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對外漢語論文 >

《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碩士論文

發(fā)布時間:2016-11-21 14:48

  本文關鍵詞:對外漢語教學測試與評估的歷史演變與發(fā)展趨勢,,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上海外國語大學》 2010年

對外漢語教學成績測試效度研究

陳煒  

【摘要】: 成績測試是對外漢語教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對于教學雙方都有著至關重要的檢驗和反饋作用。然而在對外漢語教學成績測試方面的研究甚少,教師在實施對外漢語成績測試時往往缺乏相應理論的指導,從而影響到測試的有效性。近年來隨著世界漢語熱的迅速升溫,怎樣冷靜思考、探索出一種能夠滿足來自世界各國漢語學習愛好者的需要、更科學更有效的對外漢語教學方法已是迫在眉睫。 本文通過對語言教學與測試理論的梳理,重點對成績測試與教學的雙向互動模式進行了分析,并選取了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二年級留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從期末試卷的難度、區(qū)分度、信度和效度等幾個指標進行了定量分析;并對留學生任課教師和留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表明科學的語言測試能比較客觀地反映出學生的真實水平,對語言教學也能起到很好的促進和反饋作用,從而使語言教學達到預期目標。針對如何編寫信度和效度都較高的、合理有效的成績測試,提出了一些筆者個人的見解,以及在今后的對外漢語教學測試工作中希望完善與努力的方向。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外國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H195
【目錄】:

  • 致謝5-6
  • 內容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引言10-18
  • 1.1 世界語言測試理論的發(fā)展10-12
  • 1.2 對外漢語教學測試的歷史演變12-14
  • 1.3 語言測試的類型14-15
  • 1.4 本文的研究意義及目的15-17
  • 1.5 本章小結17-18
  • 第二章 語言測試的信度與效度及其反撥作用18-29
  • 2.1 信度與效度的概念18-20
  • 2.2 信度與效度的關系及構建現(xiàn)狀20-22
  • 2.3 成績測試與教學的關系22-23
  • 2.4 成績測試對教學雙方的反撥作用23-25
  • 2.4.1 導致負向反撥效應產生的內部原因24-25
  • 2.4.2 導致負向反撥效應產生的外部原因25
  • 2.5 測試中反撥作用對教學雙方的影響25-28
  • 2.5.1 語言教學的目標25-26
  • 2.5.2 成績測試的內容26-27
  • 2.5.3 成績測試的方法27-28
  • 2.6 本章小結28-29
  • 第三章 對外漢語成績測試試題設計要點29-38
  • 3.1 成績測試的試卷編排與題型設計29-31
  • 3.1.1 成績測試試卷編排的關注重點29-30
  • 3.1.2 成績測試題型設計的幾個主要方面30-31
  • 3.2 對外漢語成績測試樣卷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31-33
  • 3.3 測試題型和語料選擇的建議33-36
  • 3.4 調查問卷分析36
  • 3.5 本章小結36-38
  • 第四章 對外漢語教學成績測試樣卷分析38-46
  • 4.1 研究對象38
  • 4.2 研究工具及目標38-39
  • 4.3 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39-40
  • 4.4 成績測試樣本40-42
  • 4.5 成績測試樣卷難度與區(qū)分度分析42-44
  • 4.5.1 難度分析42-43
  • 4.5.2 區(qū)分度分析43-44
  • 4.6 成績測試樣卷信度與效度分析44-45
  • 4.6.1 信度分析44
  • 4.6.2 效度分析44-45
  • 4.7 本章小結45-46
  • 第五章 結語46-48
  • 5.1 研究成果46-47
  • 5.2 不足與展望47-48
  • 附錄1 學生調查問卷48-50
  • 附錄2 教師調查問卷50-51
  • 附錄3 樣卷51-58
  • 附錄4 難度系數(shù)表58-59
  • 附錄5 區(qū)分度表59-63
  • 參考文獻63-65
  •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文如;;論語言測試對教學的反撥作用[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2 康健;;全球“漢語熱”背景下對外漢語教學新思考[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年02期

    3 楊代慶,李晟,梁典;幾種利用SPSS對試卷進行分析的方法[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05年04期

    4 尹海良;;關于世界漢語熱的幾點思考[J];廣西社會科學;2009年02期

    5 楊翼;;對外漢語教學測試與評估的歷史演變與發(fā)展趨勢[J];中國考試(研究版);2009年01期

    6 陶百強;世界語言測試理論的發(fā)展[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04年03期

    7 趙成發(fā);談語言測試的信度與效度[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8 柯賢兵;現(xiàn)代語言測試的效度應重于信度[J];咸寧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9 胡亮節(jié);;語言測試對語言教學的反撥作用[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12期

    10 郝利群;影響語言測試信度的主要因素[J];錦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漢衛(wèi);華語閱讀測試論[D];暨南大學;2008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建華;關于兒童英語教育的幾點思考[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2 馬長麗;個性與外語學習初探——優(yōu)化外語教學培養(yǎng)學生個性[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3年05期

    3 吳桂霞;錯誤分析與外語教學[J];華東冶金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4 張靜;;雅思考試對合作辦學項目英語教學的反撥效應[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5 劉知國;多媒體英語教學之我見[J];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6 盛婧;;英語篇章閱讀中“猜詞法”的運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6期

    7 黃麗娟;方燦;;高校英語專業(yè)本科翻譯測試研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6期

    8 趙云林;;淺析課堂評估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2期

    9 劉正旸;;淺談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12期

    10 馮娟娟;;淺談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技巧[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李立成;;來華留學生漢語言本科學歷教育總體設計的意義[A];北京高校來華留學生教育研究[C];2008年

    2 ;Affective Variables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一輯)[C];2007年

    3 盧丹暉;;機器翻譯的應用前景[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柳媛媛;;淺談同傳培訓的質量監(jiān)控[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沁;思維風格、聽力學習策略與學業(yè)成績[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陳怡;英語專業(yè)高年級學生漢譯英能力與文本測試評分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陸遠;網(wǎng)閱環(huán)境下的英語專業(yè)四級考試作文評分員偏頗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孫序;交替?zhèn)髯g信息處理過程中語言能力與口譯能力的關系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姜蕾;大學英語課堂環(huán)境下讀寫結合寫作測試效度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6 賀莉;俄語學習策略的實證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謝玲玲;以文化為核心的美國漢語教學模式探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8 莊智象;我國翻譯專業(yè)建設—問題與對策[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9 李箭;共和國大學英語教學研究(1949-2007)[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10 王漢衛(wèi);華語閱讀測試論[D];暨南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呂金薇;中國漢語國際推廣戰(zhàn)略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豐瑛;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寫作錯誤分析[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高曉輝;語言遷移對藏族英語專業(yè)學生英文寫作的影響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4 見玉婷;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定型及其對中國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梁菊;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下的委婉語動機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6 薛玉環(huán);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寫作中句法層面的漢語負遷移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7 王敏;對外漢語輕聲詞教學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8 王迪;對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9 盧穎;大學英語分班考試效度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武瑞;2000-2009年上海市高考英語完型填空效度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和生;OPI與漢語口語水平的測試[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6期

    2 劉海英,馮喜梅;語文能力考核方法淺議[J];大同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3 李秀坤;印尼坤甸等六市華文教育現(xiàn)狀調查研究[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4 田惠剛;海外華語與現(xiàn)代漢語的異同[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04期

    5 王愛平;東南亞華裔學生的文化認同與漢語學習動機[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6 王愛平;印尼華裔青少年語言與認同的個案分析——華僑大學華文學院印尼華裔學生的調查研究[J];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04年04期

    7 任筱萌;高等HSK命題、評分過程再解析[J];漢語學習;2000年02期

    8 邵敬敏;《HSK漢語水平考試詞典》編寫的原則與方法[J];漢語學習;2000年02期

    9 金名,紅塵;漢語水平考試(HSK)等級結構中的幾個系統(tǒng)理論問題[J];漢語學習;2002年02期

    10 柴省三;關于HSK(初中等)平行信度的實證研究[J];漢語學習;2002年0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楊紅;口語測試評分研究[D];重慶大學;2003年

    2 王媛媛;HSK(高等)口語考試兩種評分方法的效度比較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常曉宇;魏鵬程;;對外漢語成績測試的題庫建設[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2 劉姮;;如何提高語言測試的科學性——淺析初級漢語成績測試試卷[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年26期

    3 楊春;中學英語成績測試中常見的九種問題[J];河西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4 宋赴前;語言測試與漢語測試“雙軌制”[J];語言與翻譯;1998年04期

    5 趙亞莉;大學英語成績測試存在問題剖析[J];雁北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6 盧琳;;大學英語成績測試存在問題的分析與發(fā)展探索[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7年01期

    7 陳剛;談談學生英語成績測試分析系統(tǒng)的應用[J];重慶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8年02期

    8 趙其娟;趙其順;;大學英語成績測試中的信度和效度[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9 齊飛;;全國中小學英語學習成績測試(NEAT)2007年春季測試順利舉行[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7年06期

    10 景美霞;;語言測試中試卷分析的方法[J];伊犁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伊南;;成績測試及其反撥作用:問題與思考[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2年會論文集[C];2002年

    2 劉濤;;漢語拼音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A];語文現(xiàn)代化論叢(第七輯)[C];2006年

    3 趙延軍;;對外漢語教學與詞語辨析[A];語言學論文選集[C];2001年

    4 金敏;;短期對外漢語教學探討[A];語言學新思維[C];2004年

    5 陸慶和;;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得體性問題[A];得體修辭學研究[C];1999年

    6 江海漫;;論對外漢語教學中對偶辭格切入的可行性——讀王希杰《修辭學通論》有感[A];走向科學大道的修辭學[C];2010年

    7 金美;;對外漢語教學中三種教學模式的設計[A];福建省“對外漢語教材建設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8 趙峰;;隱含義與對外漢語詞匯教學[A];福建省“對外漢語教材建設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9 黃錦章;;從“把”的用法看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語法問題[A];第二屆全國教育教材語言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10 陸儉明;;增強學科意識,發(fā)展對外漢語教學[A];第三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施光亨;[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

    2 張普;[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

    3 本報記者 王萍;[N];中國圖書商報;2002年

    4 吳文;[N];中國教育報;2007年

    5 記者 蘇軍;[N];文匯報;2009年

    6 吳雙;[N];中國國門時報;2006年

    7 張若瑩;[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

    8 凌德祥;[N];語言文字周報;2005年

    9 實習生 蘇瑞霞;[N];北京人才市場報;2006年

    10 本報記者 李靜;[N];中國文化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唐智芳;文化視域下的對外漢語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2 甘瑞瑗;國別化“對外漢語教學用詞表”制定的研究:以韓國為例[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3 王駿;字本位與認知法的對外漢語教學[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吳平;文化模式與對外漢語詞語教學[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5 孟素;漢英成語對比及其跨文化對話之探討[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6 陶健敏;漢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法體系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奧其爾(Gongor Eldev-Ochir);蒙漢語顏色詞之國俗語義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8 謝玲玲;以文化為核心的美國漢語教學模式探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9 孫姃愛;現(xiàn)代漢語可能補語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10 韓秀娟;基于動態(tài)流通語料庫的通用詞語用字研究及字詞語關系考察[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煒;對外漢語教學成績測試效度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阮翠霞;越南高校漢語專業(yè)綜合課成績測試的考察與分析[D];復旦大學;2011年

    3 冉建凱;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傳播[D];蘭州大學;2012年

    4 張妍;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同義詞辨析[D];黑龍江大學;2012年

    5 曹少麗;淺談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D];鄭州大學;2012年

    6 趙曉瓊;顏色詞: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媒介[D];蘭州大學;2012年

    7 許珊;基于對外漢語教學的同義詞辨析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2年

    8 汪美姣;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教學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9 張晞文;對外漢語教學語言教材中文化項目評估初探[D];南京大學;2012年

    10 鄒津津;對外漢語教學中教師文化調適的個案研究[D];云南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對外漢語教學測試與評估的歷史演變與發(fā)展趨勢,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8469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8469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3d5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