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例研究:走向實踐性理論的創(chuàng)生
本文關鍵詞:課例研究:走向實踐性理論的創(chuàng)生
【摘要】:"反思型"課例研究要走出"高原期",克服"處方式"運用理論的傾向,促進教師實踐經驗的提升,必須以創(chuàng)生實踐性理論為方向。實踐性理論可以是對教學行為與效果之間因果關系的客觀把握,也可以是對這種關系的解釋和抽象。教師通過教學實踐的理性規(guī)劃和反思能夠使教學實踐合理化,同時實現(xiàn)實踐性理論的創(chuàng)生。
【作者單位】: 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關鍵詞】: 課例研究 實踐性理論
【分類號】:G420
【正文快照】: 課例研究在引發(fā)課堂行為變革、促進教師專業(yè)真正具有反思的特征,必須引導教師發(fā)展自己的實成長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這種作用能否充踐性理論。具體而言,以創(chuàng)生實踐性理論為方向展開分發(fā)揮,還要看課例研究的實際展開方式。課程改課例研究具有兩方面的現(xiàn)實意義。革之前,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阮成武;走向共生:教師教育與基礎教育關系的重構[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2 鐘啟泉;概念重建與我國課程創(chuàng)新——與《認真對待“輕視知識”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年01期
3 黃愛峰,吳昊,顧淵彥;新課改下的體育教師教育問題透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4 王波;;影響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教師因素分析與對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年10期
5 牟映雪;論新課標下的學習方式與教學觀、教學方式的轉變[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6 朱成科;重塑唯物辯證法精神:原創(chuàng)性教育研究的思維向度[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7 談利兵;;論“生命教育觀”視域中的課堂教學[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5年04期
8 鄒斌;教師知識與教師專業(yè)化[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科版);2005年03期
9 劉可;曾天山;;小學教師培養(yǎng)教育實踐模式的構建[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科版);2006年05期
10 岳欣云;理論先行還是實踐先行——兼論教育理論研究者與教師的關系[J];教師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劉春花;;教師文化:教師專業(yè)成長之應有視角[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會第三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俐蓉;信息技術與學校教育關系的反思與重構[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朱益明;教師培訓的教育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3 鄒玉玲;主體性體育及其課程觀探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4 唐麗芳;課程改革中的學校文化[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5 張奎明;建構主義視野下的教師素質及其培養(yǎng)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岳欣云;教師研究的反思與再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沈曉敏;對話教學的意義和策略[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8 王旭卿;信息技術中介的教育實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9 趙海濤;基于問題的校長培訓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羅堯成;我國研究生教育課程體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袁小慶;電工電子技術網絡課程設計與開發(fā)[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4年
2 曾瑋;基礎教育新地理課程中的教師角色[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3 劉迎春;教育習俗視野下對課程改革的反思[D];浙江師范大學;2004年
4 段發(fā)明;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新生長點[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5 陶學文;試論高校課堂教學的病理性癥狀及其診治對策[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6 陽靜;基礎音樂課程改革中的教師角色轉換[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7 郎麗;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表達與交流能力的培養(yǎng)[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8 錢雨;課程發(fā)展中的幼兒教師角色探析——解釋現(xiàn)象學的視角[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9 張婷;道德共生:品德課程開發(fā)的價值選擇[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10 姚蘭英;我國高師院校通識課程設置的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潔;;嵌入真實情境的教師學習[J];教學月刊(中學版下);2011年07期
2 許勇輝;;Wiki支持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探索與實踐[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1年09期
3 王潔;;在支持教師成長中成就自己——教研員專業(yè)成長的案例研究[J];人民教育;2011年11期
4 周岳;;教育研究方法概說[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1年04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蘇婷;教師在“課例研究”中合作成長[N];中國教育報;2008年
2 張曉剛 吉林省四平市鐵東區(qū)教師進修學校教師;別把課例研究變成一場“運動”[N];中國教育報;2011年
3 黃梅縣教研室 王定成;課例研究:教學實踐行動研究的重要抓手[N];黃岡日報;2010年
4 河北省藁城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王彥芳;每日一課:課例研究的好形式[N];中國教育報;2008年
5 深圳市桃源中學校長 李維典;用多維平臺撐起教師發(fā)展之路[N];中國教育報;2005年
6 福建師范大學課程中心教授 余文森;公開課再認識[N];中國教育報;2006年
7 湖南省華容縣宋市中學 丁海軍;校本教研貴在“實”[N];中國教育報;2005年
8 本報記者 王友文;精心打磨的“課改效應”[N];中國教育報;2007年
9 記者 徐德明;河東扎實推進課程改革[N];天津教育報;2007年
10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繼紅小學校長 尚慶蓮;讓教師團隊實現(xiàn)無縫鏈接[N];中國教育報;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葛海波;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視野下的“課例研究”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2年
2 牟杰;課例研究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作用之意蘊[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3 楊愛軍;構建促進教師自我發(fā)展的校本研究共同體[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鐘梅;基于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校本培訓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董美榮;校本教研研究范式探析[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80777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807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