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漢語同形詞及對外漢語教學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沈澍農(nóng)!210009江蘇;真朱與真珠的名稱沿革與古今錯亂考[J];中華醫(yī)史雜志;2000年01期
2 胡記芳;試論“打造”的語法語義特征[J];嘉興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3 元傳軍,林達青;“數(shù)量短語+竟+動/形”句式中的“竟”[J];鎮(zhèn)江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4 吳澤順;論假借音轉(zhuǎn)[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5 高華平;出土文獻二題[J];中國文化研究;2004年03期
6 石興慧;“感到”與“覺得”的同異研究[J];棗莊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7 郝茂;秦簡中的傳承字與新出字[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8 王宏佳;淺談英漢完成體[J];咸寧師專學報;2002年04期
9 鮮麗霞;把字結(jié)構(gòu)中的“了”與動詞的類[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S2期
10 李強;“動+趨_1+賓+趨_2”的語義及結(jié)構(gòu)分析[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S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楚群;;論現(xiàn)代漢語中非典型連動句式“V起來+AP”[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陳艷林;;“差一點(沒)VP”的歧義原因與分化[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趙曉偉;韓群;;單用“X是X”的語義分析[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魏亮珍;;淺析《呂梁英雄傳》中的“給”[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姚婷;;趨向詞“起來”研究綜述[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周小婕;;數(shù)詞研究綜述[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王安琛;;試論“V—V”結(jié)構(gòu)[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姚婷;;新詞新語產(chǎn)生方式的三維分析[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王安琛;;重疊式動補短語的句法語義分析[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魯素霞;;現(xiàn)代漢語中的“要不_1”和“要不_2”[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申修瑛;現(xiàn)代漢語詞語搭配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2 逄金一;身體理論視域中的秦漢女性美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3 婁寶翠;[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7年
4 劉曉然;雙音短語的詞匯化[D];四川大學;2007年
5 閔星雅;助動詞“能”和“會”的認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6 Maharani(陳玉蘭);漢語、印尼語動詞重疊對比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7 甘玲;中國古代詩學和語言學[D];四川大學;2007年
8 趙小東;句法規(guī)范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9 陳璐;優(yōu)選論框架下現(xiàn)代漢語雙音節(jié)詞重疊現(xiàn)象的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10 曾煒;絕對程度副詞及相關(guān)形式的應用研究[D];暨南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陶振偉;現(xiàn)代漢語臨時量詞和專用量詞的比較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7年
2 陳艷麗;現(xiàn)代漢語中的隱性否定祈使句[D];浙江師范大學;2007年
3 練雪瑞;現(xiàn)代漢語方位詞的時間表達[D];安徽師范大學;2007年
4 鄭雷;疑問代詞的否定用法考察[D];浙江師范大學;2007年
5 黃娜;唐代女子服飾風格的開放性特點解析[D];山東大學;2007年
6 趙暉;《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成語語法結(jié)構(gòu)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7 洪水英;《蜃樓志》中的處置式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8 曹靜;自然之自然與人之自然[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07年
9 牟海英;《新中國未來記》詞匯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10 勞R,
本文編號:257979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2579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