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土觸變過程中強度恢復的微觀機理
發(fā)布時間:2017-11-25 02:07
本文關鍵詞:黏土觸變過程中強度恢復的微觀機理
【摘要】:觸變性是復雜的流變特性之一,它是指外力擾動導致土體強度衰減,靜止后隨時間增長逐漸強度恢復的現(xiàn)象。為了探尋黏土觸變過程中強度恢復機理,開展了在長達500 d的齡期內,觀測湛江黏土擾動后不同靜置齡期下的無側限抗壓強度與貫入阻力,分析觸變強度的恢復時間與過程,利用觸變強度比率評價湛江粘土的觸變性。利用掃描電鏡與壓汞試驗,分析不同靜置齡期下的結構演變規(guī)律。結果表明,湛江粘土具有明顯的觸變性,擾動后靜置500 d后土體持有強度是其擾動后的2.58倍,但觸變恢復強度僅占擾動損失強度的21.2%~23.5%。對于高靈敏性、強結構性的地基土,因施工擾動帶來的強度損失引發(fā)的工程災害不容忽視。黏土觸變過程中的強度恢復主要是顆粒間引力與斥力的相互作用的力場變化使結構有分散趨向絮凝發(fā)展所導致,這一過程中結構產(chǎn)生自適應調整,孔隙分布均勻化發(fā)展,微觀結構向亞穩(wěn)定結構轉變,在一定時期內表現(xiàn)出觸變現(xiàn)象。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巖土力學與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天津市軟土特性與工程環(huán)境重點實驗室;天津城建大學土木工程系;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10220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179186) 天津市軟土特性與工程環(huán)境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2012SCEEKL006)
【分類號】:TU43
【正文快照】: 0引言“觸變(thixotropy)”一詞最先是由Peterfi在1927提出[1]。Mitchell[2]將觸變定義為土的成分、體積不變的情況下所發(fā)生的隨時間而定的等溫、可逆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重塑使土軟化或液化;靜置使土逐漸硬化。一般而言,巖土工程學科中,觸變性可認為土在───────外力的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裕宜,詹錢登,韓文亮,鄒仁元;粘性泥石流體觸變應力本構關系的試驗研究[J];自然災害學報;2004年03期
2 李向群;于光源;;長春市區(qū)地基土的動力性能及地震危害分析[J];海洋地質動態(tài);2009年01期
3 王裕宜,方圖南,張輝,金樹柏;泥石流陣性流和觸變唯象模型的探討[J];自然災害學報;1997年04期
4 李鐵鋒,蘇伯苓,,沈潔清;海滄開發(fā)區(qū)第四系與軟土場地工程地質特征[J];石家莊經(jīng)濟學院學報;1995年02期
5 丁龍驤;宋玉學;;貴州某汞礦區(qū)近礦圍巖蝕變的初步探討[J];地質與勘探;1964年01期
6 ;黑摙礦
本文編號:122438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guanlilunwen/chengjian/122438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