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師范教育論文 >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積極情緒理論的借鑒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4-12 21:58

  本文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積極情緒理論的借鑒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形式上的思想教育,是觸及學生內心的一種交流和溝通。它的目的不僅僅在于讓學生掌握書本知識,更在于培養(yǎng)起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強自我道德修養(yǎng),從而主動培養(yǎng)出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這一思想教育不可或缺的要建立在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之上,當大學生擁有了這樣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就能夠更好地幫助我們達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高的目標。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是一個與時俱進的、開放的體系,其在教育方法的運用上做到取各家之所長,不斷豐富和發(fā)展自己,從而更好地實施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我們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給大學生培養(yǎng)起一種積極的情緒,能夠促使其快樂地學習,并能夠幫助其主動地將習得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修養(yǎng)、外化為良好的行為習慣。本著這一宗旨,我們注意到20世紀末21世紀初,在國際社會中得到廣泛關注的積極心理學。作為當時美國心理學會主席、積極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的美國心理學家塞里格曼,相繼發(fā)表了《構建人類力量:心理學以往的任務》、《積極的社會科學》、《真實的快樂》等有關積極心理學的著作,并同時在美國心理學年會上正式明確提出“積極心理學”這一概念。這一嶄新的研究領域甚至可以說掀起了包括心理學界在內的整個科學界的一個巨大的浪潮。由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其與時俱進、開放包容的學科特征,使得其能夠充分利用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和方法的支持,從而以一種嶄新的視角來觀察和開展工作。而作為積極心理學研究的核心目標——積極情緒理論,其研究的是人們在實踐活動中獲得的一種積極的、健康的主觀體驗。它包括人們在感官上獲得的享受以及心理上獲得的滿足等,比如我們常常形容的:感受到了幸福、覺得有希望、心情輕松、愉快等,諸如此類的主觀情緒體驗都是積極的主觀情緒體驗。作為積極心理學研究的核心內容,積極情緒理論同樣可以借鑒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來,而科學合理地借鑒能夠給我們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們能夠將積極心理學積極情緒理論很好地借鑒和運用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之中,需要首先深入了解積極情緒理論的科學內涵、主要研究內容、積極作用以及相應的獲得途徑等。在此基礎之上,我們分析得出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充分利用積極情緒理論是我們充分調動教育者主體的積極性、主導性,并盡可能地促進其在工作中的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的有效方法。積極情緒理論的運用對于我們建設優(yōu)良的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環(huán)境意義重大。在積極情緒作用之下,大學生作為受教育者主體能夠積極主動地、充分地體察自我內在的需求,能夠積極主動地吸收、反饋并不斷內化教育者所講授的內容。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對其合理科學地運用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它有力地促進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所持有的教育態(tài)度由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符合大學生需求等方向的改變;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在大學生理論知識灌輸更在各項素質培養(yǎng)方面能力的進步;使其能夠注意到在實施教學中要善于科學地運用各種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等來展開教學。我們應當充分借鑒積極情緒理論發(fā)揮教育者的主導作用。教育者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力量,其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其在教育活動中的作用是我們得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的有力保障;同時,應當充分借鑒積極情緒理論來調動受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是不可或缺的外部條件,其能力的提高對大學生得到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然而,外因要想發(fā)揮影響作用必須借助內因的力量。因此,在我們進行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大學生其本身的地位是不可低估的。甚至可以說,大學生本身的作用是更重要的,其積極情緒的培養(yǎng)對我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來說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良好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環(huán)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大學生的健康的情緒狀態(tài)形成的外部原因,是我們取得預期教育目標的外部影響因素。良好的環(huán)境能夠給教育者和大學生帶來輕松愉快的心情,教育者更有熱情、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地展開教育,受教育者積極主動保持興奮地渴求知識,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我們還應當營造良好教育環(huán)境來培養(yǎng)學生積極情緒。
【關鍵詞】: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積極心理學 積極情緒體驗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G641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緒論10-14
  • 第一章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宗旨及其積極情緒理論14-23
  • 一、積極心理學理論研究宗旨14-15
  • 二、積極心理學核心研究內容:積極情緒15-23
  • (一) 積極情緒的科學內涵15-16
  • (二) 積極情緒理論的主要研究內容16-19
  • (三) 積極情緒的作用19-21
  • (四) 環(huán)境對積極情緒的影響21-23
  • 第二章 積極情緒理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契合23-28
  •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其本質上體現(xiàn)人文關懷精神23-25
  •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積極情緒理論本質要求上的一致性25-28
  • 第三章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借鑒積極情緒理論的價值28-36
  • 一、積極情緒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主體中的價值28-29
  • 二、積極情緒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主體中的價值29-30
  • 三、積極情緒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中的價值30-32
  • 四、積極情緒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價值32-36
  • (一) 積極情緒理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觀念更新中的價值32-33
  • (二) 積極情緒理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豐富中的價值33
  • (三) 積極情緒理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進中的價值33-34
  • (四) 積極情緒理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擴展中的價值34-36
  • 第四章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鑒積極情緒理論的實施路徑36-49
  • 一、借鑒積極情緒理論,充分發(fā)揮教育者的主導作用36-40
  • (一) 加強教育者自身能力培養(yǎng)36-38
  • (二) 加強對學生的溝通引導38-40
  • 二、借鑒積極情緒理論,充分調動受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40-43
  • (一) 培養(yǎng)大學生積極情感體驗能40-41
  • (二) 提高合理調節(jié)情緒的能力41-43
  • 三、營造良好教育環(huán)境,促進培養(yǎng)學生積極情緒43-49
  • (一) 改善家庭環(huán)境,培養(yǎng)大學生積極樂觀的心理品質43-45
  • (二) 改善大學學校環(huán)境,培養(yǎng)大學生積極樂觀品質45-46
  • (三) 改善社會環(huán)境,培養(yǎng)大學生積極樂觀品質46-47
  • (四) 促進家庭、學校、社會環(huán)境三者間的有機統(tǒng)一47-49
  • 結語49-50
  • 參考文獻50-52
  • 致謝52-53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5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曉芳,張誠;網絡環(huán)境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延安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2 馬曉靜;試論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及其對策[J];中州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3 毛玉楠,楊紹安;利用網絡建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平臺[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4 白海若;試論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化[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5 涂剛鵬;論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及其實現(xiàn)[J];湖北社會科學;2004年08期

6 邵建防,羅騁;國外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及對我國的啟示[J];湖北社會科學;2004年08期

7 楊杰;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河北建筑科技學院學報(社科版);2004年01期

8 金菊;新世紀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年08期

9 何純芳;現(xiàn)代傳媒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10 張漢志;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調控手段探析[J];漢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4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石霖;;思想政治教育力度與教育效果之間的關系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加強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建設服務型政府”研討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08·理論?C];2008年

2 張松峰;;加強和改進教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幾點思考[A];河南省煙草學會2008年學術交流獲獎論文集(下)[C];2008年

3 黃振宣;;思想政治教育與就業(yè)教育結合的途徑[A];2009無錫職教教師論壇論文集[C];2009年

4 許溪沙;王施施;;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分階段培養(yǎng)中的引領作用[A];第八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王芳;程影;;以科學發(fā)展觀創(chuàng)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與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學術年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10·?2)[C];2011年

6 許克毅;曹凱松;;思想政治教育評估中若干理論問題的探討[A];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電子教育研究論文集[C];2004年

7 林燕;陳玉民;;探索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A];海南省“人才發(fā)展與榮辱觀建設”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李志軍;;寬容——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新理念[A];社會進步與人文素養(yǎng)——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文集(2006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6年

9 段文靈;;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邏輯關系辯證[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7年

10 余俊;;試論思想政治教育系統(tǒng)管理的內容和原則[A];輝煌的歷程——紀念建國50周年學術研究文集[C];199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石國亮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青少年工作系副主任,法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博士后;和諧社會視野中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N];中國教育報;2005年

2 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夏文斌;如何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N];中國教育報;2005年

3 武漢大學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顧海良;從戰(zhàn)略角度思考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N];中國教育報;2005年

4 ;以人為本不斷開創(chuàng)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N];大連日報;2005年

5 記者 尹濱;扎實工作開拓進取努力開創(chuàng)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N];德州日報;2005年

6 管向群;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N];光明日報;2003年

7 李紅;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N];光明日報;2004年

8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報;2004年

9 程天權;充分認識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N];光明日報;2004年

10 王山;加強黨組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導[N];光明日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祖國華;思想政治教育審美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2 徐艷國;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環(huán)境論[D];中南大學;2010年

3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理論探要[D];上海大學;2010年

4 王新剛;思想政治教育物質環(huán)境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陳華洲;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6 邵獻平;思想政治教育中介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7 王蓓蓓;思想政治教育成本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8 王員;建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經驗[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段建斌;人的存在與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體維度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隋寧;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在結構”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瑋哲;大學生寬容思想政治教育[D];中南大學;2008年

2 劉兆軍;“博客社區(qū)”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進[D];復旦大學;2008年

3 趙瓏;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挑戰(zhàn)及對策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4 郭春華;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述評(1949-1957)[D];江西師范大學;2009年

5 李強天;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中的大學生閱讀現(xiàn)象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6 林海玲;中美思想政治教育途徑比較[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7 叢琳;國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狀及對中國的啟示[D];沈陽航空工業(yè)學院;2010年

8 曾民;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轉型同構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0年

9 張藝昆;高校畢業(yè)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方法構建初探[D];西北大學;2010年

10 孔北平;社會轉型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與特點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本文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積極情緒理論的借鑒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

本文編號:30211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0211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0c6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