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信息傳播的社會網絡結構和傳播動力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13 10:18
本文關鍵詞:危機信息傳播的社會網絡結構和傳播動力學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危機信息傳播 社會信息傳播網絡 拓撲結構 SISN模型 傳播動力學 ISKS-ISK 模型
【摘要】:危機的對社會的間接影響擴散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危機信息的傳播活動過程,從這意義上講,危機管理的核心就是對危機信息的管理。社會網絡理論和復雜網絡理論的提出使得危機信息在社會上傳播的研究進入了新紀元,學者們開始用模型和數(shù)學工具具體研究社會中各種實際網絡上的信息傳播規(guī)律。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現(xiàn)實中的單一類型網絡(如科學家關系網、互聯(lián)網上的一個小型社區(qū)網絡等)網絡結構特性的經驗研究、實證研究和模型仿真,以及信息在這些局部網絡上的傳播規(guī)律,尚未對人類社會整體層面中信息傳播的網絡結構進行研究,由于復雜系統(tǒng)具有的涌現(xiàn)現(xiàn)象,簡單的局部結構聚集在一起會形成復雜的整體結構,對局部結構的研究不能代替整體結構的研究。因此,研究社會上信息傳播的整體網絡結構特性和傳播規(guī)律,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 基于危機傳播理論、社會網絡理論、復雜網絡理論、疾病傳播動力學理論和復雜適應性系統(tǒng)(CAS)理論,運用經驗研究、實證分析和模型構造、計算機仿真等方法對社會信息傳播網絡、危機信息在社會上傳播的傳播動力學、政府危機信息管理體系等問題進行研究,主要研究內容及創(chuàng)新如下: 1、社會信息傳播網絡的傳播規(guī)律和拓撲特性研究;谏鐣W絡理論和復雜網絡理論,提出了社會信息傳播網絡的概念,并根據(jù)網絡中信息傳播的媒介和載體基礎將其分為傳統(tǒng)人際傳播網絡、大眾媒體傳播網絡、互聯(lián)網信息傳播網絡和現(xiàn)代通訊傳播網絡四類子網絡,通過自下而上的方式分析研究社會信息傳播網絡的傳播規(guī)律和拓撲特性。 研究發(fā)現(xiàn),四個子網絡具有不同的結構形態(tài)、節(jié)點類型、傳播速度、傳播模式、失真度和傳播范圍。信息在社會上的傳播過程是同時經過四個子網絡復合傳播的過程,社會信息傳播網絡的拓撲結構是具有樞紐節(jié)點和普通節(jié)點共同組成的二級節(jié)點結構,其中樞紐節(jié)點間形成全連通網絡、普通節(jié)點間則依據(jù)人際關系(包括傳統(tǒng)人際關系和在線社會關系)形成具有小世界和無標度特性的復雜網絡,樞紐節(jié)點和普通節(jié)點間則通過星形結構連接。由于社會關系中強關系和弱關系差異的存在,社會信息傳播網絡中存在大量弱關系連接的強關系群體,導致了社會信息傳播網絡上信息傳播的不均勻現(xiàn)象。 2、社會信息傳播網絡的SISN模型構建。回顧了模擬真實人際關系網絡的幾個復雜網絡模型,根據(jù)社會信息傳播網絡的拓撲結構特性提出了SISN模型的生成思想,并在JGN模型的基礎上,通過添加樞紐節(jié)點和改變生成規(guī)則,構建了能夠較好擬合社會信息傳播網絡的拓撲特性的SISN網絡模型,通過研究SISN模型的平均路徑長度、聚類系數(shù)、度分布,證明了SISN網絡具有小世界和無標度特性,同時還具有模塊性特征。 3、網絡環(huán)境下危機信息傳播模式的重構和危機信息傳播時段特性研究,在香農經典的危機信息傳播模式基礎上,結合網絡時代危機信息傳播的新變化和新特點,重新構建了網絡環(huán)境下的雙通道危機信息傳播模式。根據(jù)這一新的模式劃分了危機信息傳播的階段,將其分為信息潛伏期、信息爆發(fā)期和信息穩(wěn)定期三個時期,并討論了各時段特性。 4、危機信息在社會信息傳播網絡上的傳播動力學模型仿真研究。根據(jù)危機信息傳播的時段特性,提出了危機信息在社會上傳播的傳播規(guī)則。建立了考慮真實信息和謠言相互影響的ISKS-ISK二階段信息傳播模型,并進行了模型在SISN網絡上的計算機仿真,通過仿真結果發(fā)現(xiàn):危機信息在社會信息傳播網絡上的傳播速度受網絡規(guī)模影響不大,無論多大的網絡,危機信息總是能迅速傳播出去;影響危機信息傳播速度的主要因素是初始傳播者的數(shù)量和信息的傳播概率;同時發(fā)現(xiàn),當政府等權威機構介入辟謠時,謠言會迅速消失。 5、基于CAS的我國政府危機信息管理體系的設計。研究了復雜適應性系統(tǒng)(CAS)理論對政府危機信息管理的啟示,基于CAS構建了我國政府的三維度危機信息管理體系——全生命周期的危機信息管理流程、多層次的危機信息系統(tǒng)、多維度的危機傳播渠道。并在總結借鑒國外政府危機信息管理機制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我國政府危機信息管理機制的若干政策建議。
【關鍵詞】:危機信息傳播 社會信息傳播網絡 拓撲結構 SISN模型 傳播動力學 ISKS-ISK 模型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G206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15
- 第1章 緒論15-20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現(xiàn)狀15-18
- 1.1.1 研究背景15-16
- 1.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16-17
- 1.1.3 問題的提出17-18
- 1.2 研究思路和框架18-20
- 第2章 相關基礎理論綜述20-31
- 2.1 信息傳播和危機信息傳播理論20-24
- 2.1.1 信息傳播理論20-22
- 2.1.2 危機信息傳播理論22-24
- 2.2 復雜網絡理論24-25
- 2.2.1 復雜網絡研究簡史24
- 2.2.2 復雜網絡的拓撲性質24-25
- 2.3 疾病傳播理論25-29
- 2.3.1 基本概念和假設25-26
- 2.3.2 SIS 模型26-27
- 2.3.3 SIR 模型27
- 2.3.4 SIRS 模型27-29
- 參考文獻29-31
- 第3章 社會信息傳播網絡的拓撲結構與建模31-60
- 3.1 社會信息傳播網絡的界定31-32
- 3.1.1 社會信息傳播網絡的定義31
- 3.1.2 基本概念界定31-32
- 3.2 社會信息傳播網絡的構成32-43
- 3.2.1 傳統(tǒng)人際傳播網絡32-35
- 3.2.2 大眾媒體傳播網絡35-38
- 3.2.3 互聯(lián)網信息傳播網絡38-41
- 3.2.4 現(xiàn)代通訊傳播網絡41-43
- 3.3 社會信息傳播網絡的拓撲結構研究43-48
- 3.3.1 社會信息傳播網絡的節(jié)點分層結構43
- 3.3.2 社會信息傳播網絡的邊連接基礎和子圖結構43-47
- 3.3.3 社會信息傳播網絡的拓撲結構47-48
- 3.4 社會信息傳播網絡的SISN 模型構建48-54
- 3.4.1 復雜社會網絡模型回顧48-53
- 3.4.2 SISN 模型假設53
- 3.4.3 SISN 模型構造算法53-54
- 3.5 社會信息傳播網絡的拓撲統(tǒng)計性質研究54-57
- 3.5.1 網絡平均距離54-55
- 3.5.2 聚類系數(shù)55
- 3.5.3 度分布55-56
- 3.5.4 模塊性56-57
- 參考文獻57-60
- 第4章 危機信息在 SISN 網絡上的傳播動力學研究60-73
- 4.1 網絡環(huán)境下的危機信息傳播模式60-63
- 4.1.1 危機信息的概念和內涵60
- 4.1.2 傳統(tǒng)媒體時代危機信息傳播模式60-62
- 4.1.3 網絡環(huán)境下危機信息傳播模式的重構62-63
- 4.2 危機信息傳播的時段劃分及特性研究63-65
- 4.2.1 信息潛伏期63
- 4.2.2 信息爆發(fā)期63-64
- 4.2.3 信息穩(wěn)定期64-65
- 4.3 ISKS-ISK 二階段信息傳播模型及其動力學方程65-67
- 4.3.1 模型生成規(guī)則65-66
- 4.3.2 動力學均場方程66-67
- 4.4 模型仿真及分析67-71
- 4.4.1 危機信息傳播速度受網絡規(guī)模影響不大67-68
- 4.4.2 初始傳播者的數(shù)量將會極大影響謠言傳播的范圍68-69
- 4.4.3 傳播概率α、β的數(shù)值會極大的影響信息傳播的速度和范圍69-70
- 4.4.4 信息的傳播進入第二階段后,謠言將迅速消失70-71
- 參考文獻71-73
- 第5章 基于 CAS 的政府危機信息治理體系研究73-85
- 5.1 復雜適應性系統(tǒng)(CAS)及其基本特征73-74
- 5.2 危機信息傳播系統(tǒng)的復雜適應性特征74-75
- 5.3 CAS 對政府危機信息管理的啟示75-76
- 5.4 基于CAS 的政府危機信息管理體系框架探討76-77
- 5.5 我國政府危機信息管理策略建議77-83
- 5.5.1 建立專門的危機信息管理機構77-78
- 5.5.2 建立危機管理的信息系統(tǒng)78-80
- 5.5.3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實施信息公開,保障危機時期的信息傳播80
- 5.5.4 有效利用和掌控危機信息傳播渠道80-83
- 參考文獻83-85
- 第6章 總結與展望85-87
- 6.1 研究總結及創(chuàng)新點85-86
- 6.2 研究展望86-87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與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87-89
- 致謝89-90
【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郭艷燕;童向榮;劉其成;龍宇;李曄;;基于博弈論的網絡信息傳播模型的研究[J];計算機科學;2014年03期
2 張海東;;農產品質量安全危機中的流言破解研究[J];熱帶農業(yè)科學;2013年06期
3 魏傲希;孫夢瑤;馬捷;韓朝;;社會網絡信息生態(tài)鏈國內外研究述評[J];情報科學;2013年10期
本文編號:102428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sjfx/1024287.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