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墨云班課軟件在物理助學中的應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4-25 01:42
目前,“互聯(lián)網(wǎng)+”教學是大勢所趨,這種混合教學模式能夠充分利用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新奇,進而將這種新鮮感傳遞到知識的內化中,讓信息技術更好地服務于教育教學。當前傳統(tǒng)教學,存在學生學習主動性不高、教學單一、課堂枯燥、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及學生知識面較狹窄等問題。信息化教學由于其具備資源豐富、互動性強等特點,能夠有效地起到助學效果。為此,本文利用藍墨云班課APP(以下簡稱為“藍班課”),探索了這款信息化軟件對于高中物理助學的效果。首先通過調查問卷、整理文獻的方法,分析了傳統(tǒng)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藍班課APP在當下教學中的應用現(xiàn)狀。為進一步探究藍班課對高中物理助學的影響,筆者設計了三個教學案例,通過這三個案例來深入研究傳統(tǒng)課堂與基于藍班課課堂的整體不同效果,并且從學生學習需求的滿足與教師針對于不同類型知識點的教授方式的轉變等方面,分析藍班課對高中物理助學帶來的影響。經(jīng)實證研究,基于藍班課的信息化教學能夠弱化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從提升教學的多樣性、直觀性、互動性等多方面為教師的教學帶來助力,以此來加快學生對于知識從“入門了解、深入掌握、綜合運用”整個進程,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文章頁數(shù)】:6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現(xiàn)狀
1.2.1 信息技術對教學的促進作用
1.2.2 信息技術對助學的促進作用
1.2.3 藍墨云班課APP在教學中的應用
1.3 本文主要研究內容
第二章 研究思路與方法
2.1 文獻研究法
2.2 問卷調查法
2.2.1 傳統(tǒng)教學問題調查問卷設計(學生問卷)
2.2.2 傳統(tǒng)教學問題調查問卷設計(教師問卷)
2.2.3 學生調查問卷分析
2.2.4 教師調查問卷分析
2.3 本章小結
第三章 教學方案設計
3.1 傳統(tǒng)課堂教學
3.2 引入首要教學原理促進物理助學
3.2.1 基于首要教學原理的教學設計
3.3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物理助學的指導
3.3.1 翻轉課堂概念
3.3.2 翻轉課堂特點
3.4 基于藍班課的信息化助學設計
3.4.1 創(chuàng)建班課
3.4.2 教學目標
3.4.3 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
3.4.4 課上環(huán)節(jié)
3.4.5 課后環(huán)節(jié)
3.5 教學案例分析
3.5.1 教學案例一“電場強度”
3.5.2 教學案例二“測定金屬的電阻率”
3.6 教學設計對比分析
3.7 本章小結
第四章 藍墨云班課對高中物理助學的影響研究
4.1 在學生學習需求方面產生的助學效益
4.2 在課堂教學的各階段中對學生的學產生的助學效益
4.3 在教師教學方面產生的助學效益
4.4 解決的教學問題
4.5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五章 全文總結及展望
5.1 全文總結
5.2 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附表Ⅰ
附表Ⅱ
附表Ⅲ
本文編號:3800448
【文章頁數(shù)】:6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現(xiàn)狀
1.2.1 信息技術對教學的促進作用
1.2.2 信息技術對助學的促進作用
1.2.3 藍墨云班課APP在教學中的應用
1.3 本文主要研究內容
第二章 研究思路與方法
2.1 文獻研究法
2.2 問卷調查法
2.2.1 傳統(tǒng)教學問題調查問卷設計(學生問卷)
2.2.2 傳統(tǒng)教學問題調查問卷設計(教師問卷)
2.2.3 學生調查問卷分析
2.2.4 教師調查問卷分析
2.3 本章小結
第三章 教學方案設計
3.1 傳統(tǒng)課堂教學
3.2 引入首要教學原理促進物理助學
3.2.1 基于首要教學原理的教學設計
3.3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物理助學的指導
3.3.1 翻轉課堂概念
3.3.2 翻轉課堂特點
3.4 基于藍班課的信息化助學設計
3.4.1 創(chuàng)建班課
3.4.2 教學目標
3.4.3 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
3.4.4 課上環(huán)節(jié)
3.4.5 課后環(huán)節(jié)
3.5 教學案例分析
3.5.1 教學案例一“電場強度”
3.5.2 教學案例二“測定金屬的電阻率”
3.6 教學設計對比分析
3.7 本章小結
第四章 藍墨云班課對高中物理助學的影響研究
4.1 在學生學習需求方面產生的助學效益
4.2 在課堂教學的各階段中對學生的學產生的助學效益
4.3 在教師教學方面產生的助學效益
4.4 解決的教學問題
4.5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五章 全文總結及展望
5.1 全文總結
5.2 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附表Ⅰ
附表Ⅱ
附表Ⅲ
本文編號:380044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3800448.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