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學定教的基本內(nèi)涵和實現(xiàn)途徑
本文選題:以學定教 + 有效教學 ; 參考:《現(xiàn)代教育論叢》2008年04期
【摘要】:就其內(nèi)涵而言,以學定教包括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基于學生的學習準備、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開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潛能和促進學生的學業(yè)進步五個方面。就其實現(xiàn)途徑而言,以學定教的最終實現(xiàn)需要樹立全面依靠兒童的教學觀念、建立以對話為中心的教學范式、培育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學校文化。
[Abstract]:As far as its connotation is concerned, learning to teach i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students' growth, to prepare for the students, to respect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f the students, to develop the intrinsic potential of the students and to promote the students' academic progress. In terms of their realization, the ultimate realization of teaching is to set up a comprehensive teaching concept of children. Dialogue centers on the teaching paradigm and fostering school culture based on student development.
【作者單位】:
【分類號】:G42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高廣方;;渴望成長:學習是兒童的天性[J];課程.教材.教法;2007年09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偉,楊世國,郭世平,王家正,朱廣化;新課程標準下數(shù)學教師要作一些質的研究[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2 胡樹鮮;蘇霍姆林斯基的“研究態(tài)度”與“研究性學習”[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3 朱致瑛;歷史新課程與教師角色的轉變[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4 陳娟;;教育敘事研究及其方法[J];班主任;2005年12期
5 譚光全;美的特性與數(shù)學教學[J];川北教育學院學報;1994年02期
6 陳惠碧,張林,張黎,胡昌萍,鄭銳;“高中學生學習的自我監(jiān)控與心理發(fā)展”實驗研究報告[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6期
7 陳大偉;教師的專業(yè)生活與教師的實踐性知識——兼談教師教育課程改革[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8 李兆群;試論教師形象審美自塑[J];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9 劉培蕾;;終身教育思想對高校教師的新要求[J];成人教育;2006年08期
10 羅永勤;論主體性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新型師生關系[J];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光明;數(shù)學教學效率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2 金建生;中小學教師領導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3 羅儒國;教師教學生活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4 辛朋濤;教師工作動機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5 康偉;師生主體間性理論與實踐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6 張寧;我國中小學生體育學習動力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6年
7 劉合榮;事實與價值[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8 周海銀;學校課程管理運作過程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9 吉標;規(guī)范與自由[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10 趙虹元;基礎教育教師課程權力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沈曉春;關于信陽市中小學教育科研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思考[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2 趙嫦;職高學生語文能力構成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3 孫渝莉;初中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問題與教育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4 楊偉濤;論高職德育中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5 傅紅;新世紀高校素質教育以德為首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6 孟繁紅;在中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探索[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7 王紅艷;論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教師的角色轉換[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8 黃福祥;論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及其培養(yǎng)[D];曲阜師范大學;2002年
9 朱琳;培養(yǎng)中學生閱讀非智力因素的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10 任群英;試論語感及其培養(yǎng)[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萬作芳;存在主義的個性教育思想淺析[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洪偉;;課堂實現(xiàn)有效教學若干因素的研究[J];基礎教育;2006年12期
2 荷烈治;牛志奎;;教學策略——有效教學指南[J];教育;2011年19期
3 ;難題,從這里突破——“上海第二屆有效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掠影[J];基礎教育;2007年09期
4 陶晨;;優(yōu)化課程改革環(huán)境 努力開展有效教學[J];現(xiàn)代教學;2011年Z2期
5 劉福霞;;探索有效教學 提升課堂效益[J];快樂閱讀;2011年14期
6 趙夢琦;;淺談教學設計的有效性[J];商業(yè)文化(上半月);2011年07期
7 申群英;;教師的生命感:有效教學的依托[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8 曲建濤;;有效教學的生成實施[J];吉林教育;2011年23期
9 崔文波;;有效教學模式初探[J];甘肅教育;2011年11期
10 謝志紅;;促進新任教師有效教學的實踐策略[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袁書鳳;孫河川;;2009年教育效能學術成果文獻綜述[A];2009年首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楊秀清;;淺談有效教學的心理能力[A];福建師大福清分校2003年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3 石良武;;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任務驅動教學方案的設計與實現(xiàn)[A];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4 陳書;邱笑宸;;課程改革的課堂教學[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容禮;陳敏婷;;《推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網(wǎng)絡校本教研》研究報告[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東卷)[C];2010年
6 黃紅艷;;淺論教師的自主性專業(yè)化發(fā)展[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英語專輯)[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鐘啟泉;有效教學的理念[N];中國教師報;2003年
2 吳江市教育局 王劍榮;有效教學:關注師生發(fā)展[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6年
3 況晨光;教師苦學生累,咋辦[N];中國教育報;2005年
4 蘇軍 通訊員 鄭萼靜;評課以學定教以學評教[N];文匯報;2003年
5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鐘啟泉;有效教學的最終標準是學生成長[N];中國教育報;2007年
6 顧蘇文;吳江教育:在追求“有效教學”中理性行走[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6年
7 西南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 李森 趙鑫;校長如何進行有效教學領導[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7年
8 本報記者 蘇軍;專家會診“低效教學”[N];文匯報;2006年
9 吳江市教育局 沈正元;有效:教學改革永恒的訴求[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7年
10 王家俊;數(shù)位美國教育著者來華演講[N];中國教育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姚利民;有效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何善亮;有效教學批判[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3 孟琦;課堂信息化教學有效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嚴玉萍;中美教師評價的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愛忠;新課程有效教學的理念與策略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3年
2 任苒;有效教學研究——理念、實踐與展望[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3 王利;課堂教學質量的理論分析[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
4 陳汝平;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學[D];重慶師范大學;2005年
5 李昭;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6 于素紅;小班化對有效教學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7 謝新峰;有效課堂教學評價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8 張帆;基于新課程背景的有效教學模式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8年
9 劉茂祥;走班學習的理論與實踐初探——兼論促進學生富有個性學習的有效教學思想[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10 顏紅平;有效教學的正當性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95093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1950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