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中消極應對者的認知偏向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高中生中消極應對者的認知偏向的研究
【摘要】:高中生心理尚未成熟,,卻面臨著對未來具有重大意義的高考,他們所面臨的壓力無疑是巨大的。Andrews(1978)發(fā)現(xiàn),個體在很大壓力的情境下,如果缺乏良好的應對方式,心理健康的損害程度將是普通人的兩倍。應對方式的交互作用理論認為個體對壓力情境的認知與評價決定著個體應對方式的選擇。然而卻少有人對影響高中生應對方式選擇的認知因素進行探究,鑒于此,本研究將以高中生中消極應對者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認知行為學實驗(點探測任務和再認任務),對消極應對者的認知特點作嘗試性探究。所得結果如下: 1、高中生中消極應對者對消極應對方式詞匯存在著注意選擇偏向,高中生中消極應對者與非消極應對者之間在對消極應對方式詞匯的反應時上存在著差異顯著,高中生中消極應對者對消極應對方式詞匯的反應時顯著短于非消極應對者。 2、高中生中消極應對者對消極應對相關詞匯(消極應對方式詞匯、消極情緒詞匯以及壓力源詞匯)存在記憶偏向。高中生中消極應對者與非消極應對者之間在應對相關詞匯的再認正確率上存在著顯著差異。高中生中消極應對者對應對相關詞匯的再認正確率顯著高于控制組,并且較之相同使用頻率的一般詞匯,高中生中消極應對者對應對相關詞匯的反應時更短,并且存在著顯著差異。 總之,本研究顯示,高中生中消極應對者與非消極應對者之間在認知上確實存在著差異。至于造成這種差異的生理機制是怎樣的,還無從知曉,因此,以后的工作可以從認知神經(jīng)科學的角度開展研究,以便解釋存在這種認知偏向的生理基礎。
【關鍵詞】:中學生 應對方式 消極應對 認知偏向
【學位授予單位】:江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B844.2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8
- 1 文獻綜述8-19
- 1.1 應對及應對方式的研究8-14
- 1.1.1 應對及應對方式的界定8-9
- 1.1.2 應對的研究取向9-10
- 1.1.3 應對方式的類型10
- 1.1.4 應對及應對方式的功能10-12
- 1.1.5 有關應對方式研究的現(xiàn)狀12
- 1.1.6 有關高中生壓力源的調查研究12
- 1.1.7 高中生應對方式現(xiàn)狀的調查研究12-14
- 1.2 認知偏向的研究14-19
- 1.2.1 認知偏向的含義14
- 1.2.2 認知偏向的理論14-15
- 1.2.3 認知偏向研究的主要領域15-18
- 1.2.4 認知偏向研究的現(xiàn)狀18-19
- 2 問題的提出19-20
- 3 研究設計20-23
- 3.1 研究的目的及假設20-21
- 3.2 研究的構想21
- 3.3 被試的選取21-23
- 3.3.1 研究工具21-22
- 3.3.2 被試選取過程22-23
- 4 實驗一不同應對者對應對相關刺激的注意偏向23-28
- 4.1 目的23
- 4.2 方法23-25
- 4.2.1 被試23
- 4.2.2 實驗材料23-24
- 4.2.3 實驗設計24
- 4.2.4 實驗程序24-25
- 4.3 結果與分析25-26
- 4.3.1 不同被試對應對方式詞語刺激反應的注意偏向25
- 4.3.2 不同被試對壓力源詞語刺激反應的注意偏向25-26
- 4.3.3 不同被試對消極情緒詞語刺激反應的注意偏向26
- 4.4 討論26-28
- 5 實驗二不同應對者對應對相關刺激的記憶偏向28-31
- 5.1 目的28
- 5.2 方法28-29
- 5.2.1 被試28
- 5.2.2 實驗材料28
- 5.2.3 實驗設計28-29
- 5.2.4 實驗程序29
- 5.3 結果與分析29-30
- 5.3.1 被試再認任務正確率29-30
- 5.3.2 被試再認任務反應時30
- 5.4 討論30-31
- 6 總討論31-34
- 6.1 不同應對者對應對相關刺激的注意偏向31-32
- 6.1.1 不同被試對壓力源詞語刺激反應的注意偏向31
- 6.1.2 不同被試對消極應對方式詞匯刺激反應的注意偏向31
- 6.1.3 不同被試對消極情緒詞匯刺激反應的注意偏向31-32
- 6.2 不同應對者對應對相關刺激的記憶偏向32-33
- 6.2.1 被試再認任務正確率32
- 6.2.2 被試再認任務反應時32-33
- 6.3 不同應對者對應對相關刺激的認知偏向33-34
- 結論34-35
- 參考文獻35-37
- 附錄一37-38
- 附錄二38-41
- 致謝41-42
- 在讀期間公開發(fā)表論文(著)及科研情況4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蔣重清;肖艷麗;劉穎;;有關情緒心理實驗中情緒變量的操控技術[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2 樓瑋群,齊銥;高中生壓力源和心理健康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0年02期
3 梁毅;陳紅;邱江;高笑;趙婷婷;;負面身體自我女性對身體信息的記憶偏向:來自ERP研究的證據(jù)[J];心理學報;2008年08期
4 楊小冬,羅躍嘉;注意受情緒信息影響的實驗范式[J];心理科學進展;2004年06期
5 安獻麗;鄭希耕;;驚恐障礙的認知偏向研究[J];心理科學進展;2008年02期
6 邱淑芬,戴曉陽;高中生應對方式影響因素研究[J];預防醫(yī)學情報雜志;2005年05期
7 肖計劃,許秀峰,李晶;青少年學生的應付方式與精神健康水平的相關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6年01期
8 肖計劃;應付與應付方式[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2年04期
9 肖計劃,向孟澤,朱昌明;587名青少年學生應付行為研究──年齡、性別與應付方式[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5年03期
10 肖計劃,許秀峰;“應付方式問卷”效度與信度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6年04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熊小紅;大學新生心理彈性及其對記憶偏向的影響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2 胡海燕;高中生生活壓力、應對方式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5年
3 周相吉;認知偏向與決策理性[D];四川大學;2005年
4 劉樹娟;過度網(wǎng)絡使用者的認知偏向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5 李海麗;農村高中生壓力源、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高笑;胖負面身體自我圖式女性對身體信息注意偏向的ERP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7 王春芳;大學生價值觀與其壓力應對方式及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D];山西大學;2007年
8 羅錫莉;大學生就業(yè)壓力應對方式問卷的編制與實測[D];西南大學;2008年
9 周鵬;體育與非體育專業(yè)大學生壓力源及壓力應對方式的比較[D];北京體育大學;2008年
10 林國志;恐懼情緒下高低物質焦慮個體的注意偏向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07226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1072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