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對外漢語論文 >

20世紀50年代以來現(xiàn)代漢語抽象名詞研究概觀與展望

發(fā)布時間:2018-05-05 06:45

  本文選題:現(xiàn)代漢語 + 抽象名詞; 參考:《理論月刊》2015年07期


【摘要】:20世紀50年代以來,漢語抽象名詞研究分為描寫性研究、解釋性研究和應用性研究三類。抽象名詞的描寫性研究圍繞著抽象名詞如何界定、抽象名詞的搭配能力、抽象名詞和具體名詞的不對稱、抽象名詞的兼類等問題展開;抽象名詞的解釋性研究主要是利用認知語言學的理論成果如概念合成理論、隱喻理論等,對抽象名詞相關的語言現(xiàn)象進行概括和解釋;抽象名詞的應用性研究則是結合對外漢語教學和詞典編纂,探討抽象名詞的教學策略和詞條編寫方法。從數(shù)量和質量上,漢語抽象名詞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發(fā)展,但也存在研究廣度不夠、研究視野不夠開闊等問題,通過對抽象名詞研究成果與不足的整理和分析,以期對以后研究的趨勢做出預測和引導。
[Abstract]:Since the 1950s, the study of abstract nouns in Chinese has been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descriptive study, explanatory study and applied study. The descriptive study of abstract nouns revolves around how to define abstract nouns, the collocation ability of abstract nouns, the asymmetry between abstract nouns and concrete noun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abstract nouns. The interpretive study of abstract nouns mainly uses the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such as conceptual synthesis theory and metaphor theory to generalize and explain the linguistic phenomena related to abstract nouns. The applied research of abstract nouns is to discuss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terms compiling methods of abstract noun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d the compilation of dictionaries. In terms of quantity and quality, the study of abstract nouns in Chinese has made some progress, but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research breadth is not enough, the research field is not wide enough, and so on, through the arrangement and analysis of the achievements and deficiencies of the research on abstract nouns, With a view to the future trend of research to make a prediction and guidance.
【作者單位】: 上海師范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3CYY053) 河南理工大學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助項目(人文社科類)(SKJYB2015-08)
【分類號】:H14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姜紅;;具體名詞和抽象名詞的不對稱現(xiàn)象[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2 常敬宇;語義在詞語搭配中的作用—一兼談詞語搭配中的語義關系[J];漢語學習;1990年06期

3 唐善生;“程度副詞+名詞”與“程度副詞+有+名詞”結構[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4 孫慧妍;;“問題是”的篇章連接作用[J];井岡山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5 方清明;;基于語料庫的抽象名詞教學策略探析[J];景德鎮(zhèn)高專學報;2013年05期

6 李帥;;容器隱喻視角下的抽象名詞述賓搭配研究——以鳩摩羅什譯經(jīng)為例[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07期

7 凌子惠;劉正光;;概念合成限制理論對漢語“抽象N_1+N_2”結構的解釋力[J];外語學刊;2008年05期

8 方清明;;漢語抽象名詞的語料庫研究[J];世界漢語教學;2014年04期

9 龍濤;;抽象名詞的隱喻性“有界”空間范疇義[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1年04期

10 朱淑君;;能受程度副詞修飾的“有+名”結構[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小燕;普通話上聲變調與輕聲分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2期

2 杜道流;指稱、陳述理論及其對上古語法研究的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3 姜紅;;具體名詞和抽象名詞的不對稱現(xiàn)象[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4 楊曉黎;;傳承語素:漢語語素分析的新視角[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5 施發(fā)筆;試論《水滸傳》介詞避復的技巧[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6 汪紅艷;開啟之功 創(chuàng)新之力——略論漢語語法學的草創(chuàng)與革新[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7 阮緒和;形名偏正結構的語法功能[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8 陶振偉;;“拿”的語法化[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9 劉開驊;;選擇問句疑問語氣詞脫落的歷時軌跡與內在動因[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10 樊友新;;從“被就業(yè)”看“被”的語用功能[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呂喬;;日語“人(ひ と)”和漢語“人家”的自稱用法對比[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沈家煊;;“名動詞”的反思:問題和對策[A];高名凱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紀念高名凱先生誕辰100周年論文集[C];2011年

3 徐赳赳;;現(xiàn)代漢語篇章中啟后性分析[A];和諧社會:社會建設與改革創(chuàng)新——2007學術前沿論叢(下卷)[C];2007年

4 李影;付莉;;韓國中小學生“是”的錯序偏誤分析[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四輯)[C];2009年

5 陳昌來;;特殊動詞的句法語義屬性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A];對外漢語教學的全方位探索——對外漢語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6 鄭述譜;;語言單位與詞典的類型及結構[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7 劉建梅;;關于編纂外向型漢外字典的設想[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五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8 王仁強;;漢英詞典詞類標注與譯義的對稱性研究——兼評《ABC 漢英大詞典》的詞類標注與譯義[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6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5年

9 周紅紅;;外來詞的界定[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王仁強;;漢英詞典標注詞類的六大好處[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邱闖仙;現(xiàn)代漢語插入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張喜榮;英漢敘述語篇參與者標識手段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陳佳;論英漢運動事件表達中“路徑”單位的“空間界態(tài)”概念語義及其句法—語義接口功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唐樹華;有些隱喻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吳善子;漢韓反詰語氣副詞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李紅梅;韓國語范圍表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曹芳宇;唐五代量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劉春蘭;《訓世評話》語法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李秉震;漢語話題標記的語義、語用功能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郭紅;基于第二語言教學的漢語語氣范疇若干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丹;英漢遠近指示語的對比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黃雪;俄漢語詞匯理據(jù)性對比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吳藝彬;俄語三價動詞的語義配價與句法模式[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黃姍姍;系統(tǒng)功能理論視閾下的“X是X”結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趙桂陽;現(xiàn)代漢語“不是X的X”結構考察[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6 張云美;《現(xiàn)代漢語詞典》屬性詞收詞與釋義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馬晶晶;表人名詞類詞綴“X手”、“X者”、“X員”分析比較[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顧倩;現(xiàn)代漢語否定副詞“不”“沒(沒有)”“別”的對比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烏曉麗;“X+—N比—N+VP”表義功能新探[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劉婧一;元代筆記分詞理論與實踐[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姜紅;;具體名詞和抽象名詞的不對稱現(xiàn)象[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2 古川裕;外界事物的“顯著性”與句中名詞的“有標性”——“出現(xiàn)、存在、消失”與“有界、無界”[J];當代語言學;2001年04期

3 黃大網(wǎng);話語標記研究綜述[J];福建外語;2001年01期

4 彭少峰;談形容詞性述賓詞組[J];漢語學習;1986年05期

5 林杏光;詞語搭配的性質與研究[J];漢語學習;1990年01期

6 姚占龍;也談能受程度副詞修飾的“有+名”結構[J];漢語學習;2004年04期

7 高順全;復合趨向補語引申用法的語義解釋[J];漢語學習;2005年01期

8 賀陽;“程度副詞+有+名”試析[J];漢語學習;1994年02期

9 陳月明;比較性轉折句[J];漢語學習;1995年01期

10 李宇明;;詞性判定能力的測試[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方清明;現(xiàn)代漢語名名復合形式的認知語義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夏德芬;;英漢抽象名詞淺談[J];文教資料;2011年08期

2 余愛菊;英語抽象名詞及其翻譯[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6期

3 張傳枝;淺論英語抽象名詞的構成和翻譯[J];黃石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5期

4 郝英;避“虛”就“實”——談英語抽象名詞的漢譯技巧[J];山西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5 朱愛萍;英語抽象名詞的內涵及其翻譯[J];菏澤醫(yī)學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03期

6 何冬云;;論英語抽象名詞的概念內涵及其翻譯方法[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7 王永革;;淺談英語抽象名詞的分類及用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9年05期

8 王松槐;;淺析英語抽象名詞的語法和語義特征[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9 孟麗娜;;英語抽象名詞的翻譯[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2年05期

10 王軍營;;英語抽象名詞的語義特征與語篇功能[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吳芳;;抽象名詞的數(shù)和意義的關系[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6年

2 黃小萍;;英語冠詞的翻譯[A];華東地區(qū)第6屆(泉州)翻譯研討會文集[C];2001年

3 楊春宇;;淺議俄語經(jīng)貿文章翻譯的幾個問題[A];國際交流學院科研論文集(第四期)[C];199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蘇寧寧;現(xiàn)代漢語抽象名詞及其與名詞的搭配[D];山東師范大學;2014年

2 胡文彬;“抽象名詞+上”的附綴化現(xiàn)象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3 孫q詒,

本文編號:184668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84668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dbc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