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字句的情景語義分析
本文選題:“有”字句 切入點:語義情景 出處:《世界漢語教學》2009年03期
【摘要】:本文從服務于中文信息處理和對外漢語教學等應用目的出發(fā),運用情景語義學的有關(guān)觀念和方法,對實際語料中出現(xiàn)的"有"字句進行比較全面的描寫和分析;試圖在"擁有"和"存在"兩大語義情景的觀照下,重新梳理"有"字句和"有"的各種意義和用法。在此基礎(chǔ)上,抽象出"有"字句四種基本的語義關(guān)系模式(領(lǐng)屬、包含、包括、存在),并揭示這四種語義模式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以及它們在語法表現(xiàn)上的差別。最后,還討論了"有"的存在量化功能實現(xiàn)的句法途徑及其話語表達功能。以期能夠為計算機自動識別"有"字句的意義并進行有關(guān)的語義蘊涵推導,提供有效的語言學知識和啟發(fā)式規(guī)則,并為"有"字句的對外漢語教學提供一些語法知識方面的支持。
[Abstract]:In order to serve the purpose of Chines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is paper uses the concepts and methods of situational semantics to describe and analyze the "you" words in the actual corpu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rearrange the meaning and usage of "you" and "you" under the two semantic situations of "own" and "being". On this basis, four basic semantic relation models of "you" are abstracted. Including, the existence of, and reveal the four semantic patterns between the links and differences, as well as their grammatical performance differences. Finally,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syntactic approach and the utterance expression function of the existential quantization function of "you", in order to automatically recognize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you" for the computer and make relevant semantic implication derivation. To provide effective linguistic knowledge and heuristic rules, and to provide some grammatical knowledge for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中文系/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賽克勒考古與藝術(shù)博物館;復旦大學中文系/常熟理工學院人文社科系;
【基金】:200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情境的漢語基本事件內(nèi)容分析研究》(批準號:60573185) 2007年度國家高技術(shù)研究發(fā)展計劃(863計劃)項目《基于人類認知的語義知識融合、學習與計算技術(shù)》(課題編號:2007AA01Z173)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面向內(nèi)容計算的漢語語義角色知識庫的研究和建設(shè)》(批準號:07AYY004)的資助
【分類號】:H146.3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付習濤;;關(guān)于構(gòu)式“有+VP”[J];中國地質(zhì)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2 袁毓林;認知科學背景上的語言研究[J];當代語言學;1996年02期
3 楊安紅;“NP_1有NP_2”句式新探[J];東方論壇;2004年04期
4 王偉麗;漢語配價語法研究的新動向[J];漢語學習;2000年03期
5 范曉;說語義成分[J];漢語學習;2003年01期
6 稅昌錫;“NP_L+NPs+VP”格式的句法語義分析[J];漢語學習;2004年03期
7 周韌;焦點理論下的北京話“一+名”格式分析——兼論普通話中兩類數(shù)量結(jié)構(gòu)[J];漢語學習;2005年05期
8 王振來;;肯定義被動表述研究[J];遼寧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9 劉禮進;;中心理論和回指解析計算法[J];外語學刊;2005年06期
10 王純清;漢語動賓結(jié)構(gòu)的理解因素[J];世界漢語教學;2000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喻禾;;論比喻句中的焦點標記詞“像”[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姚婷;;焦點的形式及其意義分析[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陽春;關(guān)于虛詞“的”及其相關(guān)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2 王葆華;動詞的語義及論元配置[D];復旦大學;2003年
3 李善熙;漢語“主觀量”的表達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李杰;不及物動詞帶主事賓語句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5 楊梅;阿美語動詞的語義特征及結(jié)構(gòu)分析[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6 李潔;漢藏語系語言被動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7 楊崢琳;現(xiàn)代漢語述結(jié)式的不對稱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8 由麗萍;構(gòu)建現(xiàn)代漢語框架語義知識庫技術(shù)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9 武氏河;現(xiàn)代漢語語序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10 吳春相;現(xiàn)代漢語時量范疇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春華;英語信息焦點的表現(xiàn)手段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5年
2 陳浩柏;漢語“有”字句及其葡譯研究[D];暨南大學;2001年
3 陳虎;英漢存現(xiàn)句的最簡探索研究[D];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1年
4 高再蘭;有+C及相關(guān)句式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2年
5 王麗;《西游記》比較句式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6 杜煥君;《戰(zhàn)國策》兼語句研究[D];暨南大學;2003年
7 李明;說“有+NP+VP”[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8 尹鐘宏;“有”字句[D];湖南師范大學;2002年
9 伍文英;“有+VP”格式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10 玄s,
本文編號:166362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663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