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教育心理論文 >

正念團體對自殺傾向大學生生存理由的干預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4-25 10:15

  本文關鍵詞:正念團體對自殺傾向大學生生存理由的干預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第一章前言大學生自殺是世界各國關注的社會和公共衛(wèi)生問題。近年來,高校大學生自殺事件屢見報道,自殺已成為大學生意外死亡的首要原因。研究顯示,每一位自殺死亡者至少會給6個親友帶來嚴重影響,而這種心理傷害平均持續(xù)十年。大學生肩負民族振興和國家發(fā)展的重任,其自殺行為更易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其影響也更深遠。為預防自殺行為,許多研究者對自殺的成因進行探索。自殺行為的產生是危險因素與保護因素博弈的結果,研究并消除自殺的危險因素固然重要,但發(fā)現(xiàn)那些可以阻斷自殺進程的保護因素也應受到重視。從自殺保護因素影響自殺行為的角度,“應激-易感素質”模型(the stress-diathesis model)提出:應激性生活事件是自殺的重要誘因,但并不必然導致自殺意念和行為的產生。在相同生活事件影響下,有高易感性如采用消極認知系統(tǒng)的個體,更易產生自殺行為。因此,在生活事件與自殺風險間,心理機制如樂觀、社會支持和積極生存信念等發(fā)揮著重要的保護作用。生存理由是由外國學者Linehan提出的概念,從認知信念的角度,評估個體不自殺的原因,是自殺預防的重要保護因素。目前國內外有關生存理由與自殺風險的研究較多,多是探究樂觀主義、文化背景和生命意義感等因素與自殺風險的關系,缺少針對生存理由的干預性研究,無法全面評估生存理由多項因子對自殺行為的保護作用。研究發(fā)現(xiàn),生存理由可阻斷自殺發(fā)展進程,是自殺意念者放棄自殺行為的有效保護因素,提升生存理由可預防自殺。然而,目前自殺預防研究重經驗輕實證,基于循證基礎的大學生自殺早期預防方法缺乏,無法對自殺的預防和干預做出實踐指導。因此,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致力于探索適合自殺早期干預的形式。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國內外心理學家開始關注“正念”。正念訓練的理念在于將注意關注于當下,不批判或排斥,以寬容平和的心態(tài)接納自我并面對和承認現(xiàn)實發(fā)生的一切,其核心在于對自我的關愛,對生命的感恩,構建自我內在的和諧,維系自我與環(huán)境的融洽。研究發(fā)現(xiàn),正念練習可引發(fā)積極心理效應,包括提高主觀幸福感、減輕心理癥狀和情緒反應,并增進行為規(guī)范。正念訓練可幫助參與者降低抑郁復發(fā)率、緩解焦慮、承認和面對痛苦,進而降低自殺風險,可能是自殺預防的有效保護因素和可行的干預形式。目前,國內外有許多正念團體研究,但針對正念團體影響自殺風險的研究較少,尚無針對自殺傾向大學生的正念團體干預研究。綜上所述,目前關于自殺干預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主要聚焦于危險因素的控制,缺乏對保護因素的關注,尤其缺乏以積極心理為取向以保護因素提升為核心的早期自殺干預方法研究;2.基于經驗基礎的自殺干預策略居多,基于循證基礎的自殺早期干預方法較少,國內尤其缺乏以循證為基礎的針對自殺傾向大學生群體的早期自殺干預研究。3.單一的個體咨詢效率低且不能滿足早期自殺預防的需求,團體咨詢可能是適合自殺早期干預的形式,但一般的團體干預缺少直接針對自殺干預這一特殊主題的活動內涵與形式載體。鑒于正念訓練的核心理念和訓練形式,在探究大學生自殺風險干預的道路上,正念訓練應用于自殺保護因素的提升從而降低自殺風險是一個潛在的新的研究領域。鑒于此,本課題以調查研究為基礎,分析正念、生存理由與自殺風險的關系。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擬以正念為核心理念與形式載體,以團體咨詢?yōu)橹饕问?以自殺傾向大學生群體為對象,以提升生存理由為目標,探究正念團體對自殺傾向大學生生存理由的干預效果,為探索適合自殺傾向大學生的自殺早期干預策略提供實證基礎和科學依據。第二章正念、生存理由與自殺風險關系的調查研究目的從“應激—易感模型”的理念出發(fā),分析生活事件、正念、生存理由和自殺風險之間的關系,探究提升正念水平對于提升生存理由和降低自殺風險的作用,為制定正念團體干預方案提供參考和依據。對象與方法以某高校全體2989名大一新生為研究對象,采用自編的人口社會學問卷、青少年生存理由量表、五因素正念量表、自殺行為問卷-修訂版(SBQ-R)以及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進行調查,共收取有效問卷2948份。采用課題組自主研制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管理系統(tǒng)統(tǒng)一進行測試,使用SPSS13.0、Amos20.0處理數(shù)據,統(tǒng)計方法包括描述性統(tǒng)計、相關分析、線性回歸分析、結構方程模型等。結果1. SBQ-R總分為(4.44±1.70)分;正念總分(123.63±12.41)分;生存理由總分(162.71±18.72)分;生活事件總分(33.25±6.58)分。2.生活事件總分與自殺風險呈顯著正相關(r=0.32, P0.05)。生活事件總分與生存理由總分呈顯著負相關(r=-0.16,P0.05)。生存理由總分以及其各維度與自殺風險呈顯著負相關(-0.32≤r≤-0.21,P0.05)。正念總分與生存理由總分呈顯著正相關(r=0.32,P0.05),與自殺風險呈顯著負相關(r=-0.22,P0.05)。3.以生活事件為自變量,以自殺風險為因變量,以生存理由為中介變量,以正念為調節(jié)變量,構建結構方程模型,模型擬合良好(RMSEA=0.42,GFI=0.96, AGFI=0.94,NFI=0.95,RFI=0.93,CFI=0.96)。生存理由在生活事件與自殺風險之間所起的中介作用,通過生存理由的中介作用,生活事件對自殺行為的直接作用路徑系數(shù)由原來的0.43變?yōu)榱?.36,且具有顯著性。生存理由在生活事件與自殺行為所起的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15.17%。4.正念在生存理由與自殺風險中起著調節(jié)作用。正念水平等級*生存理由等級得分上的交互作用顯著,生存理由得分越低的大學生,自殺風險越高。在低、中、高三個不同等級的生存理由水平上,大學生的正念水平越高,自殺風險越低,且都具有顯著性(P0.05)。結論1.生存理由總分及五個因子分與自殺風險關系密切,生存理由越高,自殺風險越低。其中,自我接納因子和家庭凝聚力因子與自殺風險關系最密切。2.正念水平與生存理由和自殺風險均關系密切,正念水平越高的大學生,生存理由越高而自殺風險越低。3.生存理由在生活事件與自殺風險之間起中介作用,正念在生存理由與自殺風險之間起調節(jié)作用。生活事件、生存理由、正念和自殺風險的關系是一個有調節(jié)的中介模型。第三章 正念團體對自殺傾向大學生生存理由的干預研究目的找出以積極心理取向主的、基于實證研究的大學生自殺早期預防方法,探究正念團體對自殺傾向大學生生存理由的影響,從而更好地將提升自殺保護因素應用于幫助大學生的自殺預防工作中。對象與方法1.研究對象的篩選。根據納入和排除標準,通過調查研究結果和訪談,從全部3144名大一新生中,篩查出327名自殺傾向大學生。通過宣講的方式,在327名自殺傾向大學生中招募被試60人。將60名被試隨機分到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0人。團體結束半個月后,選取12名實驗組成員進行深入訪談。2.正念團體方案的制定。研究者本人參加MBSR訓練及堅持日常練習正念,通過大量閱讀正念訓練研究和書籍,以正念為基礎,經過預實驗和專家論證反復調整,制定八周正念訓練方案。3.干預效果的評估。量化評估通過八周團體干預的前后測數(shù)據評估,評估工具包括自編人口學調查問卷、SBQ-R、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青少年生存理由量表、五因素正念量表。質性評估通過團體結束后的質性訪談資料評估。結果1.八周正念團體可顯著提升參與者的正念水平。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前后測差異在五因素正念量表總分(F=22.39,P0.05)和“觀察”(F=11.21,P0.05)、“不反應”(F=11.97,P0.05)兩個因子分的差異顯著;而在“描述”(F=2.37,P0.05)、“有覺知地行動”(F=2.68,P0.05)和“不評判”(F=2.81,P0.05)三個因子分的差異不顯著。2.八周正念團體可顯著提升參與者的生存理由水平。實驗組和對照組被試的前后測成績差異在生存理由量表總分(F=12.15,P0.05)和“家庭凝聚力”(F=7.75,P0.05)、“自殺恐懼”(F=7.45,P0.05)、“自我接納”(F=11.37,P0.05)和“同伴接納”(F=5.45,P0.05)四個因子分的差異性均顯著;而在“未來樂觀”(F=3.22,P0.05)因子分的差異不顯著。結論1.正念團體是適合在自殺傾向大學生中開展的干預形式。2.參加正念團體能夠顯著提高自殺傾向大學生的正念水平。3.參加正念團體能夠提升自殺傾向大學生的生存理由量水平。創(chuàng)新性與下一步研究設想創(chuàng)新性1.研究內容創(chuàng)新。從自殺保護因素的取向,利用正念的理念,分析生存理由、正念水平與自殺風險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找出何種干預方法適合于提升自殺傾向大學生群體的生存理由。2.研究方法創(chuàng)新。研究設計上,調查研究與干預研究相結合,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展開干預方案;效果評估上,量化與質性的方法相結合,通過深入訪談補充團體效果的評估,二者方法優(yōu)劣互補,探究團體對于自殺傾向大學生生存理由的影響。下一步的研究設想1.單純的前后測研究很難探究干預的保持性和練習的持續(xù)性。今后研究可以針對干預效果的延續(xù)性進行追蹤研究,探討正念團體這樣一種形式對于生存理由干預的作用效力及持續(xù)時間,以及大學生練習正念的頻率等。2.測量結果可加入生物學指標和行為學指標,以完善正念團體的干預效果評估。3.此外,只是針對一所高校的大一新生的干預調查很難了解全面的信息,今后研究可以探究更多高校的全部年級的大學生,探索更加適宜自殺傾向大學生的干預方案,從而不斷完善,可以更好地起到預防大學生自殺的效果。
【關鍵詞】:大學生 自殺 生存理由 正念
【學位授予單位】:南方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B844.2
【目錄】:
  • 摘要3-9
  • ABSTRACT9-20
  • 第一章 前言20-32
  • 1.1 研究背景20-22
  • 1.2 概念界定22-23
  • 1.3 國內外的相關研究23-29
  • 1.3.1 國內外自殺干預研究23-25
  • 1.3.2 國內外生存理由研究25-27
  • 1.3.3 國內外正念訓練研究27-29
  • 1.4 研究思路29-32
  • 1.4.1 問題提出29
  • 1.4.2 研究假設29-30
  • 1.4.3 研究內容30
  • 1.4.4 研究意義30-31
  • 1.4.5 技術路線31-32
  • 第二章 正念、生存理由與自殺風險關系的調查研究32-42
  • 2.1 研究對象與方法33-35
  • 2.1.1 研究對象33
  • 2.1.2 研究工具33-35
  • 2.1.3 研究方法35
  • 2.2 研究結果35-39
  • 2.2.1 大學生生活事件、正念、生存理由和自殺風險的總體狀況35-36
  • 2.2.2 大學生生活事件、正念、生存理由與自殺風險的相關分析36
  • 2.2.3 生存理由的中介作用36-38
  • 2.2.4 正念的調節(jié)作用38-39
  • 2.3 討論39-41
  • 2.4 小結41-42
  • 第三章 正念團體對自殺傾向大學生生存理由的干預研究42-75
  • 3.1 研究對象的篩選與干預流程42-47
  • 3.1.1 初篩對象與工具42-43
  • 3.1.2 二次篩查對象與工具43-45
  • 3.1.3 干預流程45-47
  • 3.2 正念團體方案的制定47-53
  • 3.3 干預效果的量化評估53-54
  • 3.4 干預效果的質性評估54-58
  • 3.4.1 質性研究對象54-55
  • 3.4.2 質性研究工具55-56
  • 3.4.3 質性研究方法56-57
  • 3.4.4 質性研究過程57-58
  • 3.5 結果58-70
  • 3.5.1 實驗組與對照組同質性檢驗58-59
  • 3.5.2 正念團體對自殺傾向大學生正念水平的干預結果59-63
  • 3.5.3 正念團體對自殺傾向大學生生存理由水平的干預結果63-70
  • 3.6 討論70-75
  • 3.6.1 正念團體對自殺傾向大學生正念水平的影響70-72
  • 3.6.2 正念團體對自殺傾向大學生生存理由水平的影響72-75
  • 第四章 全文總結75-78
  • 4.1 主要結論75-76
  • 4.2 研究創(chuàng)新點76
  • 4.3 不足和展望76-78
  • 參考文獻78-83
  • 附錄一:調查表一83-85
  • 附錄二:調查表二85-88
  • 附錄三:訪談提綱88-91
  • 成果91-92
  • 致謝92-9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4條

1 李建軍;孫守飛;;基督教自殺觀研究[J];貴州社會科學;2014年09期

2 胡澤卿;自殺的概念及分類[J];華西醫(yī)學;1995年01期

3 鄭揚波;;從儒家孝道思想解讀大學生自殺現(xiàn)象[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9年05期

4 劉奮;段衛(wèi)東;胡赤怡;;深圳市中學生生存理由量表調查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上海精神醫(yī)學;2010年04期


  本文關鍵詞:正念團體對自殺傾向大學生生存理由的干預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2612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xinli/32612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ccc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