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E-learning教學設計人員職業(yè)認同的調查研究
本文關鍵詞:關于E-learning教學設計人員職業(yè)認同的調查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本研究是對E-learning教學設計人員職業(yè)認同進行的實證研究,筆者通過問卷,調查在職E-learning教學設計人員以及相關專業(yè)在校學生對教學設計職業(yè)的認同現狀,其中相關專業(yè)學生包括具有教學設計實習經歷的學生和無教學設計實習經歷的學生。筆者在調查與訪談得到數據的基礎上,對比E-learning教學設計人員職業(yè)認同的總體現狀以及各分維度現狀,分析個體特征變量對教學設計職業(yè)認同的影響,找出與教學設計職業(yè)認同顯著相關的因素。筆者通過對E-learning服務公司管理層以及E-learning教學設計人員的深度訪談,得出國內E-learning教學設計人員的角色,從業(yè)所需技能,招聘時所考察的要點,工作的一般流程以及工作中的培訓問題等幾個方面的現狀。本研究共分為5部分。 第一部分:緒論。本章闡述了研究的背景和選題的意義,,界定相關概念。 第二部分:文獻綜述。本章首先梳理了國內外對教學設計人員的相關研究,其次闡述了職業(yè)認同的相關研究,為下文的研究作了鋪墊。 第三部分:研究思路與設計。本章闡述了本研究的研究目的,界定了研究預計解決的問題進行界定,簡述研究方法、研究對象以及研究工具與數據分析工具。 第四部分:E-learning教學設計人員職業(yè)認同現狀與分析。本章分別對在職E-learning教學設計人員及相關專業(yè)在校學生的教學設計職業(yè)認同現狀進行調查,首先對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進行調查,如:性別、年齡、所學專業(yè)、工作/學校所在地區(qū)等;然后分別從職業(yè)情感、職業(yè)認識、職業(yè)價值、職業(yè)技能、職業(yè)意志和職業(yè)期望六個維度考察E-learning教學設計人員職業(yè)認同現狀。對在職人員的調查結果表明:在職E-Learning教學設計人員對自己的職業(yè)基本認同,在分維度中,職業(yè)認識與職業(yè)期望平均分最高,職業(yè)價值最低;分析個體特征變量對職業(yè)認同程度影響時發(fā)現,在是否擔任項目經理,工齡和工作地區(qū)這些因素上,在職人員的職業(yè)認同水平不存在顯著差異;公司在員工培訓上的支持力度對在職人員的職業(yè)認同水平具有顯著影響,公司對員工培訓支持度越高,員工的職業(yè)認同水平越高。對相關專業(yè)學生的調查結果表明:相關專業(yè)學生教學設計職業(yè)認同度較高,其中職業(yè)認識水平最高,職業(yè)技能水平最低;分析個體特征變量對職業(yè)認同程度影響時發(fā)現,是否具有教學設計實習經歷、性別因素上,相關專業(yè)學生教學設計的職業(yè)認同水平不存在顯著差異;不同地區(qū)學生的教學設計人員職業(yè)認同水平存在顯著差異,除北上廣外的其他地區(qū)的學生的教學設計職業(yè)認同水平最高,經過LSD多重比較發(fā)現,除北上廣外的其他地區(qū)與北京地區(qū)的職業(yè)認同水平明顯高于上海與廣州地區(qū)。筆者根據問卷調查和訪談的結果,從社會、企業(yè)和個人三個方面歸納教學設計人員職業(yè)認同存在的問題以及影響因素。 第五部分:提升E-learning教學設計人員職業(yè)認同的建議與思考。針對調查中發(fā)現的問題,對現狀進行反思,從社會、公司、個人以及高校四個方面提出了提升E-learning教學設計人員職業(yè)認同的建議與對策。
【關鍵詞】:E-learning行業(yè) E-learning教學設計人員 職業(yè)認同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外國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G40-057
【目錄】:
- 致謝4-5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一、 緒論11-17
- (一) 研究背景11-14
- (二) 選題的意義14-15
- 1. 理論價值14-15
- 2. 現實意義15
- (三) 相關概念的界定15-17
- 1. E-learning 教學設計人員15-16
- 2. 職業(yè)認同16-17
- 二、 文獻綜述17-24
- (一) 教學設計人員的研究17-22
- 1. 國內17-20
- 2. 國外20-22
- (二) 職業(yè)認同的研究22-24
- 1. 職業(yè)認同含義及構成要素22-23
- 2. 關于職業(yè)認同獲得及影響因素的研究23
- 3. 職業(yè)認同與激勵因素的關系23-24
- 三、 研究思路與設計24-30
- (一) 研究目的和研究問題24-25
- (二) 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25-26
- (三) 研究工具和數據分析工具26-30
- 1. 研究工具26-30
- 2. 數據分析工具30
- 四、 E-learning 教學設計人員職業(yè)認同現狀與分析30-68
- (一) 在職 E-learning 教學設計人員職業(yè)認同現狀30-42
- 1. 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30-37
- 2. 調查結果與分析37-41
- 3. 基本結論41-42
- (二) 相關專業(yè)在校學生的教學設計職業(yè)認同現狀與分析42-53
- 1. 調查對象基本情況42-47
- 2. 調查結果分析47-52
- 3. 基本結論52-53
- (三) 在職人員與在校學生教學設計職業(yè)認同總體現狀對比53
- (四) 對教學設計的看法53-62
- 1. 教學設計人員的角色53-54
- 2. 教學設計人員的技能54-58
- 3. 教學設計人員一般工作流程58-61
- 4. 教學設計人員的培養(yǎng)方案與培訓61-62
- (五) 教學設計職業(yè)認同存在問題及歸因62-68
- 1. 社會因素63-64
- 2. 公司環(huán)境因素64-65
- 3. 個人因素65-68
- 五、 提升 E-learning 教學設計人員職業(yè)認同的建議與思考68-71
- (一)發(fā)揮社會的引導作用68
- (二)發(fā)揮 E-learning 教學設計人員自身的核心作用68-69
- 1. 增加自身的職業(yè)責任意識,提高自身的職業(yè)道德感和社會責任感68-69
- 2. 在工作中找到價值和樂趣69
- 3. 積極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質69
- (三)發(fā)揮企業(yè)的重要作用69-70
- 1. 加強宣傳推廣力度,找準市場定位,開展專業(yè)化服務69-70
- 2. 實施民主化的人性管理,為教學設計人員專業(yè)化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70
- 3. 加快建立科學可行的培訓體系和教學設計崗位進階制度70
- (四)發(fā)揮高校的基礎作用70-71
- 1. 高校應盡快出臺教學設計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優(yōu)化專業(yè)課程設置70
- 2. 積極宣傳和推廣教學設計職業(yè),加強與企業(yè)合作交流70-71
- 研究反思71-72
- 參考文獻72-74
- 附錄 1 問卷74-83
- 附錄 2 訪談提綱與記錄83-9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瑩;陳吉利;;認知負荷理論在E-learning教學設計中的應用[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0年08期
2 萬菲;瞿X;;認知負荷理論在E-learning教學設計中的應用[J];中國遠程教育;2009年11期
3 任艷;陳佳麗;;淺談e-Learning在計算機專業(yè)課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年13期
4 Badrul H.Khan,薛二勇,盛群力;E-Learning 3P模型:人-過程-結果的交互體[J];遠程教育雜志;2005年03期
5 陳于寧;袁丹丹;;E-Learning環(huán)境下的教學設計要求[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4年01期
6 姜智;;E-learning環(huán)境下的差異教學[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年11期
7 毛向輝;教學設計E-Learning成功保證[J];中國遠程教育;2003年16期
8 鄭彬;盛群力;;網絡課程及其有效設計的六項原則——e-learning國際著名專家克拉克與梅耶的觀點綜述[J];遠程教育雜志;2006年03期
9 梅文;E-learning在高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思考[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02年04期
10 邱勝樺,王晶,黃飛燕;基于校園網的E-learning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設計初探[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煥東;余先川;羅燁;;E-Learning信息技術現狀分析與展望[A];圖像圖形技術與應用進展——第三屆圖像圖形技術與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2 劉端海;;淺談目標教學的教學設計[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中專教育委員會第七次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1999年
3 施錦美;沈俊高;;淺談語文教學設計的巧、新、精[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五)[C];2009年
4 施錦美;沈俊高;;淺談語文教學設計的巧、新、精[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江蘇卷)[C];2010年
5 岳樺;;教學設計——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主要途徑[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交流論文集[C];2002年
6 岳翠貞;;“擲點寫數”教學設計[A];河北省教師教育學會第一屆教學設計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7 戴峰;;從混沌學的角度看教學設計的新發(fā)展[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8 鄔建忠;;淺談制圖課堂教學設計[A];面向21世紀的圖學教育——第十二屆全國圖學教育研討會暨第三屆制圖CAI課件演示交流會論文集[C];2000年
9 田曉燕;;論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課的教學設計[A];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暨網絡環(huán)境下外語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韋宇哲;;優(yōu)化教學設計,構筑實效性的數學課堂[A];低碳經濟與科學發(fā)展——吉林省第六屆科學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解燕鈴;優(yōu)化教學設計 提高教學質量[N];學知報;2010年
2 山東菏澤第一中學 曲慧;“多媒體信息的加工與表達”教學設計[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4年
3 延安市北關小學 涂姣玉;教學設計:構建和諧課堂的前提[N];延安日報;2007年
4 廣東潮州市湘橋區(qū)昌黎路小學 錢瑞揚;《網上“導游”》教學設計[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5年
5 易進;教學設計不能用簡單邏輯[N];中國教育報;2007年
6 江蘇省海安高級中學 季林波;優(yōu)化教學設計 提高課堂效益[N];江蘇教育報;2010年
7 山東省菏澤市教學研究室 呂富蕾 山東省菏澤一中分校 曲慧;我們還可以更美[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4年
8 杭州市閑林職業(yè)高級中學 孫英俊 杭州市閑林中心小學 胡少亭;體育教學設計的“四要素”[N];中國體育報;2007年
9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龍江中學 陳凌云;信息技術課教學設計中易忽視的問題[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5年
10 北京市延慶縣教科研中心 趙方紅;改革教案,功夫下在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上[N];中國教育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鋒;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設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孟冬梅;英語課堂動機激勵教學設計[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3 朱德全;問題系統(tǒng)教學設計探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4 王興輝;成人自導學習與支持系統(tǒng)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劉曉強;E-Learning知識共享與適應性應用環(huán)境研究[D];東華大學;2003年
6 李青;學習活動建模[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彭兵;基于學習對象的教學設計模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8 鐘志賢;面向知識時代的教學設計框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9 劉強;基于樣式的教學設計方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10 郝興偉;基于知識本體的E-learning系統(tǒng)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倩;關于E-learning教學設計人員職業(yè)認同的調查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2 王洪濤;面向教與學過程的中小學數字圖書館系統(tǒng)架構設計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3 汲業(yè);e-Learning系統(tǒng)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5年
4 藍國鏵;市民E-Learning在線學習平臺[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邱奉萍;e-Learning在完善江西廣告行業(yè)培訓中的運用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6 史曉艷;E-learning系統(tǒng)數據倉庫模型的研究和應用[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0年
7 任宇;E-Learning個性化系統(tǒng)的推薦策略研究——來自電子商務推薦系統(tǒng)的啟示[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李欣娜;網絡技術在創(chuàng)新教育中的作用空間[D];天津師范大學;2004年
9 劉敏;基于協(xié)同過濾技術的E-learning個性化推薦系統(tǒng)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0年
10 費奎明;基于E-learning平臺的教學資源整合[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關鍵詞:關于E-learning教學設計人員職業(yè)認同的調查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2873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328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