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日本學校消費者教育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G531.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俊杰;適應市場經(jīng)濟 繁榮社會科學[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1994年03期
2 ;前進中的華北電力大學(北京)社會科學系[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1期
3 牛佑先;努力加強社會科學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1997年05期
4 張仲禮;領袖的期望 歷史的使命[J];社會科學;1998年09期
5 繆如慶;依靠社會科學理論指導工作決策[J];江南論壇;1998年01期
6 鄭樹義;對繁榮和發(fā)展包頭社會科學事業(yè)的思考[J];前沿;1998年04期
7 徐仲碧;注重學術質量,突出地方特色——寫在《甘肅社會科學》創(chuàng)刊20周年之際[J];甘肅社會科學;1999年03期
8 范欽臣;在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建院二十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J];中州學刊;1999年06期
9 ;《大慶社會科學》2000年度重點選題[J];大慶社會科學;2000年01期
10 黃煥,周業(yè)昌;知識經(jīng)濟與社會科學[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耿建役;;社會科學也需要普及[A];學習型社會與科技館學術研討會論文選編[C];2003年
2 程彩霞;;社會科學類學會的功能定位與發(fā)展對策[A];全國社科聯(lián)第八次學會工作會議材料匯編[C];2004年
3 韋正委;;關于社會科學普及立法若干問題的思考[A];第三屆廣西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社會科學篇)[C];2004年
4 天津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課題組;;繁榮哲學社會科學 為加快天津發(fā)展做貢獻——關于天津市社會科學學術團體的調研報告[A];全國社科聯(lián)第八次學會工作會議材料匯編[C];2004年
5 朱淑玲;;淺議西部社科院圖書館的發(fā)展思路[A];向數(shù)字化轉型的圖書館工作[C];2004年
6 潘琦;;繁榮社會科學 促進富民興桂——在廣西社科聯(lián)第五次代表大會上的講話[A];北海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7 ;運用社會化手段 整合社會科學資源 繁榮發(fā)展我省社會科學事業(yè)[A];全國社科聯(lián)第八次學會工作會議材料匯編[C];2004年
8 Philip Jacob;;2004年全球夏季防曬產(chǎn)品市場縱覽[A];2005(第五屆)中國日用化學工業(yè)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周發(fā)源;;創(chuàng)設職能 提高地位 擴大影響[A];全國社科聯(lián)第八次學會工作會議材料匯編[C];2004年
10 謝愛輝;;實現(xiàn)我國社會科學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策略研究[A];向數(shù)字化轉型的圖書館工作[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學典;一份正在崛起的學術期刊[N];光明日報;2004年
2 王君霞 侯樂錫 朱 海;借社會科研之力 興科技強檢之業(yè)[N];中國國門時報;2005年
3 本報特約評論員;抓好人才的培養(yǎng)和使用 造就高素質社會科學隊伍[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4 李宣良;戳穿日本逃避賠償責任的伎倆[N];新華每日電訊;2005年
5 ;大連市第十一屆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獲獎名單[N];大連日報;2005年
6 張麗霞;社會科學注重應用對策研究為建立和諧社會點穴[N];中國社會報;2004年
7 ;羊羊羊 誓做強家紡產(chǎn)業(yè)[N];中國服飾報;2006年
8 湖南大學金融學院 喬海曙邋萬英;商業(yè)銀行應積極履行消費者教育責任[N];經(jīng)濟日報;2007年
9 浙江省杭州市工商局江干分局 龔萍;香港消費維權的基本經(jīng)驗(上)[N];中國工商報;2007年
10 本報記者 賀朝暉 實習生 黃妮娟;惠州的崛起來自成熟產(chǎn)業(yè)鏈的打造[N];民營經(jīng)濟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嚴書宇;社會科課程研究:反思與構建[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王文嵐;社會科課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3 龔詠梅;“脫胎換骨”的近代中國[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劉招成;施堅雅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5 張紅麗;新疆節(jié)水生態(tài)農(nóng)業(yè)系統(tǒng)理論與制度創(chuàng)新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04年
6 杜曉利;教育研究重心的轉移[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7 宋瑞;生態(tài)旅游:多目標多主體的共生[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徐昕;論私力救濟[D];清華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立杰;當代日本學校消費者教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何振華;金融消費者教育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3 袁繼紅;社會科學中是否存在規(guī)律?——以自然主義與反自然主義爭論為線索的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4 孫捷;美國基礎教育社會科國家課程標準探析[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5 洪長安;論自然科學方法在社會科學研究中的應用[D];廣西大學;2004年
6 唐光燕;臺灣二十一世紀初國民中學實施社會科課程統(tǒng)整的適切性之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7 陳超;消費知識缺口的挖掘與利用[D];吉林大學;2011年
8 許芳;以教師為主體的教材開發(fā)[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9 李芳;節(jié)能產(chǎn)品銷售困境及對策研究[D];暨南大學;2008年
10 彭堅;基于兒童迫切愿望的社會科教材開發(fā)[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51391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2513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