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憲政自由主義傳統(tǒng)的理論基礎與基本價值
【作者單位】: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社會科學部;
【基金】: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學科建設工程項目(TJSKGC-FX0905)
【分類號】:DD911;D956.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程漢大;17世紀英國憲政革命的博弈分析[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忠晶;斯賓諾莎論人的思想自由[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2 楊思斌;功利主義法學述評[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3 趙志剛;全球化背景下的當代中國政治文化建構[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年03期
4 楊巧蓉;;霍布斯的政治哲學新探——以“自然權利”為視角[J];安康師專學報;2006年04期
5 周旺生;論作為支配性力量的權力資源[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6 朱光磊,張志紅;“職責同構”批判[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7 宋衍濤,陳明凡;試析分權政體設計衍變[J];北方論叢;2002年01期
8 陳明凡,宋衍濤;政治沖突與整合理論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J];北方論叢;2003年01期
9 李龍海;基層民主建設的理論、意義和問題[J];北方論叢;2003年01期
10 董玉庭;董進宇;;刑事自由裁量權負效應及其克服[J];北方論叢;2006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孔祥武;;新聞報道中的專家圖像——對《中國青年報》專家意見報道的內(nèi)容分析[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Ⅰ)[C];2006年
2 張怡;;和諧語境中的多元表達——從“兩會”博客看博客作為公共領域的政治傳播功能[A];2006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集(Ⅱ)[C];2006年
3 關海庭;吳群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內(nèi)涵及建設途徑探析[A];當代中國研究所第三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4 王飛;;民企“原罪”問題的刑法學辨正[A];2005年貴州省法學會刑法學年會論文集[C];2005年
5 翁國民;曹慧敏;徐艷;;論中國企業(yè)跨國并購遭遇反壟斷的法律對策[A];2006年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暨博士生論壇論文集(國際經(jīng)濟法卷)[C];2006年
6 孔凡宏;陳向陽;李強華;;西方“民主制行政”的發(fā)生機理及其對中國的啟示[A];“構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姜錚;;論《<少年維特之煩惱>序引》[A];創(chuàng)造社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1年
8 倪勝利;;生態(tài)自組織原理與地方高校適應性生存[A];特色·個性·人才強國戰(zhàn)略——2004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匯編[C];2004年
9 馮宏良;余金成;;自由與秩序互動共存:社會政治穩(wěn)定的價值規(guī)定性[A];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宋玉波;;政治寬容與社會和諧[A];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建華;經(jīng)濟和政治的統(tǒng)一:歷史與邏輯[D];中共中央黨校;2000年
2 于語和;中國禮治與西方法治之比較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1年
3 黃頌;自然法觀念考[D];天津師范大學;2001年
4 叢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觀與近代自由主義[D];天津師范大學;2001年
5 阮成發(fā);加入WTO背景下中國政府職能轉(zhuǎn)變與體制創(chuàng)新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6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與變革——新制度教育學論綱[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7 王中汝;政治發(fā)展視野中的鄉(xiāng)鎮(zhèn)政權改革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8 高新民;中國共產(chǎn)黨活動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9 張軍;人的發(fā)展的歷史形態(tài)及其當代意蘊[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10 吳瀚飛;中國公開選拔領導干部制度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喬湘流;鄧小平政治參與思想研究[D];蘇州大學;2001年
2 張有鳳;英國議會彈劾權的興衰[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3 王光忠;變動中的治理與公共權力[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4 樸林;論民眾基礎與執(zhí)政黨的建設[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5 馬海然;民主化進程中的經(jīng)濟變量[D];遼寧師范大學;2002年
6 龐金友;當代西方公民社會與民主化關系理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2年
7 李艷;戰(zhàn)后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差異與共識[D];河北師范大學;2002年
8 張瑛;罪刑法定的價值及其實踐把握[D];黑龍江大學;2002年
9 張榮偉;中國教育民主化:理念、背景與思路[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10 孫曉麗;論學習化社會的教育機會均等[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謝維雁;論憲政的平衡性[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2 殷嘯虎;協(xié)商精神與憲政建設[J];法學論壇;2002年01期
3 趙頌平;憲法的平衡品格[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2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葉中;潘弘祥;;社會與國家二元化關系的憲法學意義[J];憲政與行政法治評論;2004年00期
2 潘愛國;;論非基本權利的憲法保護[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3 楊陳;;論憲法的規(guī)范性[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4 高全喜;;財富、財產(chǎn)權與憲法[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11年05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孟廣林;中世紀英國憲政史研究的新動向[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2 閆艷;倫奎斯特:美國憲法歷史與邏輯的理性詮釋[N];人民法院報;2010年
3 商原 李剛;1946年與“憲法之父”張君勱的悲劇[N];中華讀書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陳靜熔;《獨立評論》的憲政思想[D];重慶大學;2008年
2 鄧毅;憲政民主的道德基礎[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3 劉誠;現(xiàn)代社會中的國家與公民[D];武漢大學;2005年
4 楊陽;嚴復憲政思想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5 劉小平;自由社會的憲政哲學[D];吉林大學;2008年
6 閻云峰;英國近代憲政視野下的財產(chǎn)權理論[D];湖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琳;洛克自由主義憲政思想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8年
2 王金玉;論德沃金的平等權[D];山東大學;2008年
3 曾頡;《魏瑪憲法》之中國話語[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4 高峰;英國憲政歷程中議會與王權的妥協(xié)之道[D];浙江大學;2010年
5 嚴行健;英國憲政史中的權力均衡:傳統(tǒng)模式及其現(xiàn)代化[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吳飛;英國憲政成因的初步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周音;英國憲政建立的宗教原因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8 尹華容;論自由主義憲政與寬容[D];湘潭大學;2004年
9 張小雪;中國憲政設計的歧路[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10 孫建征;論嚴復的漸進主義憲政觀[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53536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xianfalw/2535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