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專業(yè)自主權本質解讀
本文關鍵詞:教師專業(yè)自主權本質解讀
更多相關文章: 教師專業(yè)自主權 再定義 本質解讀
【摘要】:專業(yè)自主權之存在是為了防止教師的正當專業(yè)權利被侵犯,促使教師更好地教學與學生更好地學習,其本質上是義務性和公益性的權利,是"權"與"責"的統(tǒng)一體。同時,也要求教師能合理使用專業(yè)權利,防止專業(yè)教育權利濫用。教師專業(yè)自主權與學生學習權具有一定的互惠性,教師通過促進學生學習權來實現(xiàn)專業(yè)自主權,專業(yè)自主權也要求教師與其它社會主體和諧共處,它存在于教師集體與個體專業(yè)權利之中。
【作者單位】:
【關鍵詞】: 教師專業(yè)自主權 再定義 本質解讀
【分類號】:G451.1
【正文快照】: 所謂教師專業(yè)自主權就是教師在工作中根據專業(yè)素養(yǎng),在執(zhí)行學生所認同的任務時,享有溝通協(xié)調,以及專業(yè)選擇自由的職權!敖處煛笔侵浮奥男薪逃虒W職責的專業(yè)人員”,與專業(yè)特性緊密相關,是專門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專業(yè)人員,不包括教學輔助人員、從事管理工作的教育行政人員和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尹力;教師教育權與學生受教育權的沖突與協(xié)調[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久奎;胡劍;;試述后現(xiàn)代知識觀視野下的新課程觀[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01期
2 韓云潔;張海峰;;后現(xiàn)代主義視域下的課程觀及其啟示[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3 胡艷妍;;反思性聲樂教學方法初探[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3期
4 譚可;;堅持以人為本 提高管理效能[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02期
5 申惠文;;駁民法憲法新同位論[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8年02期
6 陳尚達;語文綜合性學習與學生主體性發(fā)展[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7 王正明;踐行道德策略性知識的意義及教學設計[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8 宋莉;;反思性教學中大學英語教師角色探析[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9 楊建;;建筑企業(yè)員工培訓的誤區(qū)與對策探討[J];安徽建筑;2008年03期
10 尹小芳;;關于反思型外語教師的思考[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茂林;;村民自治權之規(guī)范求證及解題[A];新農村建設的制度保障[C];2005年
2 韓春暉;;民主:一種世俗化的實踐理性——評熊彼特的民主觀兼談對我國政治文明建設的啟示[A];北京高校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博士生第二次論壇--“現(xiàn)代民主與行政法”研討會會議資料[C];2006年
3 王晶晶;;擇校:促進還是抑制教育公平?[A];2009年首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龍佳解;蔣曉東;歐庭高;;論杜威的科學劃界觀[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博士卷)[C];2008年
5 趙軍;;西方教育哲學是如何講述的——歷史的分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6 徐惠良;;構建初中數學教與學反思機制的實踐與研究[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C];2007年
7 岳斌;;如何做一名好的實習老師[A];甘肅省化學會第二十五屆年會、第七屆甘肅省中學化學教學經驗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8 王曉巍;;中學化學教學反思的思考與實踐[A];湖北省中學化學“兩學會”第七屆會員代表大會文件和論文集[C];2007年
9 賀素芝;;從教師成長的角度談教育價值[A];2007“校本培訓”主題論壇論文集[C];2007年
10 繆建平;;引領教師進入“反思性教學”狀態(tài)[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吳旅燕;論我國私有財產權的憲法保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張潔;上海市郊公辦學校學生來源的多樣性對教育的影響與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倫價值的重構[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周曉紅;教育代價論[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劉娜;哲學語用學視域中的教育實踐[D];南開大學;2010年
6 黃慧娟;魯道夫·斯坦納教育思想與實踐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8 張志剛;語文教育文化傳播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段鵬;開放的藝術及其教育[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10 鄭爽;我國教師教育者開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安光;論我國公民受教育權的法律保護[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2 楊晰策;大學生權利救濟[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3 齊娜;語文教學中哲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陳亮;正念思想下體驗式大學英語教學實證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郭麗;中等職業(yè)學校實訓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現(xiàn)狀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董春梅;反思性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張貝貝;從建構主義角度反思多媒體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8 殷晟;在家教育法制化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徐春華;高中生誠信教育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10 吳潔;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政策執(zhí)行問題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林成堂;;教師專業(yè)自主權研究的述評[J];浙江工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2 肖炬元;;校本課程開發(fā)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3 康永久;;教師專業(yè)化的組織激勵[J];教育科學研究;2006年11期
4 姚偉;焦巖巖;;“權利本位”理念下的教師專業(yè)自主權特征解析[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5 李涵;;論教師專業(yè)自主權發(fā)展的外部環(huán)境[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10期
6 孔慶茵;;日美同盟“再定義”與中國國家安全[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7 王冬蘭;馮艷慧;;民辦園教師專業(yè)自主權的缺失與回歸[J];學前教育研究;2007年Z1期
8 喬江艷;;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專業(yè)自主權缺失的根源分析[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年04期
9 汪曉明;;賦權增能:教師專業(yè)自主權實現(xiàn)的保障[J];教育探索;2009年06期
10 趙海波;黃寬柔;;本體論視域下對我國團體操的再認識——基于團體操當代境遇的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竇慧晶;李如瑋;鮑長春;;一種基于循環(huán)累積量的語音激活檢測算法[A];第九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2 黃毅卿;陳翰馥;方海濤;;具非連續(xù)分段線性函數的Wiener系統(tǒng)參數辨識[A];第25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6年
3 閆偉;潘德惠;;最優(yōu)經濟增長的分布參數系統(tǒng)模型及系統(tǒng)的生成結構研究[A];1994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4年
4 焦艷鵬;;環(huán)境犯罪概念的再定義——兼論環(huán)境犯罪法律關系的構建基點[A];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與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2008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華麗娟;;在I-DEAS中創(chuàng)建用戶自定義的零件庫[A];先進制造技術論壇暨第二屆制造業(yè)自動化與信息化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3年
6 張晶;張景煥;;心境對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影響[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7 李智聰;黃辛隱;;內觀療法對改善中學生親子關系的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8 唐建國;;復系數多項式族的D魯棒穩(wěn)定性[A];1992年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2年
9 孫永忠;張曉鷹;;關于有序算子可分解的對稱Fuzzy關系的‘傳遞性’[A];數學及其應用文集——中南模糊數學和系統(tǒng)分會第三屆年會論文集(上卷)[C];1995年
10 王茹;王國俊;;一種新的理論的相容度及近似推理方法[A];第六屆中國不確定系統(tǒng)年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本軍;RAS再定義[N];中國計算機報;2002年
2 記者 齊琳;保障房概念疑遭地方再定義[N];北京商報;2011年
3 湖北 黃忠順;再定義:讀物時代的到來[N];社會科學報;2002年
4 記者 付秋實;再定義 再認識[N];金融時報;2009年
5 ;再定義“勞!盵N];經濟視點報;2005年
6 常恕田;“創(chuàng)意”就是力量[N];上海金融報;2006年
7 韓辛;FORP要為中國管理軟件“再定義”[N];中國石油報;2007年
8 葉國靖;“封殺令”名詞再定義四類別墅可能借機“還魂”[N];第一財經日報;2006年
9 商報記者 任殿順;概念失范呼喚中盤再定義[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10 劉金松;再定義“勞!盵N];經濟視點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張玉國;冷戰(zhàn)后日美同盟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2 尚智慧;基于英語商務信函的體裁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3 袁正清;國際政治理論的社會學轉向[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林成堂;教師專業(yè)自主權問題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2 馮艷慧;民辦園教師專業(yè)自主權的缺失與回歸[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3 賀毅夫;狄金森自然觀解析[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4 李智恒;國內政治與冷戰(zhàn)后美韓同盟再定義[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5 趙書紅;新課程背景下中小學教師自主發(fā)展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6 張仲凱;美日同盟“再定義”的國家戰(zhàn)略及實效分析[D];青島大學;2007年
7 袁俊華;企業(yè)歸核化戰(zhàn)略研究[D];鄭州大學;2006年
8 羅曦;美國國內公眾輿論與外交決策互動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7年
9 劉忠斌;論日美同盟與東南亞地區(qū)安全[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7年
10 楊志剛;冷戰(zhàn)后日美軍事同盟的“新發(fā)展”與東亞安全[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82309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823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