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課堂教學論文 >

中職生手機濫用、社交焦慮和同伴關系的縱向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6-20 05:55
【摘要】:信息時代的高速發(fā)展,使手機成為青少年不可或缺的工具。手機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許多問題,很多學生受到手機過度使用的困擾,手機的過度使用容易給他們造成人際關系和社交交往的困擾。許多研究者認為社交焦慮及同伴關系與手機濫用存在非常顯著的相關。但是,以往的僅僅探討了兩兩之間的關系,對社交焦慮、同伴關系及手機濫用三者缺乏一個整體的探討,從而降低了研究的實際價值。鑒于此,本研究首先從橫向數據出發(fā),對三者關系進行了初步探討。另外,手機濫用、社交焦慮及同伴關系三者的相互作用在已有研究中并不清晰。許多研究所呈現出來的因果關系互相矛盾,可能是因為他們僅僅從橫向數據入手所致。這也說明,要揭示三者的真正關系,可能需要從縱向的角度來厘清。因此,本研究將再次進行追蹤研究,通過交叉滯后的分析方法,更好的揭示手機濫用、社交焦慮及同伴關系三者之間可能存在的關系。綜上,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通過隨機抽樣對400名中職生進行前后兩次測驗,間隔為5個月,最終篩選出395名中職生為研究對象。通過橫向研究和縱向數據探討同伴關系、社交焦慮與手機濫用中的內在機制,為中職生手機濫用的預防和干預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具體結果如下:逑(1)手機濫用與社交焦慮正相關,濫用程度越高,社交焦慮越高;(2)手機濫用與同伴關系負相關,濫用程度越高,同伴關系越差;逑(3)手機充電頻繁以及使用時長較長時,極易導致手機濫用;(4)交叉滯后模型顯示,社交焦慮和同伴關系顯著預測后期的手機濫用,而前測的手機濫用不能影響后測的社交焦慮與同伴關系;(5)中介作用分析顯示,同伴關系在社交焦慮和手機濫用之間起中介作用。社交焦慮既能直接影響手機濫用,也能通過同伴關系間接影響手機濫用。
【學位授予單位】:貴州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B844.2
【圖文】:

手機,同伴關系,滯后模型,社會


T1 手機濫用->T2 社會焦慮 -0.095 0.122 0.436 不顯著T1 同伴關系->T2 社會焦慮 -0.244 0.117 0.037 顯著T1 社會焦慮-> T2 手機濫用 0.415 0.120 0.001 顯著T1 手機濫用->T2 手機濫用 0.158 0.120 0.188 不顯著T1 同伴關系->T2 手機濫用 -0.249 0.118 0.025 顯著T1 社會焦慮->T2 同伴關系 -0.240 0.122 0.049 顯著T1 手機濫用->T2 同伴關系 0.044 0.117 0.709 不顯著T1 同伴關系->T2 同伴關系 0.104 0.112 0.352 不顯著從圖 1 社會焦慮,手機濫用和同伴關系的雙向作用模型看出,T1 手機濫用不能顯著預測 T2 手機濫用,T1 同伴關系同樣無法預測 T2 同伴關系,說明手機濫用和同伴關系這兩個變量是一種狀態(tài)變量,而其他變量的 T1 數據可以預測手機濫用的 T2,說明手機濫用是因變量。社交焦慮和同伴關系可以相互預測,但 T1 同伴關系無法預測 T2 同伴關系,T1 社交焦慮可以預測 T2 社交焦慮,說明社交焦慮更加穩(wěn)定,即社交焦慮可以預測同伴關系。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阮奎;陳輝;;足球課堂教學聯(lián)合心理輔導對壯族大學生社交焦慮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9年12期

2 林冰;;高職生依戀風格與社交焦慮的關系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年11期

3 孫夢圓;劉X;;孤獨感在中學生社交焦慮與抑郁癥狀間的中介作用分析[J];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2018年06期

4 陸愛桃;鄭爽;李美榮;洪秀秀;凌虹;;自尊、社交焦慮與生活滿意度:基于失明/正常視力青少年的有中介調節(jié)模型(英文)[J];應用心理學;2019年01期

5 蔡勇;;大學生社交焦慮?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J];中外企業(yè)家;2018年33期

6 李迪;;大學生社交焦慮的團體認知行為干預方案設計[J];職教通訊;2019年02期

7 馬俊軍;安連超;;反芻思維對大學生社交焦慮的影響:孤獨感的中介作用[J];心理學探新;2019年03期

8 袁瑞霞;;兒童和青少年社交焦慮:從理解到治療[J];漢字文化;2019年16期

9 胡悅言;;高中生自尊、社交焦慮和孤獨感的關系探索[J];現代商貿工業(yè);2019年25期

10 曹美;張海燕;;大學生社交焦慮的解決方法[J];心理月刊;2019年1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謝童;余萌;王建平;;預期加工與社交焦慮:機制、干預與展望[A];第二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摘要集[C];2019年

2 朱艷麗;李菲;;社交焦慮青少年解釋偏向特點:社交情景中的消極自我評價[A];第二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摘要集[C];2019年

3 杜昆筑;鮑未;尹桂玲;彭小凡;;父母情感溫暖和兒童社交焦慮之間的關系:希望感的中介作用[A];第二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摘要集[C];2019年

4 唐光政;周麗玉;任婉文;;社交焦慮個體的優(yōu)勢探索[A];2016年浙江省行為醫(yī)學分會第三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6年

5 毛毓;邱江;;社交焦慮對兒童青少年大腦結構及功能的影響[A];第十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摘要集[C];2016年

6 唐光政;余正和;毛洪京;周麗玉;;大學生社交焦慮與白天過度嗜睡的相關性[A];第八次全國心理衛(wèi)生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15年

7 喬昆;;甘肅農村小學生社交焦慮影響因素的研究[A];第二屆中青年心理衛(wèi)生學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8 陳雪;李敏;尚進;何璐娜;王憶軍;;基于網絡的認知行為療法對醫(yī)學生社交焦慮狀態(tài)的干預研究[A];中華預防醫(yī)學會兒少衛(wèi)生分會第九屆學術交流會、中國教育學會體育與衛(wèi)生分會第一屆學校衛(wèi)生學術交流會、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xié)會學校分會第三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9 劉佩佩;毛富強;;醫(yī)學生社交焦慮內觀認知療法干預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精神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10 徐學俊;李凡繁;;有留守經歷大學生抑郁和社交焦慮——希望和良好寢室關系的保護作用[A];中國城市化進程的社會心理研究[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杜園春;44.9%受訪者坦言自己有社交焦慮[N];中國青年報;2016年

2 王子龍 英國《每日郵報》編譯;傲點好事減輕社交焦慮[N];健康時報;2015年

3 潘林青 葉婧;微信“撂挑子”:反思不能止于社交焦慮[N];新華每日電訊;2013年

4 北京慧源心理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肖峰;對心理問題不能“防衛(wèi)過當”[N];中國醫(yī)藥報;2003年

5 市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心理科 李瓊芝;你有社交焦慮癥嗎?(下)[N];麗水日報;2005年

6 實習生 陳銳海;“格格不入”不是病[N];中國青年報;2016年

7 金丹輝 章會;遠離焦慮 接納自己[N];溫州日報;2005年

8 樊鳳輝;FDA批準帕羅西汀控釋制劑治療社交焦慮癥[N];醫(yī)藥經濟報;2003年

9 萬承龍;愛臉紅的工程師[N];健康報;2003年

10 呂文;治療社交焦慮癥的新型抗抑郁劑[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畢玉芳;曼陀羅繪畫影響大學生社交焦慮的系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8年

2 李敬陽;社交焦慮障礙的心理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3 許書萍;高社交焦慮大學生的解釋偏向[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曹錦亞;亞健康研究之二—用復合性國際診斷問卷對亞健康評估量表的驗證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09年

5 余香蓮;社交焦慮個體注意偏向和注意控制的特點、神經機制及關系探索[D];福建師范大學;2017年

6 羅笠銖;焦慮和抑郁特質與催產素對面孔加工的影響:fMRI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玉欣;媒體暴力接觸對初中生網絡欺負的影響[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9年

2 朱迪;中職生手機濫用、社交焦慮和同伴關系的縱向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9年

3 朱長珍;自我接納團體輔導對初中生社交焦慮的干預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9年

4 張藝;拒絕敏感性與社交焦慮及社交回避:情緒調節(jié)策略和性別的作用[D];南京師范大學;2019年

5 朱玉博;青少年依戀、恐懼憐憫與社交焦慮的關系及教育對策[D];河南大學;2019年

6 李楠;社交焦慮者的認知加工偏向及干預[D];河南大學;2019年

7 張婉璐;小學五、六年級留守兒童社交焦慮的積極心理學團體輔導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9年

8 王瓊苑;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社交焦慮干預平臺實現與應用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9年

9 李家菊;聽障大學生社交焦慮的情緒調節(jié)策略及團體認知行為治療的干預效果[D];陜西師范大學;2019年

10 李真;依戀團體輔導對大學生社交焦慮干預效果研究[D];山西大學;2019年



本文編號:272198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272198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402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