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亞杰的結構主義哲學及其教育意義
本文關鍵詞:皮亞杰的結構主義哲學及其教育意義
更多相關文章: 皮亞杰學派 結構主義 哲學流派 教育學 兒童心理學 教育意義 教育方法 整體性 教育過程 教師培訓
【摘要】:結構主義是一個具有影響的哲學流派。皮亞杰的結構主義更是具有深遠影響。本文在分析皮亞杰的結構主義基礎上,對其所具有的教育意義進行了解析。
【作者單位】: 貴陽學院教育研究所;
【分類號】:G40-02
【正文快照】: 皮亞杰(Jean Pual Piajet,1896-1980)不僅是當代瑞士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教育家,而且還是一位哲學家、認識論者,尤其是發(fā)生論認識者。他創(chuàng)立了日內瓦學派(又稱“皮亞杰學派”),開拓了思維心理學的新領域,揭示了兒童智慧發(fā)展的特點和各發(fā)展階段的結構,并建立了較完整的理論體系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Oz寧;淺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安康師專學報;1999年03期
2 寧虹;“教師成為研究者”的理解與可行途徑[J];比較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3 彭躍;教育實踐工作者的專業(yè)發(fā)展——從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關系談起[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11期
4 張華,楊曉艷;中小學教育科學研究的問題與對策[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9期
5 楊雪;論皮亞杰對活動教學法的貢獻[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3年01期
6 余小波;皮亞杰認知發(fā)展階段理論及其對教學的啟示[J];長沙電力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7 陳炳木;核心構架教學策略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8 胡重光;小學活動教學初探[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1年S1期
9 余小明;史家主體意識及其與史學繁榮和發(fā)展的關系[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7期
10 蘇鴻;論活動教學的內涵和特點[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張希希;論有效的課堂交往[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2 李善良;現代認知壓觀下的數學概念學習與教學理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3 張云;經驗、民主和教育[D];復旦大學;2005年
4 馬衛(wèi)平;體育與人[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5 羅之仁;我國民族保險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6 駱秉全;美與和諧[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7 李盡暉;當代大學生道德責任教育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8 劉磊;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論綱[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9 趙準勝;呼喚和諧的兒童本位觀—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育[D];吉林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冬梅;對小學教師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觀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2 向玉貞;合作道德教育初探[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3 黃偉;(數學)教育碩士研究生教學模式初探[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4 凌曉牧;數學的探索性學習[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5 魏艷;小學教師創(chuàng)造性人才觀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解建峰;信息技術學習環(huán)境中高中語文自我導向式閱讀教學的實踐與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7 林育榮;初中生物學探究性學習實施策略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8 楊育玲;元學習能力訓練對初二學生物理學習影響的實驗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9 謝玉榮;語文活動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10 趙玲云;中職學生函數概念認知發(fā)展的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Γ.波斯佩洛夫 ,立早;文藝學的科學性[J];國外社會科學;1980年08期
2 Г.Н.波斯佩洛夫 ,宋若男;論文藝學的科學性[J];國外社會科學;1980年02期
3 И.科爾瓦欽科 ,李君錦;論歷史現象和過程的模擬[J];國外社會科學;1980年03期
4 杜任之;;對現代西方哲學研究和批判的方法論問題的幾點意見[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2期
5 汪世清;;皮亞杰的發(fā)展理論及其對教育的影響[J];人民教育;1980年07期
6 瑪麗-路易斯·拉契;托馬斯·海貝勒;趙振權;;西方民族學概論[J];世界民族;1980年04期
7 亓貴才;;漢語語法研究的方向問題[J];學習與探索;1980年03期
8 韓進之;;試論布魯納的教育心理學[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1期
9 楊宗義;;皮亞杰的幾童思維發(fā)展理論[J];四川教育;1980年12期
10 美艾倫·韋爾斯;陳芝蘭;;當代社會學理論流派[J];國外社會科學文摘;1980年03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新書點評(第六版)[N];中國圖書商報;2000年
2 吳元邁;走辯證整合研究之路[N];文藝報;2000年
3 朱剛;世紀之交的美國文學批評理論——尷尬![N];文藝報;2000年
4 陳太勝;結構主義批評在中國[N];文藝報;2000年
5 汪民安;德勒茲世紀[N];中華讀書報;2000年
6 周憲(作者是南京大學中文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敘事的疑問與解析[N];中華讀書報;2000年
7 黃欣 作者單位:中國法學會;反壟斷法應當具有的先進性[N];法制日報;2001年
8 陳超;高等教育產業(yè)化的結構-功能分析[N];科學時報;2001年
9 彭定安;新世紀文學理論、批評新走向[N];遼寧日報;2001年
10 楊義(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價值重建與文藝批評[N];人民日報;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宋少華;南北型自由貿易區(qū)與發(fā)展中國家區(qū)域經濟一體化[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孫紅玲;現代漢語重動句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3 王菊麗;結構與解構的悖論性對話[D];河南大學;2005年
4 蔣向艷;向著中西文化“第三元”的自覺探尋[D];復旦大學;2005年
5 靳瑩;結構主義視角下的化學概念教學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6 張云鵬;文化權:自我認同與他者認同的向度[D];吉林大學;2005年
7 王敬民;喬納森·卡勒詩學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8 戴鑫;中國企業(yè)“空降兵”驅動的營銷變革實踐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9 鄭國慶;形式、主體與現實[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王妍慧;“表現性形式”的歷史呈現[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高堅;西方現代廣告:商品拜物教的傳教士[D];暨南大學;2000年
2 劉海夫;西方精神分析學電影理論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3 喬磊;旅游企業(yè)戰(zhàn)略聯(lián)盟型組織研究[D];西北大學;2001年
4 莫沙沙;反壟斷法若干問題研究[D];湖南大學;2001年
5 安鋼;壟斷控制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6 華昊;媒介文化傳播中權力結構的生成與變遷[D];蘇州大學;2002年
7 王又佳;彼得·艾森曼的建筑話語[D];大連理工大學;2002年
8 江元;論《新編大學英語》的主要特點[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9 曹元華;西方結構主義敘述學的嬗變及特征[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10 羅慧敏;李銳晚近小說的敘述話語研究[D];安徽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130372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jgkg/1303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