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行農村中學教師評價制度調查分析
本文關鍵詞:現行農村中學教師評價制度調查分析 出處:《當代教師教育》2009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農村中學 教師評價基本制度 現行評價對教師的影響 教師對評價的態(tài)度及意向
【摘要】:調查表明,現行農村中學教師評價以獎懲為主要目的、評價主體單一、采取統一預設的評價標準、評價缺乏溝通和交流,結果反饋不能體現激勵性。農村中學教師普遍認為,現行教師評價制度對教師教學促進作用不大、對心理影響也不大,大多數教師感覺"平靜"和"無所謂"。反映教師需求,應改革農村中學教師評價體系,改變評價目的,面向未來開展教師評價;強調評價的實效性,建立開放的評價標準、強調教師的參與性,以周期推進評價;正確處理評價結果,強化評價的激勵功能。
【作者單位】: 河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分類號】:G451.1
【正文快照】: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城市中學已普遍接受了發(fā)展性教師評價的理念,實踐活動也是如火如荼,那么,在農村中學教師評價的現狀如何?存在哪些問題?教師們對評價的態(tài)度意向如何?怎樣反映教師的需求對現行教師評價制度進行改革?帶著問題筆者以問卷及訪談的形式調查了現行農村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史曉燕;趙華;;“教師發(fā)展評價系統”探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年26期
2 史曉燕,周瑞芳,寇學臣;開展多元化發(fā)展性評價[J];中國教育學刊;2002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淑蓮;試論現代教學評價的特征[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3年03期
2 胡秀珍;構建多層次的學生評價體系[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3 李靜;;經濟類課程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研究[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2年02期
4 馬運超;孫勇;;大學生發(fā)展性教育評價的思考[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5期
5 謝國港;;激勵性評價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的實踐與探索[J];消費導刊;2010年05期
6 姜春舟,李忠,劉海濤;對大學生評價的辯證思考[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7 孔國慶;;論大學生成長評價的作用和功能[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8 史曉燕;張世賢;;獎懲性與發(fā)展性教師評價關系探析[J];教育實踐與研究(中學版);2007年05期
9 史曉燕;馬麗媛;賈周圣;;基于“觀察-理解”模式的教師評價探索[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0年08期
10 黃昕;;初中化學教學中發(fā)展性評價的初步研究[J];考試周刊;2010年3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劉革平;基于數據挖掘的遠程學習評價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2 王占寶;促進學生“充分發(fā)展”的教育模式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3 劉志紅;學校體育教學評價體系構建與可操作性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4 翟小寧;中學教師能力評價理論與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燕;新課程實施中初中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2 董輝;普通高校健美操選項課學生學習評價標準的構建[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徐婷婷;運用多元評價體系促進中學生英語學習的行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娟;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評價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5 劉巖;中職語文教學過程性評價的實驗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彭馨樂;邊遠地區(qū)農村中小學教師尊嚴感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7 李白;思想政治學科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8 金艷麗;批判性話語分析視角下的新聞語篇對比研究[D];東北大學;2009年
9 王曉紅;學生地理學習效果評價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10 王妙云;初中生物發(fā)展性學生評價的實踐與反思[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彭南安 ,范亞林;高師面向中等教育的幾個問題[J];宜賓學院學報;1994年01期
2 左功盛;農村中學搞好物理實驗教學的一些嘗試[J];實驗教學與儀器;1998年12期
3 肖正德;農村中學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幾點思考[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3年06期
4 朱劍萍;新課程背景下,農村中學思想政治教學的幾點思考[J];文教資料;2005年26期
5 薛文俠;;談農村中學英語教學[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年12期
6 ;一所面向農村的農村中學[J];江蘇教育;1964年12期
7 黃雙喜;羅均友;李德明;;農村中學初三學生畢業(yè)前夕的心理調查與分析[J];湖南教育;1986年11期
8 應少華;;高師函授的重點在農村中學[J];高師函授;1988年06期
9 劉海櫻;;農村中學飲用水不衛(wèi)生亟待改善[J];中國學校衛(wèi)生;1989年02期
10 ;“全國農村中學語文教改研究會”優(yōu)秀研究員介紹[J];語文教學通訊;1990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艷花;;河南省農村中學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現狀及發(fā)展對策[A];第6屆全國青年體育科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2 羅桂梅;;教育必須從“德教”抓起——對一所農村中學失學情況的調查[A];湖北省以德治國與群眾文化理論研討會專輯[C];2001年
3 劉輝德;;淺論“啟發(fā)式”教學在農村中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員會、青海省教育學會優(yōu)秀教育論文集[C];2000年
4 陳傳鋒;;農村中學女生的自我意識特點及其個性化教育[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5 潘云彪;;農村中學化學實驗教學的思考與實踐[A];甘肅省化學會二十六屆年會暨第八屆中學化學教學經驗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6 燕興權;;架起學生走向化學天地的橋梁——淺談提高西部農村中學化學教學質量的對策[A];中國化學會關注中國西部地區(qū)中學化學教學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7年
7 史穩(wěn)步;;農村中學的一面紅旗——來自風陵渡中學為農村經濟建設服務的報告[A];科教興村實踐與探索——山西省農村教育改革百校評析[C];1997年
8 湯志君;;農村中學實現跨越式發(fā)展的實踐與思考[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年
9 李銀超;;《農村中學作文教學之淺見》——以人為本、立足生活、挖掘人生、力求創(chuàng)新[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2006年
10 胡海鷹;;貴州部分農村中學體育教育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A];貴州省科學技術優(yōu)秀學術論文集(2004年度)[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阜寧縣東溝中學 周軍;切實加強農村中學干部隊伍建設[N];江蘇教育報;2009年
2 記者 王崗 通訊員 牛明遠;舞鋼市對農村中學進行生態(tài)化改造[N];平頂山日報;2010年
3 本報記者 張圣華;愿做一棵扎根的樹[N];中國教育報;2008年
4 貴州省黃平縣舊州中學 安煜;如何提高農村中學英語水平[N];貴州民族報;2009年
5 陶繼新 馬國新;農村中學的高品位與高質量[N];中國教育報;2009年
6 盱眙縣王店中學 倪仕生;讓素質教育在農村中學閃光[N];江蘇教育報;2009年
7 曉文;山西:農村中學畢業(yè)生先拿“綠色證書”再還鄉(xiāng)[N];農民日報;2003年
8 蘄春三中 徐卓;農村中學走出傳統教學模式的思考[N];黃岡日報;2010年
9 衡東縣城關中學 謝惠蓮;淺談農村中學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方法[N];衡陽日報;2010年
10 本報記者 蘇令;沒有“天時地利”照樣能辦好學校[N];中國教育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江廣和;西北農村中學體育教師成長的困境與調適[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長城;中學體育教師勝任力模型構建與實證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3 王安全;一個西部縣農村教師結構五十年的變遷[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祖勇;農村中學發(fā)展性教師評價理論與實踐探討[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2 李寧英;農村中學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現狀與對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3 李海富;河南省農村中學“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2年
4 章厚歷;農村中學后勤管理工作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5 王慧;以人為本的農村中學教師激勵機制的建構[D];四川師范大學;2010年
6 孫志艷;農村中學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9年
7 高文龍;高中英語聽力策略[D];江西師范大學;2007年
8 彭宇軍;論農村中學地理教學中的農村環(huán)境教育[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9 楊雄虎;新時期農村中學德育隊伍存在的問題與對策[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10 姚賽;農村中學激勵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32360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sxd/1323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