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金融機構在智能金融領域的專利布局與發(fā)展建議
發(fā)布時間:2021-08-26 01:32
人工智能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使得傳統(tǒng)金融機構感受到來自新技術的挑戰(zhàn)。為了應對挑戰(zhàn),金融機構開始在智能金融領域展開專利布局。本文對國內金融機構在智能金融領域的專利申請展開研究,重點分析主要金融機構專利申請人的專利布局特點,以及高價值專利的應用領域。在此基礎上,對金融機構如何應對智能金融的挑戰(zhàn)提出建議。
【文章來源】:中國發(fā)明與專利. 2020,17(01)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2007—2018年金融機構在智能金融領域專利申請量
根據(jù)對智能金融領域關鍵技術的全球專利申請分析,我國在計算機視覺與生物特征識別領域的專利申請量最大,其次是語音識別與自然語言處理領域,機器學習與神經(jīng)網(wǎng)絡領域再次之,知識圖譜與智能機器人領域的專利申請最少。[2]國內金融機構在智能金融領域的專利申請呈現(xiàn)出與整體專利申請相似的特點。如圖2所示,金融機構的專利申請主要集中在機器學習與神經(jīng)網(wǎng)絡領域,達到240件;其次是計算機視覺與生物特征識別領域,有166件專利申請;語音識別與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專利申請有102件;知識圖譜領域有20件專利申請,智能機器人領域的專利申請最少,僅有3件。金融機構根據(jù)自身業(yè)務特點在申請專利的技術領域上各有側重。例如,語音識別與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主要應用于保險理賠、語音提示、電話銀行等,專利申請人以平安壹賬通、平安科技為主。計算機視覺與生物特征識別技術主要應用于身份認證、移動終端支付、欺詐識別等,中國銀聯(lián)、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為主要專利申請人。機器學習與神經(jīng)網(wǎng)絡技術主要應用于風險預警、投保核保理賠等,平安集團在該領域具有明顯優(yōu)勢。
在IPC分類上,平安集團的專利申請主要集中于G06Q40、G06K9和G06Q10(參見圖5)。與其他金融機構相比,平安集團在整體專利申請量上占據(jù)優(yōu)勢,在多個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量都超過金融機構在該領域總申請量的60%。在專利技術應用方面,平安集團的專利側重于在保險理賠領域的應用。如平安科技的專利“車險定損理賠審核方法及系統(tǒng)”,5通過對理賠請求中提交的定損照片進行分析來確定車輛修理方式。平安醫(yī)療健康管理公司的專利“無關用藥的識別方法、裝置、終端及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6基于人工智能技術從醫(yī)藥管理系統(tǒng)中提取參保人數(shù)據(jù)信息,從而判斷參保人是否存在無關用藥等違規(guī)操作。金融壹賬通的專利“基于語音識別的保險錄音質檢方法、裝置、設備和介質”,7,通過語音識別,自動進行保險錄音質檢。
本文編號:3363275
【文章來源】:中國發(fā)明與專利. 2020,17(01)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2007—2018年金融機構在智能金融領域專利申請量
根據(jù)對智能金融領域關鍵技術的全球專利申請分析,我國在計算機視覺與生物特征識別領域的專利申請量最大,其次是語音識別與自然語言處理領域,機器學習與神經(jīng)網(wǎng)絡領域再次之,知識圖譜與智能機器人領域的專利申請最少。[2]國內金融機構在智能金融領域的專利申請呈現(xiàn)出與整體專利申請相似的特點。如圖2所示,金融機構的專利申請主要集中在機器學習與神經(jīng)網(wǎng)絡領域,達到240件;其次是計算機視覺與生物特征識別領域,有166件專利申請;語音識別與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專利申請有102件;知識圖譜領域有20件專利申請,智能機器人領域的專利申請最少,僅有3件。金融機構根據(jù)自身業(yè)務特點在申請專利的技術領域上各有側重。例如,語音識別與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主要應用于保險理賠、語音提示、電話銀行等,專利申請人以平安壹賬通、平安科技為主。計算機視覺與生物特征識別技術主要應用于身份認證、移動終端支付、欺詐識別等,中國銀聯(lián)、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為主要專利申請人。機器學習與神經(jīng)網(wǎng)絡技術主要應用于風險預警、投保核保理賠等,平安集團在該領域具有明顯優(yōu)勢。
在IPC分類上,平安集團的專利申請主要集中于G06Q40、G06K9和G06Q10(參見圖5)。與其他金融機構相比,平安集團在整體專利申請量上占據(jù)優(yōu)勢,在多個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量都超過金融機構在該領域總申請量的60%。在專利技術應用方面,平安集團的專利側重于在保險理賠領域的應用。如平安科技的專利“車險定損理賠審核方法及系統(tǒng)”,5通過對理賠請求中提交的定損照片進行分析來確定車輛修理方式。平安醫(yī)療健康管理公司的專利“無關用藥的識別方法、裝置、終端及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6基于人工智能技術從醫(yī)藥管理系統(tǒng)中提取參保人數(shù)據(jù)信息,從而判斷參保人是否存在無關用藥等違規(guī)操作。金融壹賬通的專利“基于語音識別的保險錄音質檢方法、裝置、設備和介質”,7,通過語音識別,自動進行保險錄音質檢。
本文編號:336327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keyanlw/336327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