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教改課改論文 >

道德的可認知性與德育課程的形態(tài):兼論兒童公共參與

發(fā)布時間:2022-07-20 14:15
  道德是否可教,不同的道德理論可認知性各不相同,因而要求不同的德育課程形態(tài)。弱認知的亞里士多德美德倫理學強調(diào)通過善的實現(xiàn)活動養(yǎng)成德性,因而可以從活動課程的意義上構(gòu)建學校的公共活動;非認知的杜威共同體主義倫理學主張通過學校的共同生活培養(yǎng)兒童的道德觀念,因而可以從隱蔽課程的意義上營造學校公共文化的道德氛圍;強認知的科爾伯格道德發(fā)展學說將公正觀念看作是道德的核心,因而可以從研究性課程的意義上拓展學校公共治理的空間。增加兒童參與的積極性、廣泛性和真實性是不同德育課程形態(tài)的共同要求,兒童公共參與建構(gòu)了學校和班級生活的公共性。 

【文章頁數(shù)】:11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兒童的日常參與:一種觀察教育的視角[J]. 丁道勇.  教育發(fā)展研究. 2016(20)
[2]自由的限度:再認識教育的正當性[J]. 劉云杉.  北京大學教育評論. 2016(02)



本文編號:366414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366414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7c323***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