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藤學“學習共同體”理論對中國課程改革的啟示
本文關鍵詞:佐藤學“學習共同體”理論對中國課程改革的啟示
【摘要】:近年來,作為"學習共同體"的學校改革在中國得到廣泛普及,面對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際,依據(jù)佐藤學《學校的挑戰(zhàn):創(chuàng)建學習共同體》一書中提出的"學習共同體"理論,分析該理論在日本的成功經(jīng)驗以及在我國課改中對于我國的啟示。
【作者單位】: 遼寧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關鍵詞】: 課程改革 學習共同體 啟示
【分類號】:G423
【正文快照】: 近年來,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作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化教育改革的根本性任務提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會的面前;A教育課程建設雖也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我國基礎教育總體水平還是不高,而佐藤學在《學校的挑戰(zhàn):創(chuàng)建學習共同體》一書中提出的“學習共同體”理論,在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海春;;關注問題——基礎教育科研工作的理性視野[J];教學與管理;2006年05期
2 易凌峰,陳莉;教學案例研究:知識視角的思考[J];教育科學研究;2004年08期
3 佐藤學;田輝;;全球化時代的日本學校教育改革——危機與改革的構(gòu)想[J];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4 夏正江;論課程觀的轉(zhuǎn)型及其對新課改的影響[J];課程.教材.教法;2005年03期
5 葉黎明;論課堂的開放[J];課程.教材.教法;2005年06期
6 王攀峰;;“學習與生活共同體”的建構(gòu)原則初探[J];課程.教材.教法;2006年06期
7 程永華;生存能力與科學課教育[J];平頂山師專學報;2004年06期
8 呂耀中;;后現(xiàn)代主義教育視野下的師生觀[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9 王秀芹;課堂中師生對話的質(zhì)量分析及對策[J];當代教育科學;2004年08期
10 唐曉欣;對話與融合:綜合實踐活動教師教育的理論與實踐[J];當代教育科學;2005年1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嚴書宇;社會科課程研究:反思與構(gòu)建[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朱益明;教師培訓的教育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3 范文貴;數(shù)學探究學習內(nèi)涵與策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4 劉徽;教學機智:成就智慧型課堂的即興品質(zhì)[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朱志平;課堂動態(tài)生成資源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6 余文森;個體知識與公共知識[D];西南大學;2007年
7 嚴仲連;在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之間[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徽;混沌課堂管理[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李沖鋒;語文教學范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3 管倚;幼兒園墻面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及其教育功能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4 錢迎;高中化學合作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設計[D];曲阜師范大學;2005年
5 許鋒華;論過程課程觀及其教育意義[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6 曹莉;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教師傾聽的價值與特點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7 江誠;合作性同事的養(yǎng)成[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王國棟;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整合的理論和實踐探索[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9 王錫平;論合作學習小組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10 盧長智;薄弱學校辦學潛能開發(fā)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康長運;蓋倫·埃里克森;伊恩·米歇爾;簡奈特·瑞安;;教師,在專業(yè)共同體中成長[J];基礎教育課程;2009年06期
2 藍同磊;;試論師生“學習共同體”構(gòu)建的意義及其策略[J];當代教育論壇(宏觀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3 佟婧;;轉(zhuǎn)型課程領導的內(nèi)涵、特征與價值[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年12期
4 “面向未來的基礎學校研究”課題組;顧泠沅;呂達;周衛(wèi);張廷凱;夏惠;賢王潔;;建設一個實踐型的學習共同體——面向未來的基礎學校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06年07期
5 趙同友;;學校課程領導的構(gòu)建方式與職責[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6年12期
6 唐元洪;課程改革與教師角色的轉(zhuǎn)變[J];貴州教育;2003年11期
7 李金杰;;試析學習共同體與校長專業(yè)發(fā)展[J];當代教育論壇(校長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8 陳佩妮;何桂明;;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新途徑——構(gòu)建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教師學習共同體[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7年08期
9 趙健;;基于知識創(chuàng)新的學校組織發(fā)展——兼論學習共同體與學習型組織的異同[J];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02期
10 李慧;李興保;;基于學習共同體的在線教育技術培訓平臺研究[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08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云鵬;;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教育改革的實踐探討[A];全國高師會數(shù)學教育研究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蔡其勇;;中英國家課程標準比較研究[A];第五屆全國科學教育專業(yè)與學科建設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孫波;;學習共同體的學校[A];第五屆中國科學家教育家企業(yè)家論壇論文集[C];2006年
4 構(gòu)建幸福的學習共同體結(jié)題報告課題組;;《構(gòu)建幸福的學習共同體結(jié)題報告》[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5 仲劍峰;;試論常熟地區(qū)有效推進課程改革的策略[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年
6 李慧迎;;基于學習共同體的《教育技術學導論》課程設計初探[A];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新模式研究[C];2006年
7 ;教育與社會、自然生態(tài)理念的重大變遷——兼論學習共同體理論與未來教育理論及其在我國的實踐之異同[A];第五屆中國科學家教育家企業(yè)家論壇論文集[C];2006年
8 佐藤學;;全球化時代的日本學校教育改革——危機與改革的構(gòu)想[A];第五屆中國科學家教育家企業(yè)家論壇論文集[C];2006年
9 任瑞明;;關注學生“責任意識”培養(yǎng)[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一專輯)[C];2006年
10 薛煥玉;;用科學發(fā)展觀開創(chuàng)中國教育事業(yè)的美好未來——《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序[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城區(qū)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長子門小學校長 李全昌;關于課程改革的十點思考[N];長治日報;2005年
2 宋曉夢;一位教師眼中的課程改革[N];光明日報;2004年
3 王學東;課程改革中的校本課程開發(fā)[N];呼和浩特日報(漢);2004年
4 本報記者 清泉;開發(fā)區(qū)課程改革初見效[N];海峽時報;2003年
5 李植 李燕;課程改革中 重建教研文化[N];中國教育報;2003年
6 吳曉桐;課程改革,應重視教學行為的研究[N];中國教育報;2004年
7 安徽省懷寧縣秀山中學副校長 程仲;教研組長,領起你的教研來[N];中國教育報;2005年
8 海南國科園實驗學校校長 朱震東 武漢市育才小學副校長 張念強 武漢市第十一中學校長 關明福 武漢市實驗學校校長 蘇先照;課程改革之我見[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9 記者 李菊文;課程改革工作在我市全面推進[N];銅川日報;2007年
10 王淦生 馮曉紅;課程改革:應是一道“AA制”的大餐[N];中國教師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珊云;民間公益組織與課程改革治理機制創(chuàng)新[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2 王紅巖;課程改革推進中的學校組織變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3 趙健;學習共同體[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4 姚志敏;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課程執(zhí)行力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5 唐麗芳;課程改革中的學校文化[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6 劉黔敏;德育學科課程:從理念到運行[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7 姜美玲;教師實踐性知識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張樹德;當代課程改革成功機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吳華;課程權力:從沖突走向制衡[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10 趙炳輝;新課改視域下教師課程意識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淑艷;專業(yè)發(fā)展背景下教師學習共同體構(gòu)建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裴雯雯;高校教師網(wǎng)絡學習共同體構(gòu)建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3 楊金萍;基于教學平臺的遠程教育學習共同體構(gòu)建[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文杰;基于網(wǎng)絡學習共同體的問題解決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任之丁;基于知識管理理念的教師網(wǎng)絡學習共同體構(gòu)建[D];河北大學;2010年
6 陳江靜;Ajax技術支持下的網(wǎng)絡學習共同體的設計與實現(xiàn)[D];河北大學;2011年
7 芮先紅;有效教師專業(yè)學習共同體—英國EPLC項目的經(jīng)驗及啟示[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8 曲秀芬;基于UC和Blog的大學生非正式學習共同體的應用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楊麗波;基于學習共同體的中學教師教育信息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呂杰昕;課程場域中的權力關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78756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787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