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漢語虛詞與對外漢語教學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師范大學召開
本文選題:對外漢語教學 切入點:上海師范大學 出處:《漢語學習》2003年06期
[Abstract]:......
【分類號】:H19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姚占龍;;第三屆“現(xiàn)代漢語虛詞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學術研討會”成功召開[J];漢語學習;2008年03期
2 姚占龍;;第三屆“現(xiàn)代漢語虛詞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學術研討會”在湖州舉行[J];中國語文;2008年04期
3 施虹;語言學轉向中的華東地區(qū)對外漢語教學研究概述[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4 蔣協(xié)眾;魏會平;;副詞“可”的次類劃分及其輕重讀規(guī)則[J];殷都學刊;2008年01期
5 袁嘉;;漢語虛詞研究及其應用[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7年03期
6 ;第二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暨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成立大會記要[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7年04期
7 漢交;;中國召開中高級階段對外漢語教學討論會[J];世界漢語教學;1990年04期
8 漢綜;;中國對外漢語教學學會會長呂必松教授赴菲律賓講學[J];世界漢語教學;1992年01期
9 ;第四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記要[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3年04期
10 劉秀棣;教你學會用虛詞——推薦《現(xiàn)代漢語虛詞正誤句解手冊》[J];山東教育;1995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濤;;漢語拼音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A];語文現(xiàn)代化論叢(第七輯)[C];2006年
2 陸慶和;;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得體性問題[A];得體修辭學研究[C];1999年
3 趙延軍;;對外漢語教學與詞語辨析[A];語言學論文選集[C];2001年
4 金敏;;短期對外漢語教學探討[A];語言學新思維[C];2004年
5 江海漫;;論對外漢語教學中對偶辭格切入的可行性——讀王希杰《修辭學通論》有感[A];走向科學大道的修辭學[C];2010年
6 金美;;對外漢語教學中三種教學模式的設計[A];福建省“對外漢語教材建設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7 趙峰;;隱含義與對外漢語詞匯教學[A];福建省“對外漢語教材建設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8 黃錦章;;從“把”的用法看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語法問題[A];第二屆全國教育教材語言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9 陸儉明;;增強學科意識,發(fā)展對外漢語教學[A];第三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王希杰;鐘玖英;;語言教學和對外漢語教學對話[A];語言學新思維[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施光亨;對外漢語教學的由來[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
2 張普;現(xiàn)代遠程對外漢語教學[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
3 本報記者 王萍;對外漢語教學圖書出版縱覽[N];中國圖書商報;2002年
4 吳文;對外漢語專業(yè)人才需求升溫[N];中國教育報;2007年
5 記者 蘇軍;對外漢語教學存在師資缺口[N];文匯報;2009年
6 吳雙;對外漢語教學重塑中國“軟實力”[N];中國國門時報;2006年
7 張若瑩;更新與提高[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
8 凌德祥;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科體系[N];語言文字周報;2005年
9 實習生 蘇瑞霞;“漢語熱”凸顯對外漢語人才緊缺[N];北京人才市場報;2006年
10 本報記者 李靜;對外漢語教學的喜與憂[N];中國文化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唐智芳;文化視域下的對外漢語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2 甘瑞瑗;國別化“對外漢語教學用詞表”制定的研究:以韓國為例[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3 王駿;字本位與認知法的對外漢語教學[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吳平;文化模式與對外漢語詞語教學[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5 孟素;漢英成語對比及其跨文化對話之探討[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6 陶健敏;漢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法體系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奧其爾(Gongor Eldev-Ochir);蒙漢語顏色詞之國俗語義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8 謝玲玲;以文化為核心的美國漢語教學模式探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9 孫Y冒,
本文編號:166810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668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