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特殊教育青年教師的入職教育
本文關鍵詞:美國特殊教育青年教師的入職教育
【摘要】:入職教育是對青年教師提供的綜合性支持,對于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和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由于面對的學生群體的特殊性,特殊教育青年教師會面臨比普通青年教師更大的挑戰(zhàn),因此,入職教育對于特殊教育青年教師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借鑒美國對特殊教育青年教師提供的入職教育的經驗,可以從完善特殊教育青年教師入職教育制度,聯合大學共同實施和管理特殊教育青年教師入職教育項目,促進開展特殊教育青年教師入職教育相關研究三個方面入手,規(guī)范和促進我國特殊教育青年教師入職教育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特殊教育系;
【關鍵詞】: 青年教師 入職教育 特殊教育
【分類號】:G769.712
【正文快照】: 問題提出自20世紀60年代起,教師職業(yè)成為一個蓬勃發(fā)展的研究領域。許多研究者將教師開始職業(yè)生涯的前幾年(1_3年不等)劃分為一個獨立的階段,即青年教師階段進行研究,發(fā)現這一階段的教師充滿活力,富有創(chuàng)造性,能接納新的觀點,積極進取,充滿理想,但也容易感到理想和現實的差距,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葉發(fā)欽;;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特殊教育學校師資培訓的調查與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2011年05期
2 顧定倩;;抓住機遇,推進特殊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科學發(fā)展[J];現代特殊教育;2009年09期
3 田學紅;周厚余;陳登偉;;特殊教育教師情緒勞動狀況調查[J];中國特殊教育;2009年08期
4 鐘華,崔長江;民辦高校辦學系列談(一) 青年教師 民辦高校的希望──學院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經驗[J];北京成人教育;2000年01期
5 付曉;;為選擇特教喝彩[J];現代特殊教育;2008年09期
6 孫廣軍,尹盛文;淺議穩(wěn)定民族高校教師隊伍[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4期
7 鄭俏華;論特殊教育學校師資隊伍專業(yè)化發(fā)展策略[J];中國特殊教育;2005年08期
8 李海權;姜欣;陳文娜;;注意加強對青年教師參加成人教學的管理[J];中醫(yī)藥管理雜志;2006年06期
9 李黎紅;;切實關注特殊教育教師發(fā)展[J];現代特殊教育;2007年09期
10 雨林;;加強特教專業(yè)人員培養(yǎng)[J];現代特殊教育;2009年Z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葉湘紅;;教育與主持[A];第三屆全國兒童康復學術會第十屆全國小兒腦癱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2 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縣第一中學"構建和諧校園,促進教師發(fā)展"課題組;巴燕芳;;《少數民族貧困地區(qū)創(chuàng)建和諧校園促進教師發(fā)展研究》課題研究結題工作報告[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3 鄭一平;陳駒;《民族中學建立引導教師專業(yè)成長體系的研究》課題組;;民族中學建立引導教師專業(yè)成長體系的研究[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4 陳明華;;淺談職工培訓中的教師說課[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一專輯)[C];2006年
5 吳有富;;促進貴州民族高校建設的幾點思考[A];第一屆貴州博士論壇論文集[C];2010年
6 左岫仙;;改革開放以來黑龍江省鄂倫春民族教育發(fā)展成就與展望[A];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黑龍江省民族工作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柏玲;美術教師告別“多媒體依賴”[N];文匯報;2008年
2 無錫市聾啞學校 謝駿;創(chuàng)新學習中的高素質特教師隊伍[N];無錫日報;2007年
3 賴志雄;積極打造龍巖特殊教育品牌[N];閩西日報;2008年
4 李彤;市人大代表視察特殊教育工作[N];天津日報;2007年
5 記者 錢麗花邋實習生 單體旭;課程改革為北京民族小學提供新動力[N];中國民族報;2007年
6 本報記者 修孟清;讓愛灑滿校園[N];大連日報;2006年
7 溫玉星 馬建國;全國培智學校(中西部)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在杏花嶺區(qū)舉行[N];太原日報;2009年
8 沈祖蕓;上海實現特教普教同步發(fā)展[N];中國教育報;2007年
9 記者 孫勇;6000“五老”牽手下一代[N];濟南日報;2006年
10 通訊員 徐志中 馮巖 本報記者 劉鐵軍;廣納英才筑巢引鳳 實施人才強校戰(zhàn)略[N];中國民族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楊柳;從隔離到全納[D];西南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燕;特殊教育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養(yǎng)模式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劉增雷;中美特殊教育教師職前培養(yǎng)的比較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3 李明虎;美國特殊教育教師教育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明;中美特殊教育教師資格認證制度的比較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5 吳迪;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yè)自我的結構及特點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6 朱玲會;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取向及其與工作滿意度的相關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7 何嘉慧;特殊教育教師職業(yè)壓力和工作投入的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3年
8 謝靜;特殊教育教師課堂提問現狀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9 鄭遙;美國高等特教專業(yè)學生輔助技術素養(yǎng)培養(yǎng)模式研究及啟示[D];重慶師范大學;2010年
10 王慶;特殊學校教師共情能力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73647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tsjy/736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