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E”教學模式的高中力學典型迷思概念的轉變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云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G633.7
【圖文】:
學典型迷思概念等都是通過查閱文獻所獲。教育實驗法:為了檢驗基于“5E”教學模式的轉變策略是否有效,對紅河州第一中學的高一兩個平行班的學生進行教學實踐。實驗班應用基于“5E”教學模式的轉變策略進行教學,對照班應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的迷思概念轉變方法進行為期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實驗假設為:應用基于“5E”教學模式的轉變策略教學,能夠有效幫助學生轉變迷思概念,構建科學概念,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效率。運用美國力學概念測試量表(FCI)對兩個班進行前測和后測,用 SPSS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據,看實驗前后測試結果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若存在顯著性差異,則說明應用基于“5E”教學模式的轉變策略教學,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構建科學概念,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訪談法:為了了解在應用基于“5E”教學模式的轉變策略教學后,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對基于“5E”教學模式的轉變策略的評價和體驗情況,對實驗班的學生進行個案訪談,更充分地分析教育實驗的研究結果。2.研究思路本研究的研究思路框架圖如圖 1.1 所示:
此時物體的速度怎么變?當推力F減小到15N,則物體的速度怎么變?(答正確15N,加。學生體的探究 【提供器材】打點計時器(電源頻率為 50Hz,每隔 0.02s 打一次點)、紙帶、刻度尺、小車、鉤碼、均勻長木板、細線、定滑輪等,如圖 4.1 所示。探究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杏娟;劉恩山;;5E教學模式在發(fā)展學生能力和課程建設中的價值及作用[J];生物學通報;2015年02期
2 張春斌;周少娜;王妍琳;肖化;;關于“牛頓第三定律”迷思概念的調查研究[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4年09期
3 李娜;劉艷超;楊薇;;基于5E模式的中學物理教學研究——以《物體的沉浮條件及應用》為例[J];物理教學探討;2014年05期
4 吳維寧;;美國力學概念測試卷對于中國學生的適切性研究[J];考試研究;2013年06期
5 姜民;;淺談高中物理的概念轉變教學——以重力和引力概念教學為例[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3年09期
6 劉玉榮;靳建華;;“5E”教學模式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3年07期
7 王健;李秀菊;;5E教學模式的內涵及其對我國理科教育的啟示[J];生物學通報;2012年03期
8 孔耀;;談“5E學習環(huán)”教學模式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化學教與學;2012年03期
9 蔡鐵權;陳麗華;;我國科學教育研究述評[J];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06期
10 王惠來;;奧蘇伯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對教學的指導意義[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袁前虎;高中物理迷思概念學情調查與教學策略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7年
2 樊麗;基于FCI的力學概念相異構想案例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7年
3 潘斌堯;高中物理概念轉變教學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年
4 孫雪;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高中生物理迷思概念轉化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7年
5 趙小雙;高中生物理動力學中的“迷思概念”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6年
6 田文靜;5E教學模式應用于生物學實驗教學的實踐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6年
7 趙彬;基于“5E”教學模式的高中生物學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6年
8 王桂春;高中生摩擦力迷思概念的探查與轉變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9 張惠玲;高中生物理力學部分相異構想的探查與轉變[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71346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zhongdengjiaoyulunwen/2713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