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美術教育現(xiàn)狀_美術新課標_初中美術教育學生評價方式的改革對策探究
本文關鍵詞:初中美術教育學生評價方式的改革對策探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東北師范大學》 2012年
初中美術教育學生評價方式的改革對策探究
鄭艷艷
【摘要】: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初中美術教育評價提出了新要求。美術教育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對美術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而且要關注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和采用的方式方法,以及在此過程初中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和形成。然而,從當前的美術教育學生評價情況來看,要達到新課改背景下美術教育評價目標和美術教育培養(yǎng)目標還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構建與新課程相適應的、科學的、合理的、有功效的美術教育學生評價體系,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教師專業(yè)能力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活動,是當前新課程改革中很有實踐意義并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通過對當前初中美術教育學生評價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總結歸納出教育評價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然后分別從評價主體、評價標準、評價重心、評價方法及評價語言幾個方面進行探究,提出評價主體多元化,自評、他評、師評有效結合;評價標準多元化,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評價方法多元化,充分發(fā)掘學生的多種才能;評價語言多元化,保證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等改革對策,構建了一個科學、合理、有功效的美術教育學生評價體系。然后將這些改革對策運用于實際教學中,檢驗其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和身心發(fā)展、教師的專業(yè)素質能力提升是否起到一定的功效及影響,并指出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阻力。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G633.955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子軼;;中學美術教師在開展過程性評價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2 郭學麗;;教育觀念決定評價藝術——對美術教學評價問題的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8年04期
3 呂洪剛;;淺談教師評價語言對學生健康成長的影響[J];成才之路;2009年09期
4 羅紅;美術教學評價與心理效應[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5 劉夢良;;中學美術發(fā)展性教學評價淺探[J];教育導刊;2006年08期
6 黃厚倉;;初中美術教學評價的探討[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8年01期
7 祁國榮;論美術新課程與美術教學改革[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8 易森林,袁桂林;試論課程評價多元化趨勢[J];外國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9 劉娟;;對新課程背景下中學美術教育評價的思考[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08年14期
10 孫銘;;從“人本位”重視課堂教學評價——以小學課堂教學評價為例[J];烏魯木齊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李麗珍;素質教育下的小學美術教育學生評價體系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2 程玉霞;新課程背景下中學課堂教學多元化評價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田麗明;試論外語課堂評估手段的現(xiàn)狀及可選策略[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1期
2 王正明;踐行道德策略性知識的意義及教學設計[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3 梁秀清;陳宏友;;兒童參與課堂學習能力標準建設初探[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4 滕瀚,唐智松;網絡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思考[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5 任向東;;論大學生人格的培養(yǎng)[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6 趙海鵬;尚艷秋;;隱性課程的潛教育價值分析——以生物學教學為例[J];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11年03期
7 鄭文;;詞匯石化現(xiàn)象與詞匯習得的心理認知機制[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8 何更生;遷移機制及其對教學實踐的啟示[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9 陳玉璽;知識創(chuàng)新及其認識活動的特點[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10 陳琳;動態(tài)循環(huán)的英語課堂教學法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民;;布魯納認知發(fā)現(xiàn)理論在綜合英語教學中的應用[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五輯)[C];2010年
2 陳德安;申國昌;;荀子論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3 李欣;;中學英語教學的三大認識誤區(qū)及診斷[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蒲生財;;中學化學教師如何通過課堂教學體現(xiàn)教材價值功能[A];甘肅省化學會成立六十周年學術報告會暨二十三屆年會——第五屆甘肅省中學化學教學經驗交流會論文集[C];2003年
5 曹巧珍;宋陽;田霖;夏寅賁;;無線通訊在英語詞匯學習中的應用研究[A];教育技術應用與整合研究論文[C];2005年
6 葉曉玲;邱曉丹;;論精細加工理論和成分顯示理論在課堂教學設計中的應用[A];教育技術:信息化階段新發(fā)展的研究[C];2007年
7 李懋;萬偉平;肖平;;推進高、中等職業(yè)教育相互銜接的策略設計[A];經濟發(fā)展與管理創(chuàng)新--全國經濟管理院校工業(yè)技術學研究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史建英;;如何在低年級創(chuàng)設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課堂氛圍[A];中國重汽科協(xié)獲獎學術論文選編(2002-2003)[C];2004年
9 閆偉;;制造“沖突”與轉變錯誤概念[A];2005年全國高校非物理類專業(yè)物理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李勝平;;論新課程理念下數(shù)學講授法的有意義教學[A];全國高師會數(shù)學教育研究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金世余;我國中小學音樂校本課程開發(fā)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段鵬;開放的藝術及其教育[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3 苑廷剛;運動視頻圖像多重處理技術系統(tǒng)在田徑科研領域中的應用和創(chuàng)新[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4 樸宣姝;學前對韓漢語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陳松;自我調節(jié)學習中成就目標的動機效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羅芳;西藏農牧區(qū)小學漢語教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7 喻琴;國立杭州藝專校長林風眠素養(yǎng)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8 張瓊;以實踐能力培養(yǎng)為取向的知識教學變革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9 朱曉紅;中學生學習動機缺失量表的編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10 孟冬梅;英語課堂動機激勵教學設計[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呂遠芳;運用認知方法網絡結構圖對高三立體幾何復習課的研究與實踐[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董玲;新課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課堂教學評價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馬艷;概念圖在高中化學教學設計中的應用[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馬爽;元認知干預技術加入生理訓練對驚恐障礙治療效果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鞠杰;高中地理學案導學與情境場相結合的實踐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李喜杰;關于小學數(shù)學遷移能力培養(yǎng)的實踐與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黃鳳秋;多媒體英語聽說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英語聽說教學模式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8 楊慧麗;高校網絡課程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發(fā)展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張福英;黑龍江省青少年道德認知發(fā)展及德育對策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10 袁征;初中生課下有效學習方式現(xiàn)狀調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小飛;英國教師評價制度的新進展——兼PRP體系計劃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2 歐本谷,劉俊菊;多元教師評價主體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3 陳春;對當代美術教育的新思考[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03年01期
4 許桂玲,張桂珍;關于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理科教育;2003年S2期
5 王斌林;教師評價方法及其適用主體分析[J];教師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6 史曉燕;現(xiàn)行課堂教學評價模式評析[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0年02期
7 肖遠軍;CIPP教育評價模式探析[J];教育科學;2003年03期
8 張華;課程與教學整合論[J];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9 馬云梅;多元化多主體課堂教學評價嘗試[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05年06期
10 易凌峰;多元教學評價的發(fā)展與趨勢[J];課程.教材.教法;1999年1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姜朝霞;基于專家系統(tǒng)的教師評價系統(tǒng)的研究與開發(fā)[D];天津大學;2004年
2 胡友慧;透視新觀念 探索新課堂[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3 劉晨暉;中學物理教學中實施發(fā)展性評價的探索[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思成;教會學生評價作文[J];黑龍江教育;2002年05期
2 徐麗平,邱若晨;試談對學生評價中數(shù)據(jù)、資料的收集和利用[J];黑龍江教育;2003年17期
3 楊曉虎;李博陽;;評價課堂應由學生說了算[J];陜西教育;2006年Z1期
4 邢紅衛(wèi);范瑞雅;陳麗;郭科研;;用層次分析法建立學生評價的數(shù)學模型[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S1期
5 汪亞軍;;注重學生評價的“四性”[J];中小學音樂教育;2006年09期
6 劉悅;;組織學生評價命題的嘗試與思考[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7年10期
7 祁園園;;多元智能評價觀對學生評價的啟示[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8年08期
8 蔣禮;;質性評價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紅河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9 孟芩莉;蔡敏;;加拿大實施《學生評價實踐準則》[J];上海教育;2008年18期
10 胡鋒吉;季旭峰;;論可持續(xù)的學生評價[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偉杰;;讓學生在評價中和諧發(fā)展——記灣仔小學五星學生評價[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東卷)[C];2010年
2 朱金陵;朱華山;馮用軍;;基于主體間性視角的大學生評價中的心理學轉向策略研究[A];全國教育與心理統(tǒng)計與測量學術年會暨第八屆海峽兩岸心理與教育測驗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3 陳偉杰;;讓學生在評價中和諧發(fā)展——記灣仔小學五星學生評價[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一)[C];2009年
4 周兵;;我思故我在 我思故我新——兼談財經專業(yè)教學中的反思性教學[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一專輯)[C];2006年
5 王童;徐明欣;李瑞年;王秉彝;;體育教學效率學生評價量化模型的研制與應用[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6 吳愛林;;例談運用延時評價的策略[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理科專輯)[C];2006年
7 徐旻歡;;有了“你”,我們的課堂更精彩!——數(shù)學“成長記錄袋”評價的實踐與反思[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5年小學數(shù)學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8 李永貴;;學校德育重在教師的言傳身教模范作用與學生評價[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四卷)[C];2005年
9 付海峽;嚴愛平;;健美操教學課實行個體進步幅度評價的實驗研究[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10 王童;徐明欣;李瑞年;王秉彝;;體育教學效率學生評價量化模型的研制與應用[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錢林;[N];中國教師報;2005年
2 作者 閆華禮 山東省濟南市商河縣第二實驗小學;[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8年
3 巴州區(qū)第十一小學 李瓊;[N];四川科技報;2010年
4 北京市崇文區(qū)光明小學校長,特級教師 劉永勝;[N];中國教育報;2009年
5 于鋼;[N];中國教育報;2003年
6 本報記者 蔣蓉 通訊員 黃雄國 雄國;[N];珠海特區(qū)報;2006年
7 記者 郭凌;[N];朝陽日報;2008年
8 劉晴;[N];工人日報;2000年
9 江興代;[N];中國教育報;2005年
10 江蘇省金壇市湯莊中心小學 朱小燕;[N];中國教育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王凱;發(fā)展性校本學生評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李樹培;珍視不可測量之物[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3 周文葉;學生表現(xiàn)性評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黃騰蛟;小學校長的課程領導角色與權力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5 李曉莉;《傷寒論》中英文課堂有效教學的研究與比較[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6 李欣;中美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多維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甘曉紅;科學課程中學生評價的理論與實踐探索[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2 楊海靜;初中音樂“體驗成功”學生評價的研究與實踐[D];四川師范大學;2010年
3 孫麗紅;新課程下初中歷史學科學生評價情況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4 姜海蘭;論人本化學生評價[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5 徐彥賓;試論語文課程中的發(fā)展性學生評價[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6 李樹培;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生評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7 余承海;農村初中學生評價的調查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4年
8 王己生;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D];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9 孫鴻金;中學歷史教學中發(fā)展性學生評價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10 黃鑫;新課程背景下學生評價改革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關鍵詞:初中美術教育學生評價方式的改革對策探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5179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51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