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評價的現(xiàn)狀及出路
發(fā)布時間:2017-05-20 21:17
本文關鍵詞: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評價的現(xiàn)狀及出路,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在實現(xiàn)小康社會、中國夢理想藍圖的過程中,哲學社會科學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哲學社會科學發(fā)展的指揮棒,哲學社會科學評價受到各界的關注。論文通過回顧國內哲學社會科學評價的發(fā)展過程,結合數(shù)據分析,深入剖析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評價的現(xiàn)狀,在此基礎上從多維角度探討了其根源。在借鑒國外哲學社會科學評價經驗的基礎上,從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fā)展的現(xiàn)狀出發(fā),以論文、項目、獲獎三方面為源頭,有針對性的提出構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范式應遵循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評價多樣性原則;整體與全面評價原則。提出實現(xiàn)轉變應完善基礎數(shù)據庫建設、完善“六大一體”評價體系、完善同行專家評審制度、加強項目過程管理、建立以政府、企業(yè)、社會等用戶為主的市場評價機制、建立國際哲學社會科學成果評價的對接機制的措施,以期拓展新的思路,,提升研究質量,促進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fā)展。
【關鍵詞】:哲學社會科學 評價 現(xiàn)狀 出路
【學位授予單位】:湘潭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B26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導論8-12
- 1.1 選題背景與意義8-9
- 1.1.1 選題背景8
- 1.1.2 選題意義8-9
- 1.2 國內外相關研究綜述9-11
- 1.2.1 國內研究現(xiàn)狀9-10
- 1.2.2 國外研究現(xiàn)狀10-11
-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創(chuàng)新之處11-12
- 1.3.1 研究思路11
- 1.3.2 研究方法11
- 1.3.3 創(chuàng)新之處11-12
- 第2章 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評價的現(xiàn)狀分析12-24
- 2.1 哲學社會科學評價的基本概念12-13
- 2.1.1 哲學社會科學評價概念解析12
- 2.1.2 哲學社會科學評價構成特征12-13
- 2.2 現(xiàn)有哲學社會科學評價的發(fā)展現(xiàn)狀13-15
- 2.2.1 以期刊的影響因子來評價論文的質量13-14
- 2.2.2 科研項目、獲獎以政府審批級別為主導14
- 2.2.3 目前哲學社會科學的評價促進了科研績效的考核14-15
- 2.3 現(xiàn)有哲學社會科學評價存在的問題15-20
- 2.3.1 評價數(shù)量化,質量評價導向需強化15-17
- 2.3.2 評價人情化,學風不正現(xiàn)象亟待遏制17-19
- 2.3.3 評價行政化,科學公正的評價制度待健全19-20
- 2.3.4 評價形式化,注重內容評價需落實20
- 2.4 現(xiàn)有哲學社會科學評價現(xiàn)狀的原因分析20-24
- 2.4.1 哲學社會科學自身特點決定了其評價標準的復雜性20-21
- 3.4.2 官本位行政體制障礙,學術評價過分依賴政府評價21-22
- 3.4.3 高校專業(yè)技術人員職稱評審制度數(shù)量化、功利化的導向22
- 3.4.4 教育資源的整體投入少、分配不平衡22-24
- 第3章 國外哲學社會科學評價范式借鑒及其啟示24-28
- 3.1 美國的哲學社會科學評價24-25
- 3.1.1 美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研究主體和研究特點24
- 3.1.2 美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評價主體及評價方法24-25
- 3.1.3 美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發(fā)展趨勢25
- 3.2 歐洲的哲學社會科學評價25-26
- 3.2.1 堅持成果質量第一的原則25
- 3.2.2 重視數(shù)據庫的建設與合作研究的協(xié)調25-26
- 3.3 日本的哲學社會科學評價26-27
- 3.3.1 學術審議會制度與國際化多元評價制并存26-27
- 3.3.2 重視共同研究和資源共享27
- 3.4 本章小結27-28
- 第4章 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評價的出路28-33
- 4.1 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評價應遵從的基本原則28-29
- 4.1.1 遵循公平、公正、公開的評價原則28
- 4.1.2 遵循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評價原則28
- 4.1.3 遵循評價多樣性原則28-29
- 4.1.4 遵循整體、全面綜合評價的原則29
- 4.2 哲學社會科學評價范式創(chuàng)新的具體措施29-33
- 4.2.1 完善哲學社會科學評價基礎數(shù)據庫29-30
- 4.2.2 創(chuàng)建“六大一體”的哲學社會科學評價綜合體系30
- 4.2.3 完善同行專家評審制度30-31
- 4.2.4 加強項目過程管理31
- 4.2.5 建立以政府、企業(yè)、社會等用戶為主的市場評價機制31-32
- 4.2.6 建立國際哲學社會科學成果評價的對接機制32-33
- 結語33-35
- 參考文獻35-38
- 致謝38-39
- 個人簡歷、在學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與研究成果3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鄭德俊;圖書情報學專家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建立和完善哲學社會科學評價體系研究》啟動[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4年06期
2 敖旗東;黃衛(wèi)平;;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政治價值的演進——江澤民與毛澤東、鄧小平論哲學社會科學之比較[J];當代中國政治研究報告;2003年00期
3 羅納德·J·波霍賴雷,黃覺;歐洲社會科學研究是否會走向壟斷并再度國家化——評第六屆框架項目[J];國際社會科學雜志(中文版);2004年03期
4 王利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國社會科學研究情況考察[J];國外社會科學;2003年03期
5 邱均平;任全娥;;國內外人文社會科學科研成果評價比較研究[J];國外社會科學;2007年03期
6 蔣穎;;歐洲社會科學數(shù)據的服務與共享[J];國外社會科學;2008年05期
7 童斌;日本社會科學在決策中的作用[J];國外社會科學;1992年04期
8 顧麗娜;陸根書;;澳大利亞科研評價體系介紹[J];理工高教研究;2006年01期
9 顧海兵,王寶艷;中外科技成果評審制度:比較與對策研究[J];開放導報;2004年02期
10 胡玉和;;高校人文社科學術評價的制度缺陷及復歸路徑探尋[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0期
本文關鍵詞: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評價的現(xiàn)狀及出路,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8284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382849.html