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初中教育論文 >

澳門初中《品德與公民》教材結構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03-27 13:45
【摘要】:品德與公民教育直接影響著社會成員的品德修養(yǎng)和基本素質(zhì),關系著社會的繁榮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澳門《品德與公民》教材作為澳門本地參與研發(fā)的第一套品德與公民教育教科書,在澳門公民教育的歷程中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教材結構在教材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研究教材結構是對教材深層的理解和把握,也是教師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以澳門初中《品德與公民》教材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收集教材分析的相關文獻來幫助把握教材的整體框架總結教材分析的有效方法。緒論部分主要介紹了該選題的研究背景,通過回顧澳門德育公民教育發(fā)展的不同時期的主要特色來闡明教材及教材結構研究的意義。第一章從影響教材內(nèi)容選擇和教材結構設置主要理論和現(xiàn)實影響因素入手。理論部分重點分析了馬克思人學理論、現(xiàn)代課程與教學理論以及建構主義理論的主要思想對教材結構設置的影響,現(xiàn)實影響則從澳門的社會經(jīng)濟現(xiàn)狀和學科發(fā)展要求這兩個方面探尋影響教材結構設置實際因素。第二章分析了教材制定的標準。教材制定標準是教材編制的重要指導思想,首先,總結出該教材具有兼顧初中生身心發(fā)展,生活邏輯與學科邏輯并重,以培養(yǎng)思辨能力實現(xiàn)教育目標的基本理念。其次,從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分析教材課程目標。最后從課程內(nèi)容的角度梳理了教材的內(nèi)容、特點和設計思路。第三章從主題、邏輯和圖文關系三個不同的層面分析了澳門初中《品德與公民》教材的結構的主要特征。主題和章節(jié)設置是較為淺層的結構,需要對教材的內(nèi)容進行整體的梳理從中概括出教材內(nèi)容結構設置的主要特點;邏輯結構是隱藏于教材之中的深層結構,也是編者編寫思路的集中體現(xiàn),體現(xiàn)出教材各內(nèi)容之間的本質(zhì)聯(lián)系。圖文是組成教材內(nèi)容的重要部分,圖文之間的深層關系有助于我們了解教材和更好地運用教材。第四章主要談教材結構分析的有益啟示。首先,從教材邏輯結構對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探索,主張構建以課程標準為核心的向心教學結構,重視結構性的德育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教材的不同層次。其次,從德育情境、課堂呈現(xiàn)方式和利用教材結構進行總結復習等探討教材結構對教學方式的影響。最后,回歸到《品德與公民》教材存在的重要意義,即如何培養(yǎng)現(xiàn)代公民。從現(xiàn)代公民的內(nèi)涵出發(fā),努力尋找“公德”與“私德”,傳統(tǒng)道德與現(xiàn)代道德的不同要求之間的平衡。筆者希望通過此項研究,能夠找到教材結構研究的新路徑和新方法,幫助內(nèi)地教育部門更好地分析、理解和運用教材,推動澳門品德與公民教育的進一步發(fā)展。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G633.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范冰川;陳香;;澳門中小學《品德與公民》教材的結構和特點[J];青年學報;2015年03期

2 李偉平;;從教材結構走向教學結構——挖掘語文教學過程的生長價值[J];上海教育科研;2015年07期

3 譚移民;;基于課程標準的教材結構設計[J];職教論壇;2014年36期

4 朱壽桐;;論澳門文化中文學資源的開發(fā)[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5 楊哲;;澳門初中品德與公民課程標準探析[J];世界教育信息;2014年03期

6 孫智昌;;教科書的本質(zhì):教學活動文本[J];課程.教材.教法;2013年10期

7 胡定榮;;教材分析:要素、關系和組織原理[J];課程·教材·教法;2013年02期

8 富兵;;澳門公民教育的缺失及《品德與公民》教科書的回應[J];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08期

9 馮增俊;江健;郭華邦;周紅莉;鄒一戈;;澳門回歸十周年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與未來走向[J];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10 曾琦;單文經(jīng);;澳門中小學品德與公民教育成效的評價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09年1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沈佳;“蘇教版”小學英語教材比較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60304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60304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8bf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