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詞“感到、覺得、感覺”的差異及其對外漢語教學
本文關(guān)鍵詞:動詞“感到、覺得、感覺”的差異及其對外漢語教學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心理動詞 感到 覺得 感覺 語法差異 偏誤分析
【摘要】:漢語心理動詞“感到、覺得、感覺”在日常生活中雖被人廣泛使用,但它是留學生學習漢語的難點,也是漢語研究中較為薄弱的一個部分。所以,為了使留學生能夠更快更好地掌握心理動詞“感到、覺得、感覺”,為了提高對外漢語教學效率,從而使留學生能夠熟練并準確地掌握這三個心理動詞,我們從漢語詞匯本體研究和漢語詞匯二語習得研究兩方面出發(fā),對“感到、覺得、感覺”進行了一個較為細致的分析。全文總共分為六個部分,主要有如下內(nèi)容:第一部分為緒論部分,說明了選題緣由,總結(jié)了與本文研究的問題相關(guān)的研究現(xiàn)狀和成果。主要有對心理動詞的整體研究、對心理動詞“感到、覺得、感覺”的個案研究。最后說明了研究的語料來源以及研究所采用的方法。第二部分主要考察了心理動詞“感到、覺得、感覺”的語法差異,從語義、句法兩個方面對三者進行了對比分析,“感到、覺得、感覺”在語義、句法方面雖有很多共同點,但它們的不同之處仍然存在,相同點不是本章討論的重點,本章主要對三者之間的差異進行可分析。第三部分從漢英對比的角度,分析了漢語中的心理動詞“感到、覺得、感覺”與英語中的“feel、think”在句法、語義層面的共性特征與個性特征。我們了解了漢語中心理動詞“感到、覺得、感覺”與英語中“feel、think”的異同點后,可以提高教學的預見性,幫助學生克服母語的干擾。第四部分從對外漢語教學的角度,主要探討了以英語為母語的留學生使用“感到、覺得、感覺”時出現(xiàn)的偏誤,分析了偏誤出現(xiàn)的主要類型,總結(jié)了出偏誤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第五部分,提出了解決偏誤的主要對策,希望能夠幫助留學生減少偏誤的發(fā)生。第六部分為結(jié)語部分,總結(jié)了論文的主要觀點,論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以及存在的不足之處。
【關(guān)鍵詞】:心理動詞 感到 覺得 感覺 語法差異 偏誤分析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H195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緒論10-15
- 1.1 選題緣由10
- 1.2 研究背景及現(xiàn)狀分析10-14
- 1.2.1 關(guān)于“心理動詞”的分類研究10-12
- 1.2.2 關(guān)于動詞“感到、覺得、感覺”的個案研究12-14
- 1.3 語料來源14
- 1.4 研究方法14-15
- 第二章 “感到、覺得、感覺”的語法差異15-30
- 2.1 工具書對“感到、覺得、感覺”的解釋15-17
- 2.2 “感到、覺得、感覺”的語義差異17-24
- 2.2.1 “感到”的語義分布特點18-19
- 2.2.2 “覺得“的語義分布特點19-20
- 2.2.3 “感覺”的語義分布特點20-24
- 2.3 “感到、覺得、感覺”的句法差異24-30
- 2.3.1 關(guān)于賓語的選擇24-25
- 2.3.2 關(guān)于補語的選擇25-27
- 2.3.3 與能愿動詞的搭配27
- 2.3.4 與動態(tài)助詞的搭配27-30
- 第三章 “感到、覺得、感覺”與“feel、think”漢英對比30-36
- 3.1 三者與“feel”漢英對比30-33
- 3.1.1 語義對比30-31
- 3.1.2 句法對比31-33
- 3.2 三者與“think”漢英對比33-36
- 3.2.1 語義對比33-34
- 3.2.2 句法對比34-36
- 第四章 “感到、覺得、感覺”的偏誤分析36-56
- 4.1 偏誤出現(xiàn)的主要類型36-51
- 4.1.1 混用37-47
- 4.1.2 誤加47-49
- 4.1.3 遺漏49-51
- 4.2 偏誤形成的主要原因51-56
- 4.2.1 母語的負遷移51-53
- 4.2.2 目的語知識的影響53-54
- 4.2.3 學習者學習策略的影響54
- 4.2.4 教材和工具書的誤導54-55
- 4.2.5 教師教學方法的影響55-56
- 第五章 解決對策56-59
- 5.1 對教材和工具書的建議56-57
- 5.2 對學生的建議57
- 5.2.1 樹立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57
- 5.2.2 擴大輸出57
- 5.3 對教學策略的建議57-59
- 5.3.1 消除學生對等詞觀念57-58
- 5.3.2 采用偏誤預治的策略58-59
- 第六章 結(jié)語59-61
- 6.1 本文的主要觀點59
- 6.2 本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59-60
- 6.3 本文的不足之處60-61
- 參考文獻61-63
- 致謝6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姚海云;;也談“心理動詞”的界定[J];湖北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2 張晶晶;;《論語》心理動詞簡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4期
3 胡偉;;西漢文獻心理動詞研究[J];殷都學刊;2012年01期
4 尹崗壽;;漢語狀態(tài)心理動詞的鑒別及分類[J];漢語學習;2013年03期
5 董秀梅;;談漢語的心理動詞[J];聊城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04期
6 張京魚;漢語心理動詞及其句式[J];唐都學刊;2001年01期
7 王紅斌;謂賓心理動詞與其后的非謂動詞所表動作的語義所指[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8 劉青;《易經(jīng)》心理動詞語法功能析微——兼與甲骨卜辭比較[J];重慶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9 王紅斌;現(xiàn)代漢語心理動詞的范圍和類別[J];晉東南師范?茖W校學報;2002年04期
10 于正安;《荀子》心理動詞研究[J];黔西南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2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丁靜;王海峰;;副詞“一概”“一律”語用考察[A];第七屆北京地區(qū)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論壇文集[C];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蘭佳睿;現(xiàn)代漢語心理動詞的量性特征[D];復旦大學;2008年
2 文雅麗;現(xiàn)代漢語心理動詞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3 李端陽;母語為漢語的二語習得者對英語心理動詞的習得[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63488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634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