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演講學 ——教師語言藝術(shù)
發(fā)布時間:2022-11-04 18:37
近年來,隨著риторика(古典修辭學、演講學)的復興,在俄羅斯出現(xiàn)了以риторика理論為指導思想的教學演講學研究。盡管研究剛剛起步,但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卻已給人不少啟迪。本文就是按照這一研究方向,以外語教學領(lǐng)域為主要考察范圍(旁及其他學科教學),探討教師語言藝術(shù)的理論和實踐問題。 Риторика是一門多維的理論,涉及面十分廣泛。因此,對于以這一理論為基礎(chǔ)形成的教學演講學,不同的研究者難免有不同的理解和側(cè)重。我們的理解是:教學演講學是一門以риторика基本思想為核心、多學科交叉的實用性學科,它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考慮學生聽眾的因素,充分發(fā)揮其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在此基礎(chǔ)上運用能與聽眾交流的語言技巧和講解藝術(shù),保障各項教學原則的貫徹實現(xiàn),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論文由緒論、正文三章、結(jié)束語和參考文獻組成。 在緒論中主要介紹了課題的由來、研究對象的界定、論文的主要任務(wù)等。 第一章簡要論述亞里士多德риторика理論的主要思想以及риторика理論原則在教育學中的反映。亞里士多德修辭學理...
【文章頁數(shù)】:144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緒論
第一章 Риторика與教學演講學
第一節(jié) 亞里士多德的Риторика理論
第二節(jié) Риторика基本思想在教學演講學中的體現(xiàn)
第二章 教學演講學與相關(guān)學科之間的關(guān)系
第一節(jié) 教學演講學與相關(guān)學科
一、教學演講學與教學論
二、教學演講學與語言學
三、教學演講學與心理學
四、教學演講學與交際學
小結(jié)
第二節(jié) 教學演講學與教學原則
一、教學原則的內(nèi)涵
二、教學演講學與教學原則
第三節(jié) 聽眾中心論與雙主論
第三章 教學演講中的心理-情感訴求
第一節(jié) 動機的產(chǎn)生
第二節(jié) 滿足需要,激發(fā)動機
第三節(jié) 激發(fā)興趣
一、訴諸懸念
二、訴諸假想的情景
三、訴諸聽眾熟悉的事情
四、訴諸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
五、訴諸具體生動的描述
六、訴諸風趣幽默的語言手段
1、拉近和聽眾的距離
2、創(chuàng)造輕松自然的課堂氣氛
3、處理教學演講過程中的突發(fā)事件
4、引發(fā)學生思考
第四節(jié) 教師評價語言的藝術(shù)
一、稱譽聽眾,激發(fā)自信
二、貶低自己,稱譽聽眾
三、先揚后抑,褒貶結(jié)合
四、明確具體,言之有物
第四章 教學演講語言的修辭特點
第一節(jié) 修辭格在教學演講中的運用
一、辭格在各類演講中的不同作用
二、比喻(明喻及隱喻)
1、使抽象的概念直觀化
2、以比喻激發(fā)聽眾思維
3、用比喻增強講解的趣味性
三、類比(аналогия)
1、用類比幫助理解
2、用類比加深印象,幫助記憶
四、反復(повтор)
1、通過重復突出主要信息,引起聽眾注意,幫助吸收掌握
2、使用反復辭格,幫助聽眾理清演講思路
3、通過重復擴展或加確內(nèi)容
4、使用反復辭格,增強表現(xiàn)力、感染力
第二節(jié) 教學演講的口語化問題
一、演講語言口語化的理解
二、Лаптева講演體(УПР) 理論的基本思想
1、心理規(guī)律
2、直接交際
3、修辭定勢
三、教學演講語言在講演體中的獨特地位
四、教學演講口語化的重要語言特征
1、句法-語篇方面
2. 詞匯方面
五、影響教學演講語言口語化程度的種種因素
第三節(jié) 教學演講中的對話性
一、教學演講中的對話思想
二、隱性對話
1、使用呼應(yīng)手段,加強聽眾參與感,激發(fā)聽眾積極思維
2、預(yù)測聽眾的想法、問題,作有針對性的講解
3、使用персонизация手段,拉近與聽眾的距離
三、顯性對話
1、顯性對話的含義
2、顯性對話中對話性的具體體現(xiàn)
1) 問候語及準備性寒暄
2)引導語
3)啟發(fā)語
結(jié)束語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教師語言中的情感因素對教學的影響[J]. 張惠芹.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2(03)
[2]大學英語課堂教師話語的調(diào)查與分析[J]. 周星,周韻.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02(01)
[3]外語課堂研究[J]. 楊敏. 外語教學. 2001(06)
[4]國外語言學:歷史與現(xiàn)狀 言語形式理念的“之”字形發(fā)展[J]. 汪嘉斐. 外語研究. 2001(01)
[5]巴班斯基“教學過程的最優(yōu)化”理論與外語教學的最優(yōu)化問題[J]. 李芳. 外語教學. 2001(01)
[6]問題與方法——談大學英語教與學[J]. 胡陽. 外語教學. 2001(01)
[7]Pиторика與стилистика[J]. 張惠芹. 中國俄語教學. 2000(01)
[8]關(guān)于外語教學目標的思考[J]. 劉緋緋. 北京大學學報(外國語言文學專刊). 1999(S1)
[9]國外外語教學法主要流派縱橫談[J]. 李瑩. 北京大學學報(外國語言文學?). 1999(S1)
[10]“雙主”教學優(yōu)化模式[J]. 李國辰. 北京大學學報(外國語言文學專刊). 1999(S1)
本文編號:3701125
【文章頁數(shù)】:144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緒論
第一章 Риторика與教學演講學
第一節(jié) 亞里士多德的Риторика理論
第二節(jié) Риторика基本思想在教學演講學中的體現(xiàn)
第二章 教學演講學與相關(guān)學科之間的關(guān)系
第一節(jié) 教學演講學與相關(guān)學科
一、教學演講學與教學論
二、教學演講學與語言學
三、教學演講學與心理學
四、教學演講學與交際學
小結(jié)
第二節(jié) 教學演講學與教學原則
一、教學原則的內(nèi)涵
二、教學演講學與教學原則
第三節(jié) 聽眾中心論與雙主論
第三章 教學演講中的心理-情感訴求
第一節(jié) 動機的產(chǎn)生
第二節(jié) 滿足需要,激發(fā)動機
第三節(jié) 激發(fā)興趣
一、訴諸懸念
二、訴諸假想的情景
三、訴諸聽眾熟悉的事情
四、訴諸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
五、訴諸具體生動的描述
六、訴諸風趣幽默的語言手段
1、拉近和聽眾的距離
2、創(chuàng)造輕松自然的課堂氣氛
3、處理教學演講過程中的突發(fā)事件
4、引發(fā)學生思考
第四節(jié) 教師評價語言的藝術(shù)
一、稱譽聽眾,激發(fā)自信
二、貶低自己,稱譽聽眾
三、先揚后抑,褒貶結(jié)合
四、明確具體,言之有物
第四章 教學演講語言的修辭特點
第一節(jié) 修辭格在教學演講中的運用
一、辭格在各類演講中的不同作用
二、比喻(明喻及隱喻)
1、使抽象的概念直觀化
2、以比喻激發(fā)聽眾思維
3、用比喻增強講解的趣味性
三、類比(аналогия)
1、用類比幫助理解
2、用類比加深印象,幫助記憶
四、反復(повтор)
1、通過重復突出主要信息,引起聽眾注意,幫助吸收掌握
2、使用反復辭格,幫助聽眾理清演講思路
3、通過重復擴展或加確內(nèi)容
4、使用反復辭格,增強表現(xiàn)力、感染力
第二節(jié) 教學演講的口語化問題
一、演講語言口語化的理解
二、Лаптева講演體(УПР) 理論的基本思想
1、心理規(guī)律
2、直接交際
3、修辭定勢
三、教學演講語言在講演體中的獨特地位
四、教學演講口語化的重要語言特征
1、句法-語篇方面
2. 詞匯方面
五、影響教學演講語言口語化程度的種種因素
第三節(jié) 教學演講中的對話性
一、教學演講中的對話思想
二、隱性對話
1、使用呼應(yīng)手段,加強聽眾參與感,激發(fā)聽眾積極思維
2、預(yù)測聽眾的想法、問題,作有針對性的講解
3、使用персонизация手段,拉近與聽眾的距離
三、顯性對話
1、顯性對話的含義
2、顯性對話中對話性的具體體現(xiàn)
1) 問候語及準備性寒暄
2)引導語
3)啟發(fā)語
結(jié)束語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教師語言中的情感因素對教學的影響[J]. 張惠芹.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2(03)
[2]大學英語課堂教師話語的調(diào)查與分析[J]. 周星,周韻. 外語教學與研究. 2002(01)
[3]外語課堂研究[J]. 楊敏. 外語教學. 2001(06)
[4]國外語言學:歷史與現(xiàn)狀 言語形式理念的“之”字形發(fā)展[J]. 汪嘉斐. 外語研究. 2001(01)
[5]巴班斯基“教學過程的最優(yōu)化”理論與外語教學的最優(yōu)化問題[J]. 李芳. 外語教學. 2001(01)
[6]問題與方法——談大學英語教與學[J]. 胡陽. 外語教學. 2001(01)
[7]Pиторика與стилистика[J]. 張惠芹. 中國俄語教學. 2000(01)
[8]關(guān)于外語教學目標的思考[J]. 劉緋緋. 北京大學學報(外國語言文學專刊). 1999(S1)
[9]國外外語教學法主要流派縱橫談[J]. 李瑩. 北京大學學報(外國語言文學?). 1999(S1)
[10]“雙主”教學優(yōu)化模式[J]. 李國辰. 北京大學學報(外國語言文學專刊). 1999(S1)
本文編號:370112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701125.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