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養(yǎng)方式對兒童攻擊性行為的影響:同伴關系的中介作用
【圖文】:
模型本研究中,我們對家庭教養(yǎng)方式、同伴關系和兒童攻擊性行為三者之間做關和回歸。假設同伴關系在家庭教養(yǎng)方式對兒童攻擊性行為的影響中起中介,我們對此將做進一步的研究和驗證。4.5.1 結構模型的構建和檢驗按照以往的研究并參照結構方程模型的建模要求,采用 AMOS20.0 軟件家庭教養(yǎng)方式、兒童攻擊性行為和同伴關系的單向遞歸模型。把家庭教養(yǎng)方式伴關系兩個顯變量和兒童攻擊性行為一個潛變量。其中兒童攻擊性行為包含指示變量:身體性攻擊、言語性攻擊、憤怒、敵意、指向自我的攻擊性。家養(yǎng)方式對同伴關系和兒童攻擊性行為均產(chǎn)生影響,同伴關系對兒童攻擊性行產(chǎn)生影響。前面的研究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與兒童攻擊性行為的相關的教養(yǎng)方父親拒絕、情感溫暖、過度保護和母親拒絕、情感溫暖、過度保護六個變量面針對變量的不同構建模型進行檢驗。
家庭教養(yǎng)方式對兒童攻擊性行為的影響:同伴關系的中介作用表 4-23 父親拒絕教養(yǎng)方式、同伴關系與兒童攻擊性行為的模型擬合度表模型 X2df X2/df NFI RMSEA CFI TLI46.855 13 3.604 0.96 0.058 0.970 0.936由表 4-23,圖 4-1 可知,RMSEA=0.058<0.08(Steiger 指出,RMSEA 低于0.1,說明擬合度較好[62]。CFI=0.970>0.9;TLI=0.936>0.9,NFI=0.96>0.9,說明模型擬合結果指數(shù)較好[63],可以接受。具體來看,父親拒絕—兒童攻擊性路徑(β=0.568,t=9.476,,p<0.001)、父親拒絕—同伴關系路徑(β=0.195,t=1.595,p=0.111)、同伴關系—兒童攻擊性行為的路徑(β=0.231,t=9.865,p<0.001)通過路徑分析得出,父親拒絕—兒童攻擊性行為路徑和同伴關系—兒童攻擊性行為的路徑顯著,而父親拒絕—同伴關系的路徑不顯著。
【學位授予單位】:青海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G78;B844.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洪巖;李軍;楊世昌;鄒楓;;獨生子女初中生攻擊行為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及家庭環(huán)境的關系[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4年02期
2 彭運石;王玉龍;龔玲;彭磊;;家庭教養(yǎng)方式與犯罪青少年人格的關系:同伴關系的調(diào)節(jié)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3年06期
3 陳海英;劉衍玲;崔文波;;青少年攻擊行為的影響因素及教育對策分析[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2年09期
4 徐吉志;;校長如何成為教師成長中的“重要他人”[J];教學與管理;2012年26期
5 陳立民;張霞;夏榮;;青少年親子關系與攻擊性行為的關系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1年03期
6 朱止豐;白麗華;;兒童親社會行為研究綜述[J];銅仁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7 羅建河;;國外中小學校園欺侮行為研究述評[J];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09期
8 劉海鷹;;中小學獨生子女同伴關系調(diào)查[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9 周宗奎,;孫曉軍,趙冬梅,Hsueh Yeh;童年中期同伴關系與孤獨感的中介變量檢驗[J];心理學報;2005年06期
10 馮維,于志濤;父母教養(yǎng)方式研究的新進展[J];中國特殊教育;2005年08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周利娜;父親教養(yǎng)方式與小學高年級兒童氣質(zhì)及其社會行為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61863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2618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