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法律論文 > 婚姻法論文 >

離婚糾紛中替代性糾紛解決機制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6-12 12:11

  本文關鍵詞:離婚糾紛中替代性糾紛解決機制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開始重視和發(fā)展ADR,以解決美國司法面臨的訴訟案件激增、訴訟時間過長、訴訟費用沉重等一系列問題,同時ADR可以使雙方以較為平和的方式解決糾紛,有利于維護社會的整體穩(wěn)定。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每年大約95%的法律糾紛是通過ADR方式解決的。而ADR在美國離婚糾紛中的應用已形成了法治化、規(guī)范化和多元化,值得我們加以借鑒。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發(fā)展中,“中國式調解”一直對解決各種糾紛,包括離婚糾紛,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在傳統(tǒng)文化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隨著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和法治意識提高,ADR適用于離婚糾紛就具有了新的現(xiàn)實基礎。我國司法界開始理性地思考如何將訴訟方式與非訴訟方式相結合,將傳統(tǒng)文化中的合理因素與西方法治中的ADR理念相結合,以形成中國的法治之路。本文以離婚作為切入點,探討替代性糾紛解決方式(ADR)的發(fā)展與應用。 美國現(xiàn)行的ADR模式為雙軌制:既有傳統(tǒng)模式的ADR,如談判、調解、仲裁,也有近年來興起的法院附屬ADR體系,如法院附屬調解和法院附屬仲裁。ADR的各種方式在離婚糾紛中都可以發(fā)揮其特有的作用。 結合美國ADR的發(fā)展經(jīng)驗和我國的社會現(xiàn)實,在我國引入新型的ADR模式,推進司法改革,發(fā)展具有中國特色的調解制度,可以探討以下幾種方式;第一,法院建立按階段收取訴訟費的方式,制定調解階段和審判階段不同的收費標準;第二,在離婚、家庭、小額經(jīng)濟糾紛等領域設置ADR前置程序;第三,適當提高當事人主導訴訟程序的權利,弱化審理期限的影響,推動當事人更主動地選擇調解方式結案。 要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調解制度,既要考慮通過立法方式使調解協(xié)議具有法律強制力,也要完善調解員的遴選機制。立法方面,為保障ADR的合法發(fā)展,應適當修改《民事訴訟法》中關于“調解”的章節(jié)以及《仲裁法》中有關仲裁范圍等方面的規(guī)定。在調解員儲備和培養(yǎng)方面,可以借鑒美國ADR的一些成功經(jīng)驗。我國調解員人選可以考慮退休法官、律師、法學專家等,還可以吸納心理學專家、高校教育工作者、財會人員等各行業(yè)的優(yōu)秀人員。特別是退休法官,其退休年齡與公務員相同,離開法院崗位時大多數(shù)仍年富力強,聘請他們做調解員既可以保證在職法官專心審判工作、不斷提高審判水平,也可以充分發(fā)揮退休法官的作用。 在ADR的借鑒和適用上,我們應當結合我國的文化傳統(tǒng)和司法理念,逐步加以推進。在我國人民調解組織基礎上,一方面鼓勵更多的志基愿者提供免費調斛服務,另方面適當允許和鼓勵贏利性組織或公司參與到糾紛解決機制中,共同維護社會的和諧與發(fā)展。
【關鍵詞】:美國ADR 離婚糾紛 司法改革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D923.9
【目錄】:
  • 目錄4-6
  • CONTENT6-8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引言12-13
  • 第一章 ADR(替代性糾紛解決機制)概述及發(fā)展13-18
  • 1.1 ADR的概念13
  • 1.2 美國ADR的歷史及發(fā)展13-14
  • 1.3 中國ADR的研究現(xiàn)狀14-15
  • 1.4 中美兩國ADR差異比較15-18
  • 第二章 美國ADR在離婚糾紛中的應用18-27
  • 2.1 美國ADR的主要形式及特點18-22
  • 2.1.1 傳統(tǒng)ADR模式18-19
  • 2.1.2 法院附屬ADR模式19-20
  • 2.1.3 美國ADR的主要特點20-22
  • 2.2 美國離婚糾紛中ADR的應用和發(fā)展22-27
  • 2.2.1 美國的離婚制度22
  • 2.2.2 美國離婚糾紛中ADR的適用22-23
  • 2.2.3 ADR的運作和培訓機制23-27
  • 第三章 美國ADR對構建中國替代性糾紛解決機制的啟示27-30
  • 3.1 美國ADR的不足之處27-28
  • 3.2 ADR對中國司法體制的啟發(fā)28-30
  • 第四章 我國離婚糾紛中ADR機制的構建30-41
  • 4.1 我國離婚糾紛中ADR適用的歷史基礎和現(xiàn)實需要30-31
  • 4.1.1 歷史基礎30
  • 4.1.2 現(xiàn)實需要30-31
  • 4.2 ADR幾種主要形式在我國離婚糾紛中的應用31-37
  • 4.2.1 談判31-33
  • 4.2.2 調解33-36
  • 4.2.3 仲裁36-37
  • 4.3 創(chuàng)新中國ADR機制的對策和建議37-41
  • 4.3.1 司法觀念的改變37
  • 4.3.2 法律制度的保障37-38
  • 4.3.3 ADR體系構建和人才培養(yǎng)38-41
  • 結語41-42
  • 參考文獻42-43
  • 致謝43-44
  • 學位論文評閱及答辯情況表44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訓;;打開刑法之門——評刑法學家陳興良教授的學術情懷[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1期

2 羅龍鑫;雷建國;;建立行政訴訟調解制度的法理分析[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3 雍自元;唐勝;;性犯罪被害人司法救助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4 戴斌;吳雪峰;;論我國多元化醫(yī)療糾紛解決機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5 劉晴輝;;對人民陪審制運行過程的考察[J];北大法律評論;2007年01期

6 彭小龍;;陪審團審理微觀制衡機制考察——一個以美國為對象的分析實證視角[J];北大法律評論;2007年01期

7 柯陽友;梁月;;民事簡易程序之訴訟法理與制度設計[J];保定師范?茖W校學報;2006年01期

8 楊娟;環(huán)境糾紛行政性訴訟外糾紛解決方法(ADR)機制的構建[J];北方環(huán)境;2003年04期

9 李恒廣;;論電大開放教育法科學生法律思維方式建構[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10 章武生,楊嚴炎;德國民事訴訟制度改革之評析[J];比較法研究;2003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喻曉川;;民事檢察和解的理論分析及制度構建——科學發(fā)展觀視角下的思考[A];第五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9年

2 謝樺;;論中國醫(yī)療糾紛ADR解決機制的建構[A];地方政府發(fā)展研究(第二輯)[C];2007年

3 田信橋;吳昌東;;林權爭議的非訴解決方法問題論析[A];生態(tài)文明與林業(yè)法治--2010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4 王璐璐;;“路徑依賴”話語下涉訴信訪的變革邏輯[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5 郭哲;車璐;;刑事辯護的思維技巧——以阿拉巴馬州訴內斯謀殺案分析[A];第十四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6 歐曉彬;;淺談法律論證[A];第十六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討論會論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國法律邏輯三十年)[C];2008年

7 姜方炳;;傳承與超越:現(xiàn)代鄉(xiāng)村人民調解制度的建構[A];秩序與進步:社會建設、社會政策與和諧社會研究——浙江省社會學學會成立二十周年紀念暨2007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公丕祥;;董必武的人民司法思想與我國訴訟調解制度[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輯)[C];2005年

9 李青春;;董必武的人民司法觀與司法解決糾紛機制在農村社會中的現(xiàn)實困境及運作進路——以民事司法為基點[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輯)[C];2008年

10 郭承浩;李玉新;張曦;;試論刑事被害人補償制度若干問題[A];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第十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少林;被害人行為刑法意義之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鄭現(xiàn)U,

本文編號:44403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falvlunwen/hyflw/44403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cb28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