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專利分析的技術機會識別方法與應用研究
本文關鍵詞:基于專利分析的技術機會識別方法與應用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技術機會 技術創(chuàng)新 專利分析 共詞分析 可視化分析 納米生物材料
【摘要】:隨著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科學技術變革速度日益加快,行業(yè)之間的競爭已逐漸由資金、規(guī)模、勞動力數量之間的競爭轉變?yōu)榧夹g間的競爭。作為技術創(chuàng)新及市場創(chuàng)新活動的基礎,技術機會為技術創(chuàng)新提供了諸多的契機和可能性。然而,技術機會并非以成品形式存在,而是通常以期刊文獻、專利文檔及研究報告等形式隱藏在各類海量數據的背后,并且常常以專利文獻為主。但是僅僅依靠領域專家的背景知識及智慧來明確技術機會不僅耗時耗力耗財而且難以保證結果的客觀性和全面性,容易產生分歧和爭議,因此研究如何利用一定的信息挖掘技術及分析方法從中識別出價值含量較高的技術機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伴隨當前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專利文獻日漸成為能夠相對全面、完整地反映技術發(fā)展動向及其變化趨勢的重要情報來源,其作用及影響力在全世界范圍內日益顯著,并被廣泛應用于技術創(chuàng)新、變革及管理研究中,因此可被視為一種較為理想的用于識別技術機會的分析對象,其中又常以發(fā)明專利為主。這是因為發(fā)明專利需要進行實質審查,故具有更高的技術價值,能夠體現技術發(fā)展的最新水平,常被視為技術創(chuàng)新的主要產物之一而用于測度一定時期內某領域的技術發(fā)展態(tài)勢。因此以發(fā)明專利作為數據源,對其開展深入分析,可以較好地識別和把握當今科技前沿可能存在的技術機會。 作為生物材料和現代化納米技術交叉融合而形成的一個全新高科技領域,納米生物醫(yī)用材料在材料及其產品研制過程中涉及大量技術的開發(fā)和應用,在改善人類生活環(huán)境及提高生活水平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是推動生物材料研究領域穩(wěn)步發(fā)展的一股重要力量。然而統計發(fā)現當前國內生物材料領域技術較為落后,大約70%的生物材料及95%的高端生物材料市場均被國外產品占據。而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國必須要在生物醫(yī)學材料核心關鍵技術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其中納米生物材料技術便是一個重要突破口,圍繞其開展一系列技術創(chuàng)新活動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識別納米生物材料領域潛在有價值的技術機會以輔助技術創(chuàng)新活動的順利開展成為當務之急。 基于此,本研究首先調研了國內外技術機會相關文獻及網絡信息資源,了解并總結了現階段技術機會相關的理論知識、分析方法和應用狀況,為整個研究奠定一定良好的理論基礎;然后詳細闡述了詞頻分析、共詞分析及信息可視化3種目前國內外學者最為常用、同時也是最基礎的用于開展技術機會識別活動的方法以及各自在技術機會識別過程中發(fā)揮的作用,并在此基礎之上提出了一條具體的基于專利分析的技術機會識別流程;緊接著以此流程為指導框架、以德溫特數據庫收錄的1994年至今的納米生物材料領域發(fā)明專利為研究對象來開展具體的技術機會識別實證研究,并結合實證結果簡要歸納總結出一些抽象化、一般化的技術機會識別視角,旨在引導領域內相關人員快速、高效地識別出一些潛在、有價值的技術機會,進而輔助科研創(chuàng)新活動的順利開展;最后從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結果等方面詳細探討了一些在技術機會識別過程中應該著重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技術機會 技術創(chuàng)新 專利分析 共詞分析 可視化分析 納米生物材料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協和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G306;G353.1
【目錄】: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1 前言12-22
- 1.1 研究背景12
-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12-19
- 1.2.1 關于技術機會12-14
- 1.2.2 其它相關概念14-16
- 1.2.3 國內外技術機會研究文獻分析16-19
- 1.3 研究目的19
- 1.4 研究意義19
- 1.5 研究內容19
- 1.6 研究工具19-20
- 1.6.1 Thomson Data Analyzer (TDA)19-20
- 1.6.2 UCINET20
- 1.7 組織結構20-21
- 1.8 技術路線圖21-22
- 2 技術機會識別的主要信息源及其特點22-25
- 2.1 期刊文獻22
- 2.2 專利文獻22-23
- 2.3 會議文獻23
- 2.4 科技報告23-25
- 3 基于專利分析的技術機會識別方法和具體流程25-36
- 3.1 詞頻分析法25
- 3.2 共詞分析法25-27
- 3.3 信息可視化27-30
- 3.4 技術機會識別流程30-36
- 3.4.1 確定研究領域及數據源30-31
- 3.4.2 制定檢索策略并獲取相應數據31-33
- 3.4.3 數據預處理33-34
- 3.4.4 可視化展示34-35
- 3.4.5 形成結果35-36
- 4 技術機會識別實證研究36-59
- 4.1 納米生物材料概述36-38
- 4.2 研究結果38-46
- 4.2.1 數據獲取及分析38-40
- 4.2.2 矩陣構建40-45
- 4.2.3 可視化展示45-46
- 4.3 研究結論46-59
- 4.3.1 不同類別詞匯間關聯關系分析46-53
- 4.3.2 同一類別詞匯間關聯關系分析53-59
- 5 研究不足與未來研究建議59-61
- 5.1 技術機會識別研究中信息資源的選擇59
- 5.2 利用專利文獻開展技術機會識別研究時分析字段的選擇59-60
- 5.3 共詞分析法在技術機會識別研究中的局限性60
- 5.4 技術機會識別定性與定量方法的相結合60-61
- 6 致謝61-62
- 參考文獻62-68
- 附錄一68-75
- 附錄二75-76
- 附錄三7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盛文軍,梁躍生;R&D和市場結構是相互決定的——理論述評[J];產業(yè)經濟研究;2004年04期
2 張妍;李兆友;;國內技術機會研究:現狀、困境及未來走向[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3 秦長江;侯漢清;;知識圖譜——信息管理與知識管理的新領域[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9年01期
4 康宇航;蘇敬勤;刁曉純;;基于多維標度的技術機會分析[J];系統工程;2007年12期
5 朱東華,吳慈生,毛家杰;基于數據網絡環(huán)境的技術機會分析[J];工業(yè)工程;1998年04期
6 樸京順;;淺談專利數據庫及專利文獻檢索[J];中國發(fā)明與專利;2011年09期
7 王吉武;黃魯成;盧文光;;基于形態(tài)分析和聯合分析方法的技術機會評價實證研究[J];上海經濟研究;2008年05期
8 孫輝煌;;國際貿易、外部技術機會與國內R&D投入——基于中國制造業(yè)數據的實證研究[J];世界經濟研究;2009年03期
9 王坤;袁靜;;創(chuàng)新評價研究熱點分析及其相關啟示[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2年02期
10 張妍;;從技術機會的觀點看技術創(chuàng)新過程[J];開發(fā)研究;2009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李學敏;劉玲蓉;周志敏;張其清;;膠原/羥基磷灰石復合功能性骨修復材料的研究現狀和展望[A];中國儀器儀表學會醫(yī)療儀器分會2010兩岸四地生物醫(yī)學工程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王吉武;新興技術商業(yè)化潛力評價及投資決策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8年
2 張妍;技術創(chuàng)新過程中的技術機會研究[D];東北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程美靜;不確定環(huán)境中創(chuàng)業(yè)機會識別與創(chuàng)業(yè)力關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5年
2 宋爽;共現分析在文本知識挖掘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6年
3 楊穎;基于共詞分析的學科結構可視化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62995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keyanlw/629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