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漢語“辶”部漢字教學研究 ——以教材《新編漢字津梁》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1-11-28 14:26
漢字作為表意文字體系,相比于其他的表音文字結構更復雜,形義關系更緊密,雖然是大部分外國留學生學習漢語的最大困難之一,但目前大多數(shù)漢語教學均不單獨開設漢字課程,專門的漢字教材和漢字學習方法更是少之又少。筆者在相關漢字理論知識和對外漢字教學理論基礎上,結合教材《新編漢字津梁》的漢字教學課程觀摩。確定以對外漢語中“辶”部漢字為主要的研究內(nèi)容,并結合漢字教材的教學情況,對“辶”部漢字的識讀、書寫和教材學習三個方面提出相應教學方法,希望能夠為漢字教學提出有效的教學建議。本文分為緒論和正文四章共五部分。緒論,首先從對外漢字教學研究,“辶”部與“辶”部漢字研究和《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中漢字教學研究三個方面對相關成果進行綜合概述,其次在相關研究背景下,確定本論文的研究內(nèi)容和研究方法,最后闡釋出本論文的選題價值和研究意義。第一章,《漢字等級大綱》中“辶”部及其所從漢字研究。本章首先從部件、“辶”部件和“辶”筆形論述“辶”部件的筆形淵源,其次對《漢字等級大綱》中“辶”漢字從等級分布、造字法、表音方式以及字義歸類等方面進行整合分類,力求對“辶”部漢字有一個較為全面整體的數(shù)據(jù)支持。第二章,教材《新編漢...
【文章來源】:河北師范大學河北省
【文章頁數(shù)】:5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新編漢字津梁》(第一冊)漢字排列統(tǒng)計
20圖1《新編漢字津梁》(第一冊)漢字排列統(tǒng)計圖2《新編漢字津梁》(第二冊)漢字排列統(tǒng)計從圖1、圖2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新編漢字津梁》第一冊的前兩個單元都沒有設置過多學習的漢字內(nèi)容,第一單元主要講解了漢字基礎書寫知識和相關要求,第二單元主要圍繞“人”來展開漢字基礎起步學習,在區(qū)分不同類別人的基礎上引申出相關漢字知識。正式的漢字學習是從第三單元開始,由圖2可以明顯看出從第一單元的0個漢字到第三單元的20個漢字,生字分布呈現(xiàn)遞增趨勢。從第三單元開,各單元的生字分布數(shù)量相對穩(wěn)定,各單元的漢字分布保持在一個平均值,每單元相鄰兩小節(jié)呈現(xiàn)字量多與字量少的交替。漢字字量不是一味地遞增,而是前后字量交替變化。《新編漢字津梁》第二冊的每單元生字前后分布仍較為穩(wěn)定,前四單元的生字量是逐漸增多的,并且在第四單元第三課達到最高值,后三單元漢字數(shù)量也是相對均勻分布。漢字的分布方式反映了不是簡單地編排方式和漢字數(shù)量的拼湊,更多的要考慮到編排內(nèi)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合理性和實用性,教材中漢字的分布情況應與學習認知水平相結合,并在遵循漢字規(guī)律的同時去調(diào)整漢字的順序和數(shù)量。不同漢字水平的學習者在漢字學習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漢字學習能力是不同的,任何漢字教材都必須關注這一點。
24圖4《新編漢字津梁》128頁《新編漢字津梁》針對“辶”部漢字的教學編排的最大亮點在于注重了部件教學的作用,對于漢字的教學也不是單純的漢字機械,而是“辶”部漢字與“辶”部漢字所構詞語緊密結合教學,并明確標注出所選詞語的詞性和意義,在學習這個漢字的同時理解它在不同詞語搭配中的不同義項變化。對于例字中的形近字或同音字現(xiàn)象,也給出了相關的講解和區(qū)分,例如,通過對“進”和“近”的詞性的區(qū)分來區(qū)別意義,表明“進”是動詞,“近”是形容詞。但對于漢字的教學僅是傳統(tǒng)教學形式,沒有涉及相關識記和書寫技巧,因此趣味性比較低。第四節(jié)《新編漢字津梁》“辶”部漢字練習編排形式練習是漢字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只有通過練習才能鞏固和檢驗所學內(nèi)容。漢字練習是漢字教材編寫的重要部分,也是漢字教材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練習是將課上所學的短時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的條件,否則隨著時間地推移所學知識便會被遺忘。目前教材練習編排大致有集中型、分散型和分立型三種。集中型是首先全部內(nèi)容學習完畢后統(tǒng)一開展鞏固練習,這種是傳統(tǒng)的練習編排方式;分散型是將練習放在所對應的知識點后面,邊學習知識點邊鞏固和運用知識;分立型編排是指教材安排一部分練習,其余大部分練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語文分進和并進兩種教學模式下非漢字圈初級漢語學習者的正字法意識[J]. 陳琳,葉仕騫,吳門吉.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15(02)
[2]書寫漢字之美——“辶”旁漢字的寫字教學探索[J]. 秦美娟. 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 2015(01)
[3]漢字教學法體系及相關問題研究[J]. 李潤生.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15(01)
[4]如何打破漢字教學的“瓶頸”——以《中國字·認知》為例談漢字教材研究[J]. 萬業(yè)馨. 世界漢語教學. 2015(01)
[5]漢字的特點與對外漢字教學[J]. 李運富. 世界漢語教學. 2014(03)
[6]語文分進的教學模式對漢字能力的影響——針對非漢字文化圈學習者的實驗研究[J]. 李蕊,葉彬彬. 語言文字應用. 2013(04)
[7]初級漢語教學的有效途徑——“先語后文”辯證[J]. 趙金銘. 世界漢語教學. 2011(03)
[8]漢字理據(jù)的認識、利用與維護[J]. 李大遂. 華文教學與研究. 2011(02)
[9]現(xiàn)代漢字理據(jù)研究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J]. 姚敏.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11(02)
[10]理據(jù)識字法是對外漢字教學的重要方法[J]. 石傳良,羅音.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 2007(02)
碩士論文
[1]留學生漢字書寫偏誤調(diào)查分析及漢字糾偏策略[D]. 楊麗娟.黑龍江大學 2015
[2]《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丁級字研究[D]. 許燕清.廣西民族大學 2014
[3]《說文解字·辵部》字研究[D]. 劉瑞崗.延邊大學 2012
[4]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形近偏旁及形近字研究[D]. 章文文.安徽大學 2012
[5]對外漢語中的合體字教學問題研究[D]. 魏亞輝.黑龍江大學 2012
[6]淺析對外漢語教學的漢字教學[D]. 王冬.黑龍江大學 2012
[7]漢字教學與漢字專門教材的研究[D]. 楊靜.天津師范大學 2011
[8]論漢字的性質(zhì)特點在對外漢字教學中的應用[D]. 蘇海菊.南昌大學 2010
[9]《說文解字》辵部字有關字族研究[D]. 高麗.江西師范大學 2010
[10]留學生漢字書寫偏誤及對策研究[D]. 王艷娣.安徽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524589
【文章來源】:河北師范大學河北省
【文章頁數(shù)】:5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新編漢字津梁》(第一冊)漢字排列統(tǒng)計
20圖1《新編漢字津梁》(第一冊)漢字排列統(tǒng)計圖2《新編漢字津梁》(第二冊)漢字排列統(tǒng)計從圖1、圖2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新編漢字津梁》第一冊的前兩個單元都沒有設置過多學習的漢字內(nèi)容,第一單元主要講解了漢字基礎書寫知識和相關要求,第二單元主要圍繞“人”來展開漢字基礎起步學習,在區(qū)分不同類別人的基礎上引申出相關漢字知識。正式的漢字學習是從第三單元開始,由圖2可以明顯看出從第一單元的0個漢字到第三單元的20個漢字,生字分布呈現(xiàn)遞增趨勢。從第三單元開,各單元的生字分布數(shù)量相對穩(wěn)定,各單元的漢字分布保持在一個平均值,每單元相鄰兩小節(jié)呈現(xiàn)字量多與字量少的交替。漢字字量不是一味地遞增,而是前后字量交替變化。《新編漢字津梁》第二冊的每單元生字前后分布仍較為穩(wěn)定,前四單元的生字量是逐漸增多的,并且在第四單元第三課達到最高值,后三單元漢字數(shù)量也是相對均勻分布。漢字的分布方式反映了不是簡單地編排方式和漢字數(shù)量的拼湊,更多的要考慮到編排內(nèi)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合理性和實用性,教材中漢字的分布情況應與學習認知水平相結合,并在遵循漢字規(guī)律的同時去調(diào)整漢字的順序和數(shù)量。不同漢字水平的學習者在漢字學習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漢字學習能力是不同的,任何漢字教材都必須關注這一點。
24圖4《新編漢字津梁》128頁《新編漢字津梁》針對“辶”部漢字的教學編排的最大亮點在于注重了部件教學的作用,對于漢字的教學也不是單純的漢字機械,而是“辶”部漢字與“辶”部漢字所構詞語緊密結合教學,并明確標注出所選詞語的詞性和意義,在學習這個漢字的同時理解它在不同詞語搭配中的不同義項變化。對于例字中的形近字或同音字現(xiàn)象,也給出了相關的講解和區(qū)分,例如,通過對“進”和“近”的詞性的區(qū)分來區(qū)別意義,表明“進”是動詞,“近”是形容詞。但對于漢字的教學僅是傳統(tǒng)教學形式,沒有涉及相關識記和書寫技巧,因此趣味性比較低。第四節(jié)《新編漢字津梁》“辶”部漢字練習編排形式練習是漢字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只有通過練習才能鞏固和檢驗所學內(nèi)容。漢字練習是漢字教材編寫的重要部分,也是漢字教材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練習是將課上所學的短時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的條件,否則隨著時間地推移所學知識便會被遺忘。目前教材練習編排大致有集中型、分散型和分立型三種。集中型是首先全部內(nèi)容學習完畢后統(tǒng)一開展鞏固練習,這種是傳統(tǒng)的練習編排方式;分散型是將練習放在所對應的知識點后面,邊學習知識點邊鞏固和運用知識;分立型編排是指教材安排一部分練習,其余大部分練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語文分進和并進兩種教學模式下非漢字圈初級漢語學習者的正字法意識[J]. 陳琳,葉仕騫,吳門吉.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15(02)
[2]書寫漢字之美——“辶”旁漢字的寫字教學探索[J]. 秦美娟. 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 2015(01)
[3]漢字教學法體系及相關問題研究[J]. 李潤生.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15(01)
[4]如何打破漢字教學的“瓶頸”——以《中國字·認知》為例談漢字教材研究[J]. 萬業(yè)馨. 世界漢語教學. 2015(01)
[5]漢字的特點與對外漢字教學[J]. 李運富. 世界漢語教學. 2014(03)
[6]語文分進的教學模式對漢字能力的影響——針對非漢字文化圈學習者的實驗研究[J]. 李蕊,葉彬彬. 語言文字應用. 2013(04)
[7]初級漢語教學的有效途徑——“先語后文”辯證[J]. 趙金銘. 世界漢語教學. 2011(03)
[8]漢字理據(jù)的認識、利用與維護[J]. 李大遂. 華文教學與研究. 2011(02)
[9]現(xiàn)代漢字理據(jù)研究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J]. 姚敏. 語言教學與研究. 2011(02)
[10]理據(jù)識字法是對外漢字教學的重要方法[J]. 石傳良,羅音.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 2007(02)
碩士論文
[1]留學生漢字書寫偏誤調(diào)查分析及漢字糾偏策略[D]. 楊麗娟.黑龍江大學 2015
[2]《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丁級字研究[D]. 許燕清.廣西民族大學 2014
[3]《說文解字·辵部》字研究[D]. 劉瑞崗.延邊大學 2012
[4]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形近偏旁及形近字研究[D]. 章文文.安徽大學 2012
[5]對外漢語中的合體字教學問題研究[D]. 魏亞輝.黑龍江大學 2012
[6]淺析對外漢語教學的漢字教學[D]. 王冬.黑龍江大學 2012
[7]漢字教學與漢字專門教材的研究[D]. 楊靜.天津師范大學 2011
[8]論漢字的性質(zhì)特點在對外漢字教學中的應用[D]. 蘇海菊.南昌大學 2010
[9]《說文解字》辵部字有關字族研究[D]. 高麗.江西師范大學 2010
[10]留學生漢字書寫偏誤及對策研究[D]. 王艷娣.安徽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52458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352458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