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唯一主題即生活——懷特!督逃哪康摹方庾x
本文關鍵詞: 懷特海 教育的目的 教育階段 大學 出處:《高校教育管理》2009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懷特海作為杰出的哲學家和數(shù)學家,在教育思想領域也獨樹一幟。其教育名著《教育的目的》一書,由六篇論文和兩篇附錄構成,著重從教育的目的出發(fā),論述了教育過程中應把握的節(jié)奏,自由與紀律的關系,古典課程與現(xiàn)代課程的協(xié)調(diào)以及大學教育管理的諸多建議。這些深刻的思考和獨到的見解不僅成為流行國際的"過程教育"的先聲,而且給予當時英國的教育以認真的總結與批判,體現(xiàn)了作者從多年教育實踐中得出的經(jīng)驗以及基于這些經(jīng)驗的價值思考。
[Abstract]:Whitehead, as an outstanding philosopher and mathematician, is also unique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al thought. His famous educational book,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is composed of six papers and two appendices, focusing on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hyth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eedom and discipline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classical curriculum and modern curriculum and many suggestions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management. These profound thoughts and original opinions not only become the forerunner of popular international "process education". Moreover, it gives a serious summary and criticism to the British education at that time, which reflects the author's experience from many years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the value thinking based on these experiences.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分類號】:G40
【正文快照】: 一、懷特海生平及其教學生涯懷特海(A.N.Whitehead)出生于英格蘭一個教育世家,其先輩及兄長都從事于教育、宗教和地方政務類工作。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和當?shù)氐娘L土人情,使他對歷史和教育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懷特海接受了“符合那個時代的正常標準”的教育[1]160,每天刻苦修習人文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付殿英;遙遠而有震撼的回音——懷特海的教育思想及其深遠意義[J];外國教育研究;2004年12期
2 韓震;冒險的價值——我讀懷特海[J];學術研究;2002年09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翠菊;論懷特海的教育藝術思想[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2 王桂波;《論語》之素質(zhì)教育思想探源[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3年01期
3 常艷芳;大學精神的時代表征[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4 靖國平;論智慧的涵義及其特征[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4年02期
5 劉靜;知識與教化:略論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功能[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4年02期
6 呂淼,符少輝;制度創(chuàng)新:院校研究有效開展的必要條件[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5年01期
7 朱平;;新時期高!皟烧n”教育質(zhì)量評估應考慮的幾個因素[J];北方經(jīng)貿(mào);2006年09期
8 常麗麗;山西省部分大學本科教學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與分析[J];復旦教育論壇;2005年04期
9 趙國棟;關于大學教學理念的形成及理論分析[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10 張俊宗;學術與大學的邏輯構成[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福華;高等學校學生主體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2 韓映雄;高等教育質(zhì)量精細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翟靜麗;個人教育選擇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4 王文嵐;社會科課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5 甘永成;虛擬學習社區(qū)中的知識建構和集體智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堯新瑜;學校道德課程理解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7 胡弼成;高等學校課程體系現(xiàn)代化研究[D];廈門大學;2004年
8 王立仁;德育價值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9 岳欣云;教師研究的反思與再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李燕;共生教育論綱[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洪清;知識觀的轉變與教育理念的建構[D];曲阜師范大學;2003年
2 寧團紅;論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倫理思想[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3 郭蘭英;高等學校學生權利問題研究[D];湘潭大學;2003年
4 鄺紅軍;教育辯證法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5 楊興玉;歷史反思與生態(tài)建構—當代語感理論的認知基礎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4年
6 陳玲;教師創(chuàng)造性及其培養(yǎng)[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7 張建新;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師教學工作的激勵思路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8 孫曄;對美院學生油畫創(chuàng)作問題的思考[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9 朱正平;試論當代大學生的閑暇生活與閑暇教育[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10 常麗麗;人本理念在大學教學中的實現(xiàn)[D];山西大學;2005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韓延明;理念、教育理念及大學理念探析[J];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涂紀亮;;當代美國哲學的發(fā)展趨勢(續(xù))[J];教學與研究;1980年05期
2 王守昌;;過程哲學述評[J];教學與研究;1981年04期
3 段小光;;二十世紀的哲學[J];國外社會科學文摘;1982年01期
4 ;書訊[J];國外社會科學;1984年05期
5 劉大椿,吳學金;科學價值論[J];社會科學;1985年05期
6 V.科希 ,J.庫琴斯基 ,姜曉輝;蒙特利爾世界哲學大會的成果和世界哲學界的使命[J];國外社會科學;1985年01期
7 張祥龍;賀麟傳略[J];晉陽學刊;1985年06期
8 ;名人與音樂[J];音樂世界;1986年08期
9 歐文 ,姆·柯庇 ,劉宗棠;邏輯與語言[J];貴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社會科學版);1987年01期
10 宋德生;論懷特海的“永恒客體”及價值相關性[J];學術論壇;1987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宛小平;;簡論方東美宗白華時空意識與西方時空意識的異同——兼論方宗倆先生以時空為形而上的藝術哲學[A];中華美學學會第五屆全國美學會議論文集[C];1999年
2 程仲棠;;蘊涵“怪論”與邏輯認識論[A];1995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5年
3 劉明;;懷特海與教育:實踐和思想[A];2002年全國自然辯證法學術發(fā)展年會論文集[C];2002年
4 陳劍瀾;;生態(tài)主義話語:生態(tài)哲學與文學批評[A];審美與藝術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5 張敏;;漫談智慧教育——用智慧搭建英語樂園[A];全國第二屆智慧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C];2004年
6 張學廣;;后現(xiàn)代主義與生態(tài)世界觀[A];中國現(xiàn)代外國哲學學會年會年會暨西方技術文化與后現(xiàn)代哲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石立功;;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構建數(shù)學建模意識——“進球”中的數(shù)學問題的教學設計[A];河南省學校管理與學校心理研究會第九次年會交流論文論文集[C];2004年
8 朱曉鵬;;論西方現(xiàn)代生態(tài)倫理學的“東方轉向”問題[A];紀念孔子誕生255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卷一)[C];2004年
9 王守呂;;論宗教與科學[A];“哲學、宗教和科學: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視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劉玉;;過程心理學理論初探[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聶振偉;角色轉變是人生的重要課題[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
2 蘇賢貴;穿越宗教的科學話題[N];中國圖書商報;2000年
3 方倩琳;校史教育與大學精神[N];光明日報;2001年
4 國昌;學用結合 益處多多[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
5 楊海燕;基因世紀:一個美麗新世界?[N];中華讀書報;2001年
6 曉楓;華爾街興衰史[N];證券時報;2001年
7 宇杰 曲躍厚;懷特海與中國[N];中國教育報;2002年
8 中國工程院院士 郭重慶;對中國科技發(fā)展滯后的一點思考[N];光明日報;2002年
9 ;價值哲學與過程哲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N];光明日報;2002年
10 本報特約記者 王曉華;為了共同的福祉[N];社會科學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安桂清;整體課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黃銘;懷特海的創(chuàng)造性哲學及其宗教文化意蘊[D];浙江大學;2005年
3 金永得;探索作為整體的教學藝術[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曹亞輝;蘇珊-朗格的藝術形式觀[D];河北師范大學;2002年
2 孫華程;言說的邏輯與沉默之域[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3 張建強;理性主義文化模式內(nèi)涵的轉換與懷特海的有機論重構[D];山西大學;2004年
4 吳麗娜;論蘇珊·朗格的戲劇美學[D];武漢大學;2004年
5 應愛萍;蘇珊·朗格藝術幻象理論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5年
6 劉玉;建設性后現(xiàn)代心理學探析[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程海東;生態(tài)中心主義自然觀探析[D];吉林大學;2006年
8 謝時國;從羅素的邏輯主義立場看他的類型論[D];西南大學;2006年
9 王莎莎;蘇珊·朗格的藝術符號理論[D];重慶師范大學;2006年
10 王銀飛;論過程哲學視野中的教學研究范式[D];西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46042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1460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