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險欺詐的界定
本文選題:社會保險欺詐 + 不同法部門 ; 參考:《河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學報》2016年04期
【摘要】:社會保險欺詐的概念在形式邏輯層面可以采用內(nèi)涵定義+列舉式外延定義的方法予以界定。從不同法部門對欺詐規(guī)制的立法內(nèi)容來看,欺詐有法律行為層面的欺詐與法定主義層面的欺詐之分,社會保險欺詐屬于后者,有必要在立法上明確社會保險欺詐的概念、構(gòu)成要件與法律后果。在社會保險領(lǐng)域中,道德風險與保險欺詐、保險詐騙之間為屬種關(guān)系,外延上為相互包容的同心圓關(guān)系。根據(jù)我國現(xiàn)有立法,社會保險欺詐的構(gòu)成要件由欺詐主體、欺詐行為、主觀故意與危害結(jié)果組成,并且存在著欺詐表現(xiàn)行為缺乏抽象的類型歸納、欺詐行為的單向評價性、責罰手段欠缺層次化的體系構(gòu)建等問題。
[Abstract]:The concept of social insurance fraud can be defined by the method of intension definition and enumeration extension. According to the legislative content of fraud regulation in different law departments, fraud is divided into legal behavior fraud and statutory fraud. Social insurance fraud belongs to the latter, so it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the concept of social insurance fraud in legislation. Elements and legal consequences. In the field of social insurance, moral hazard is related to insurance fraud and insurance fraud.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legislation of our country, the constitutive elements of social insurance fraud are composed of fraud subject, fraud behavior, subjective intent and harm result, and there is a lack of abstract type induction of fraud behavior, and one-way evaluation of fraud behavior. Punishment means lack of hierarchical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other issues.
【作者單位】: 長春工業(yè)大學人文學院;
【基金】:教育部一般項目《基本醫(yī)療保險欺詐的法律規(guī)制研究》(批準號:15YJA820036) 吉林省教育廳研究項目《吉林省社會保險反欺詐法制化研究》(批準號:2014-66)
【分類號】:D924.3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9條
1 張新民;;社會保險反欺詐綜合法律對策研究[J];現(xiàn)代法學;2015年01期
2 王素芬;;社會保險反欺詐的刑法因應(yīng)論[J];法學雜志;2013年05期
3 陳步雷;;社會法的部門法哲學反思[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12年04期
4 袁碧華;袁繼尚;;投保方保險欺詐民事責任制度研究[J];廣東金融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5 林源;;國內(nèi)外醫(yī)療保險欺詐研究現(xiàn)狀分析[J];保險研究;2010年12期
6 徐衛(wèi)東;西原春夫;關(guān)哲夫;李潔;賈宇;梅傳強;李永升;徐岱;馮衛(wèi)國;童德華;陳忠林;張旭;李韌夫;華偉;閔春雷;李邦友;高珊琦;陳玉范;夏勇;王充;;刑法謙抑在中國——四校刑法學高層論壇[J];當代法學;2007年01期
7 陳信勇;程敏;;論社會保險欺詐的刑法規(guī)制[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8 徐志軍;張傳偉;;欺詐的界分[J];政法論壇;2006年04期
9 張明楷;論詐騙罪的欺騙行為[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邊文霞;保險欺詐問題博弈研究[D];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5年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華;;社會保險欺詐的界定[J];河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學報;2016年04期
2 陳俠李;鄭建中;王晶;韓穎;;社會醫(yī)療保險背景下住院者過度索賠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農(nóng)村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16年06期
3 呂麗;;中國古代慎刑觀之“用刑之道”解析[J];南京社會科學;2016年06期
4 崔麗;;激勵理論視角下社會保險反欺詐機制的構(gòu)建[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03期
5 戴爽;;從“天價大蝦”看欺詐行為和詐騙犯罪的界限[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年01期
6 黎宏;劉軍強;;被害人懷疑對詐騙罪認定影響研究[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5年06期
7 陽東輝;;論銀行卡欺詐民事責任分配規(guī)則[J];法學評論;2015年06期
8 張守君;;受害人無處分意思或行為不構(gòu)成詐騙罪——以王某盜竊案為切入點[J];法制博覽;2015年31期
9 毛玲玲;崔志偉;;風險刑法理論與刑事法治的疏離與博弈——立足于抽象危險犯的考察[J];河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學報;2015年06期
10 劉勇;;締約過失與欺詐的制度競合——以欺詐的“故意”要件為中心[J];法學研究;2015年05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楊茂;保險免責條款的法律規(guī)制[D];西南政法大學;2015年
2 林源;新型農(nóng)村合作醫(yī)療保險欺詐風險管理研究[D];湖南大學;2014年
3 劉穎;中國機動車保險市場信息不對稱的理論分析與實證檢驗[D];山東大學;2013年
4 王碧波;反保險欺詐之對策與機制研究[D];南開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新民;;社會醫(yī)療保險欺詐法律責任制度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2 林源;;美國醫(yī)療保險反欺詐法律制度及其借鑒[J];法商研究;2013年03期
3 王素芬;;社會保險反欺詐的刑法因應(yīng)論[J];法學雜志;2013年05期
4 伊曼紐爾·沃勒斯坦;楊昕;;論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結(jié)構(gòu)性危機及其前景[J];國外社會科學;2011年06期
5 劉繼同;;中國特色“社會政策框架”與“社會立法”時代的來臨[J];社會科學研究;2011年02期
6 陳云;;電子政務(wù)多渠道遞送公共服務(wù)——對澳大利亞Centrelink的案例研究[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7 盧漢龍;;社會政策轉(zhuǎn)型:從消除不平等到生產(chǎn)性的要素[J];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8 郁建興;何子英;;走向社會政策時代:從發(fā)展主義到發(fā)展型社會政策體系建設(shè)[J];社會科學;2010年07期
9 蔡宏偉;;試論當代中國的“部門法哲學”概念[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10年03期
10 潘屹;;社會政策全球性復歸[J];中國社會保障;2009年08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曹紅欣;;國外反保險欺詐經(jīng)驗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今日科苑;2008年21期
2 劉坤坤;潘勇;;保險欺詐及其防范研究——基于廣東省的調(diào)查[J];湖南商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3 廖璐瑾;;保險欺詐及其防范對策[J];大眾商務(wù);2009年16期
4 尹小貝;試論保險欺詐犯罪及其防范[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5 林田;商業(yè)保險欺詐行為淺析[J];西南金融;2002年11期
6 陳飛;;保險欺詐問題研究[J];中國市場;2006年09期
7 陳鑫;;保險欺詐及其防范對策[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08年01期
8 陳鑫;;健康保險欺詐類型與防范對策[J];經(jīng)濟師;2008年04期
9 戴乃雄;;保險欺詐及其對策[J];青海金融;2009年10期
10 趙利軍;;論保險欺詐及其防范對策[J];長春大學學報;2010年07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立;;消費者對保險欺詐的態(tài)度及影響因素——基于廣州保險市場的實證研究[A];中國保險學會首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劉向陽;;基層公司面臨的保險欺詐與對策[A];山東省保險學會2009年“防控風險·化危為機·實現(xiàn)保險強省新跨越”主題征文頒獎儀式暨學術(shù)報告會論文集[C];2009年
3 夏益國;;美國保險欺詐的治理[A];北京保險學會2007專題研討——“騙賠——車險之殤”[C];2007年
4 呂偉;;加強反保險欺詐問題的研究與思考[A];浙江省2012年保險法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2年
5 劉向陽;;基層公司保險欺詐之對策[A];中國保險學會第二屆學術(shù)年會入選論文集(實務(wù)卷)[C];2010年
6 葉紅;;保險欺詐及防范對策[A];山東省保險學會2009年“防控風險·化危為機·實現(xiàn)保險強省新跨越”主題征文頒獎儀式暨學術(shù)報告會論文集[C];2009年
7 林媛賢;;保險反欺詐路在何方——淺析保險欺詐行為的相關(guān)問題及防范對策[A];浙江省2011年保險法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8 葉明華;;構(gòu)建我國機動車保險欺詐識別的指標體系——基于江、浙、滬機動車保險索賠樣本數(shù)據(jù)[A];中國保險學會第二屆學術(shù)年會入選論文集(理論卷1)[C];2010年
9 李紅偉;;透過一起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看保險欺詐[A];全國律協(xié)經(jīng)濟專業(yè)委員會2010論壇(成都)論文集[C];2010年
10 ;我國有關(guān)保險欺詐行為的處罰法例[A];北京保險學會2007專題研討——“騙賠——車險之殤”[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美文;保險欺詐加大美國家庭保費支出[N];中國保險報;2004年
2 熊志剛 韓天雪;異常數(shù)據(jù)挖掘與反保險欺詐[N];中國保險報;2006年
3 《韓國保險報》記者 安在成 翻譯 梁丹;韓國保險業(yè)界備受困擾保險欺詐為何屢屢出現(xiàn)?[N];中國保險報;2010年
4 廣東保監(jiān)局;反保險欺詐如何借鑒國際經(jīng)驗[N];中國保險報;2010年
5 廖新年;廣東保監(jiān)局防治保險欺詐成效顯著[N];中國保險報;2011年
6 劉坤坤 袁鵬;治理保險欺詐重在建立長效機制[N];中國保險報;2012年
7 記者 盧曉平;保監(jiān)會發(fā)力嚴打保險欺詐[N];上海證券報;2012年
8 王春平 孫惠 繆晨 本報記者 祖兆林;江蘇反保險欺詐工作成效顯著[N];中國保險報;2012年
9 魏峰;山西“警保聯(lián)合”反保險欺詐[N];中國保險報;2013年
10 黃國輝 楊卓巍;建立長效機制 嚴防保險欺詐洗錢[N];金融時報;201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葉明華;中國機動車保險欺詐:經(jīng)濟理論與實證分析[D];復旦大學;2007年
2 李立;被保險人與服務(wù)提供商的共謀型保險欺詐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小莉;保險欺詐的博弈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2 張睿婕;投保方保險欺詐的民事責任制度研究[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5年
3 陳云;保險欺詐控制策略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4 徐靜霞;工傷保險欺詐控制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5 袁明航;反保險欺詐研究[D];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5年
6 袁輝;保險欺詐成因分析及對策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6年
7 林文冕;信息不對稱下的保險欺詐問題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8 宋紹卿;保險欺詐及犯罪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9 雷婧;保險欺詐法律規(guī)制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10 劉洋;中美保險反欺詐機制比較及對策[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88192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xingfalunwen/1881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