3)。(1)引領型。為整合資源、打造平臺、攻破壁壘,《意見》提出,“合并全國青年運動會和全國學生運動會,改稱全國學生(青年)運動會”,且在教育部門牽頭、體育部門配合的治理格局下,從組織設置、組織實施、賽制安排等方面打造符合一體化設計理念的青少年體育賽事。從青少年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需求分析,多層級組織設置、多元化組織實施和多樣化賽事安排可激發(fā)廣大青少年參與體育賽事的熱情,為青少年搭建切磋技藝、相互交流、共同成長的平臺,也可發(fā)揮體育賽事促進青少年競技能力提高的作用。2019年,由山西省承辦的第2屆全國青年運動會已開始逐步貫徹“開門辦賽、開門辦體育”的理念。該項賽事賽程為2019年1月14日—8月18日,歷時超過7個月,賽區(qū)覆蓋山西省內20個市、縣(區(qū)),以及廣東、上海、山東、河北、內蒙古等16個。▍^(qū)、市)。賽事共計49個大項1 868個小項,首次設置了體校組和社會俱樂部組,又分設2個年齡段,規(guī)模擴大了約8倍。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澳門行特別政區(qū)在內的34個代表團,共計33 517名運動員參賽,為各級各類體校、相關社會體育組織、普通學校運動隊提供了參與全國性頂級青少年體育賽事的平臺。通過擴大參賽規(guī)模,激勵和帶動廣大青少年參與體育鍛煉和活動,設置更精準的多元化項目和組別,以滿足大眾化和精英化的參賽需求,實現(xiàn)以競賽檢驗廣大青少年運動技能水平和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體育后備人才的雙重目標[15]?梢,全國青年運動會和全國學生運動會的融合旨在集約資源、統(tǒng)一體系、創(chuàng)新賽事,以打造全國青少年頂級體育盛會,發(fā)揮引領和示范作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社會資本與大眾體育[J]. 邊燕杰.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2020(04)
[2]數(shù)字化、全球化與職業(yè)體育的未來[J]. 江小涓,李姝.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2020(03)
[3]新中國70年的學校體育成就與新時代的發(fā)展方向[J]. 毛振明.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 2019(06)
[4]新時代中國青少年體育冬夏令營公共政策與治理路徑研究[J]. 柳鳴毅,王梅,張毅恒,龔海培,孔年欣,胡雅靜,閆亞茹. 中國體育科技. 2019(06)
[5]我國青少年體育重點工程建設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對策[J]. 柳鳴毅,王梅,徐杰,鮑文涵,張毅恒,姜韓,劉干,龔海培,孔年欣. 體育科學. 2018(11)
[6]發(fā)達國家青少年體育組織的邏輯基礎、體系構建與治理策略[J]. 柳鳴毅,王梅,孔年欣,胡雅靜,閆亞茹,龔海培,張毅恒.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2018(04)
[7]“健康中國2030”背景下中國青少年體育公共政策研究[J]. 柳鳴毅,王梅,徐杰,張毅恒,但艷芳,閆亞茹,胡雅靜,孔年欣,胡琦. 體育科學. 2018(02)
[8]“體育強、中國強”的學理闡述——習近平總書記體育思想初探[J]. 柳鳴毅,丁煌,閆亞茹,胡雅靜.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18(01)
[9]中國游泳“浙江現(xiàn)象”及形成機制探究[J]. 李建設,王章明,顧耀東. 體育科學. 2017(06)
[10]英國青少年校外體育參與模式研究——兼論政府、社會和市場的權界[J]. 柳鳴毅,張朋龍,李健楠,張毅恒. 沈陽體育學院學報. 2016(04)
本文編號:333143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333143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