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活運動與儒學思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5-29 02:31
新生活運動,作為20世紀30年間由蔣介石主持倡導的一場大范圍的社會文化運動,其中有著大量的儒學思想元素,從其發(fā)起到推行的整個過程,都與儒家思想文化有著濃厚的關系,可以說,儒學在其中扮演了無可替代的關鍵角色。不過,對于儒家學說這一涵蓋了本體論、倫理學、社會學、政治學等諸多方面在內(nèi)的復雜哲學構(gòu)建來說,蔣介石所真正需要的,并非其全部的整套的學說,而是局限地將儒家的政治哲學和倫理道德思想剝離出來作為理論工具,通過發(fā)掘傳統(tǒng)儒家的特定思想資源,去“力行”其“蔣氏三民主義”,從而推動實現(xiàn)其特有的利益和目的,來構(gòu)建政治上的合法性基礎。一方面,從新生活運動的文化訴求來看,在新生活運動的文化建構(gòu)中,“禮義廉恥”等傳統(tǒng)思想只是在運動之初具有明顯的綱領性地位,此后所占的比重則呈現(xiàn)邊緣化趨勢,而“三化”特別是軍事化強調(diào)服從與犧牲的思想比重則逐步加重,儒家思想與傳統(tǒng)文化所扮演的服務其社會運動與政治統(tǒng)治的“階段性戰(zhàn)略武器”角色越來越明顯;在運動發(fā)起的復雜背景特別是蔣介石本人的思想文化背景中,蔣介石選擇了以儒家傳統(tǒng)思想為切入點和“外包裝”、以三民主義大旗為根本需要的“新生活”之路,這樣不僅能熟練運用和推行,而且比西方...
【文章頁數(shù)】:5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jié) 研究背景與選題意義
第二節(jié) 研究現(xiàn)狀
第一章 新生活運動的文化訴求
第一節(jié) 新生活運動推行的文化背景
一 本土保守主義與西方自由主義的“中西文化”之爭
二 國民黨黨內(nèi)三民主義的“正統(tǒng)文化”之爭
三 其他外來文化思潮所帶來的思想觀念沖擊震蕩的“取舍之爭”
第二節(jié) 新生活運動主導者的文化選擇
一 儒家背景下的成長環(huán)境
二 孫中山思想學說的強力影響
三 德日復興帶來的文化震撼
第三節(jié) 新生活運動的文化建構(gòu)
一 “禮義廉恥”習之于“衣食住行”:運動的興起
二 生活“軍事化、生產(chǎn)化、藝術(shù)化”:運動的全面推行
三 文化的軍事化、政治化:運動的漸變消亡
第二章 新生活運動與儒家思想
第一節(jié) 新生活倡導的儒家思想元素
一 “四維”與儒家思想
二 “八德”、“三達德”與儒家思想
第二節(jié) 儒家化的民生哲學體系:新生活運動的邏輯進路
一 戴季陶的“戴系三民主義”——民生哲學的“知識論”范疇
二 陳立夫的唯生論——民生哲學的“宇宙論”范疇
三 蔣介石的力行哲學——民生哲學的“人生論”范疇
第三章 新生活運動對儒學發(fā)展的促進
第一節(jié) 中國本位文化建設
第二節(jié) 讀經(jīng)運動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學位論文評閱及答辯情況表
本文編號:3983951
【文章頁數(shù)】:5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jié) 研究背景與選題意義
第二節(jié) 研究現(xiàn)狀
第一章 新生活運動的文化訴求
第一節(jié) 新生活運動推行的文化背景
一 本土保守主義與西方自由主義的“中西文化”之爭
二 國民黨黨內(nèi)三民主義的“正統(tǒng)文化”之爭
三 其他外來文化思潮所帶來的思想觀念沖擊震蕩的“取舍之爭”
第二節(jié) 新生活運動主導者的文化選擇
一 儒家背景下的成長環(huán)境
二 孫中山思想學說的強力影響
三 德日復興帶來的文化震撼
第三節(jié) 新生活運動的文化建構(gòu)
一 “禮義廉恥”習之于“衣食住行”:運動的興起
二 生活“軍事化、生產(chǎn)化、藝術(shù)化”:運動的全面推行
三 文化的軍事化、政治化:運動的漸變消亡
第二章 新生活運動與儒家思想
第一節(jié) 新生活倡導的儒家思想元素
一 “四維”與儒家思想
二 “八德”、“三達德”與儒家思想
第二節(jié) 儒家化的民生哲學體系:新生活運動的邏輯進路
一 戴季陶的“戴系三民主義”——民生哲學的“知識論”范疇
二 陳立夫的唯生論——民生哲學的“宇宙論”范疇
三 蔣介石的力行哲學——民生哲學的“人生論”范疇
第三章 新生活運動對儒學發(fā)展的促進
第一節(jié) 中國本位文化建設
第二節(jié) 讀經(jīng)運動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學位論文評閱及答辯情況表
本文編號:398395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3983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