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的別字分析
本文選題: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 切入點:別字 出處:《吉林大學》2013年碩士論文
【摘要】: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中外經(jīng)濟文化交流更加廣泛,作為交流媒介語言之一的漢語逐漸走上了世界的舞臺,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士開始學習漢語。由于漢語具有同音字多、形聲字多的特點,漢字成為漢語學習者面臨的一大難題,尤其是對形近字的掌握,對于漢語學習者來說更加困難,常常因?qū)π谓值恼莆涨芳讯鴮懗蓜e字。 本文以北京語言大學崔希亮教授主持的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為平臺,把語料庫中的別字作為統(tǒng)計分析對象。經(jīng)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別字中的形近音近別字、形近音不近別字占有很大的比例,不同國籍、不同水平的漢語學習者,在形近別字偏誤情況中有不同的體現(xiàn)。針對以上表現(xiàn)情況,筆者全方面分析,對形近別字產(chǎn)生的原因進行了考察。經(jīng)分析,一方面,形近別字與漢字本身的特點有關(guān),尤其是從結(jié)構(gòu)上看,部件因素是影響形近字偏誤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無論是漢字文化圈還是非漢字文化圈國家的學習者,平均偏誤次數(shù)都很高,但漢字文化圈的學習者形近字的平均偏誤次數(shù)低于非漢字文化圈的學習者。此外,漢字學習水平越高的學習者形近字偏誤率越低,反之越高。綜合以上因素,關(guān)于對外漢語形近字教學,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注重形近字形音義關(guān)系教學;注重漢字部件教學;注重聽說讀寫相結(jié)合;對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習者有區(qū)別地教學;根據(jù)學習者學習水平分階段教學。
[Abstract]:With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 ' s international status , the exchange of Chinese and foreign econo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s has become more extensive . As one of the media languages , Chinese has gradually stepped on to the stage of the world , and more and more foreign people begin to learn Chinese . As the Chinese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omophone and shape , Chinese characters become a big problem for Chinese learners , especially the mastery of the shape - shaped near word , which is more difficult for Chinese learners .
On the other hand , the higher the learning level of Chinese characters , the lower the average error rate of the shape - shaped near - word , the higher the average deviation of the learner - shaped near - word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cultural circle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non - Chinese - character cultural circle .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character parts ;
Focus on the combination of listening and writing ;
For learners with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 they can teach differently ;
according to the learner ' s learning level .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H195.3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施正宇;外國留學生形符書寫偏誤分析[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2 朱志平,哈麗娜;波蘭學生暨歐美學生漢字習得的考察、分析和思考[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6期
3 費錦昌;對外漢字教學的特點、難點及其對策[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3期
4 劉威;“系聯(lián)法”對外漢字教學初探[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5 王若江;對外漢語教學研究中統(tǒng)計方法運用狀況調(diào)查[J];漢語學習;2003年03期
6 陳紱;日本學生書寫漢語漢字的訛誤及其產(chǎn)生原因[J];世界漢語教學;2001年04期
7 卞覺非;漢字教學:教什么?怎么教?[J];語言文字應用;1999年01期
8 肖奚強;略論偏誤分析的基本原則[J];語言文字應用;2001年01期
9 徐子亮;外國學生漢語學習策略的認知心理分析[J];世界漢語教學;1999年04期
10 柳燕梅,江新;歐美學生漢字學習方法的實驗研究——回憶默寫法與重復抄寫法的比較[J];世界漢語教學;2003年01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馬靜;現(xiàn)代漢語通用字形近字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2 李妍;論根據(jù)漢字的特點指導對外漢字教學[D];延邊大學;2007年
3 曹璐;現(xiàn)代漢字的構(gòu)形特點與對外漢字教學[D];廈門大學;2006年
4 潘景景;韓國和歐美學習者漢字識別中的加工策略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5 戴媛媛;“歐美學生錯字別字數(shù)據(jù)庫”的建立和基于數(shù)據(jù)庫的錯字別字初步考察[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70357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703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