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經濟參與和教育投入——社會性別理論視角
本文關鍵詞:女性經濟參與和教育投入——社會性別理論視角 出處:《社會科學家》2015年1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是推動人類社會文明與進步的重要物質基礎,女性在創(chuàng)造人類文明、推動社會發(fā)展的過程中發(fā)揮著巨大作用。隨著社會平等意識的不斷增強,女性的受教育水平在不斷提高,女性擁有與男性一樣的能力和知識,與男性一樣都能承擔社會的勞動和責任。現(xiàn)代社會,越來越多的女性希望能夠通過一定的教育和訓練,增強她們參與社會經濟活動的機會和積極參與經濟活動的自主性。目前女性雖然可以擁有自己的事業(yè),但仍然有部分女性受著家庭性別角色的影響和約束,不得不承擔著家庭的繁重責任。而在一些領域發(fā)展中,"玻璃天花板"的現(xiàn)象依然阻礙著女性的提高和晉升機會,女性平等地參與社會經濟活動及平等發(fā)展依然阻礙重重。文章以女性主義社會性別理論為視角,揭示女性參與經濟活動與教育投入的關聯(lián),以及教育投入過程中所存在的性別議題,進一步說明女性參與社會經濟建設不僅能增進人們的社會性別意識,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進社會社會經濟活動的有效發(fā)展;不僅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也能滿足女性發(fā)展的需要;因此,女性積極而自主地參與社會經濟活動,對提高勞動生產率和消除男女不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basis for promoting the civilization and progress of human society . As the consciousness of social equality continues to increase , women have the same ability and knowledge as men . In the modern society , more and more women want to be able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to participate actively in economic activities .
【作者單位】: 河海大學商學院;南京師范大學金陵女子學院;
【基金】:2013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3BJY158)階段性研究成果 江蘇省教育規(guī)劃辦課題“‘十一五’以來江蘇教育投入效率效果研究”(項目批準號B-a/2013/01/016) 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重點資助課題“江蘇省義務教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的財務對策研究”(項目批準號B-a/2013/01/014)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G40-05
【正文快照】: 一、當前社會經濟發(fā)展特征和增加教育投入的意義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進步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和文明進步的必要前提和物質基礎。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發(fā)展的進程不斷加快,更為我國的經濟發(fā)展提供了機遇。進入21世紀,隨著通訊技術、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計算機和互聯(lián)網絡的普及與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冉啟玉;;成本與收益:夫妻家務勞動價值的法經濟學分析[J];北方論叢;2009年05期
2 武忠遠;;農民受教育程度與農業(yè)科技應用能力的相關性分析[J];財經論叢(浙江財經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3 陳麗娟;;家務補償請求權的法經濟學分析[J];婦女研究論叢;2007年02期
4 胡軍輝;;非勞動收入對家庭時間配置的影響——一個基于工作異質性的比較研究[J];中國工業(yè)經濟;2011年07期
5 楊安寧;楊玉秀;;社會資本結構與家族企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J];湖北社會科學;2012年07期
6 彭艷崇;;論夫妻財產權的平等保護——對婚姻法司法解釋的社會性別分析[J];婦女研究論叢;2013年03期
7 于心意;;經濟視角下的婚姻制度及一夫一妻制必要性研究[J];法制與經濟(下旬);2013年09期
8 梁輝;;從人類發(fā)展指數看湖北省人口、資源、環(huán)境的協(xié)調發(fā)展[J];湖北社會科學;2013年12期
9 許放明;;責任自覺與成果共享:“妻管嚴”現(xiàn)象的一種解讀[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2期
10 楊玉秀;;論家族社會資本及其治理[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郭魯芳;韓琳琳;;城市女性休閑障礙探析——以杭州為例[A];旅游業(yè):推動產業(yè)升級和城市轉型——第十三屆全國區(qū)域旅游開發(fā)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瑞祥;公共部門人力資本定價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2 鄭震;農村家庭人力資本投資問題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11年
3 朱麗娟;當代中國婚姻家庭制度演變的觀念基礎[D];吉林大學;2011年
4 馬姍伊;經濟人的行為動機分析[D];遼寧大學;2008年
5 謝宏;家族企業(yè)中的家族締約問題及其治理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6 劉志剛;人力資本配置與區(qū)域經濟增長研究[D];河北大學;2008年
7 童欣;中國家庭經濟行為的制度經濟學分析[D];吉林大學;2010年
8 沈奕斐;個體化與家庭結構關系的重構[D];復旦大學;2010年
9 尹建新;兒童國際收養(yǎng)倫理關懷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10 秦相平;至善論自由主義的價值多元主義證成[D];吉林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肖強;我國工薪家庭金融理財制度的法經濟學分析[D];吉林大學;2011年
2 張營利;轉型期家庭保障功能的重新定位[D];南京大學;2011年
3 王芳;返鄉(xiāng)相親:新生代農民工的一種擇偶形態(tài)[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陳曉菁;家庭關系對農民工幸福感的影響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5 趙勇;中國城市成年子女代際支持的階層差異[D];復旦大學;2011年
6 孫青美;社會性別、認同與困境——“80后”女研究生擇偶問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7 李云劍;我國社會轉型期和諧家庭建設的倫理審視[D];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8 陳丹紅;中國內地苦情劇敘事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1年
9 盛星星;六六電視劇情感敘事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1年
10 張信鋒;北京市城鄉(xiāng)獨生子女生育意愿比較社會學分析[D];中共北京市委黨校;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荀潔;女性“一間自己的屋子”?——以社會性別理論考察網站中的女性頻道[J];新聞與傳播研究;2004年02期
2 李叔君;高紅艷;;社會性別理論的辨析及研究拓展[J];理論月刊;2008年01期
3 蘇映宇;;社會性別理論視野中單親母親的就業(yè)困境及政策選擇[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4 胡仙芝;余茜;;社會性別理論與社會組織發(fā)展策略探析[J];新視野;2010年02期
5 付媛;;淺析社會性別理論對我國法學研究的價值[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6 敬少麗;;家庭功能的變遷與教育機會的發(fā)展——以社會性別理論為視角[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年16期
7 李叔君;;現(xiàn)代性與社會性別理論:一種方法論視角[J];廣東社會科學;2008年06期
8 梁小燕;;多元與融合:世紀之交的社會性別理論發(fā)展圖景[J];學習與探索;2009年04期
9 肖富群;;社會學視野中的社會性別理論[J];江淮論壇;2010年01期
10 穆亮;;社會性別理論下如何克服女大學生的就業(yè)難問題[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年2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苗培;;社會性別理論視角下對男性“處女情結”個案分析[A];性與性別研究(第1輯)——社會性別與心理學研究[C];2010年
2 蔣永萍;唐斌堯;;婦女與經濟研究綜述[A];中國社會學會2007年會“社會建設與女性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潘錦棠;我看“社會性別理論”及其流行[N];中國婦女報;2002年
2 榮維毅;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社會性別理論異同之探[N];中國婦女報;2003年
3 北京科技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王竹青;《消歧公約》與中國司法實踐[N];中國婦女報;2010年
4 余華林;清末民初的女權概念史[N];中華讀書報;2010年
5 李佳 本報記者 周麗婷;女人天生是弱者嗎?[N];中國婦女報;2012年
6 ;經歷性別課堂[N];中國婦女報;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陳應心;基于社會性別理論的中小學教科書性別偏見問題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白玫;社會性別理論初探[D];內蒙古大學;2006年
3 徐立萍;論社會性別理論在我國公共政策中的應用[D];吉林大學;2008年
4 崔學華;農村老年婦女貧困問題的研究[D];鄭州大學;2005年
5 成瑤;小學生中性化現(xiàn)象的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6 劉盼;社會性別理論視野下尤金·奧尼爾劇作的解讀[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7 喬軍;陜西榆林農村婦女社會地位及權益保障現(xiàn)狀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9年
8 孫亭;論美國漢學家高彥頤的明末清初江南婦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李平;社會轉型期云南新生代女性農民發(fā)展問題研究[D];云南農業(yè)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36899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jiaoyulilunlunwen/1368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